落实“双减”学校该“减”什么?“增”什么?

来源 :人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tep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功利主义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教育窄化为教学,教学窄化为知识点讲授,知识点讲授窄化为应试策略,教育最后的目标仅剩下分数,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校外培训野蛮生长,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双减”犹如一剂猛药,直击教育当下的痛处.作为育人主体的学校,应当按照这剂良方寻药治病,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重构学校工作生态.
其他文献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rn教育部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双减”文件精神,把落实“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列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双一号工程”,紧紧抓住文件出台百日和秋季落实“双减”第一学期关键期,采取
期刊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中学是发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如何为创新人才甚至拔尖创新人才奠基值得校长深思.近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从特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机制改革三条路径人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实现科技强国提供创新人才支撑.rn一、构建特色课程,培养创新精神rn(一)构建“一三一”人本课程体系,凸显科技特色rn“一三一”人本课程体系以“体育与健康”为基底,以“科技与数学、人文与文化、艺术与审美”为支撑,以“综合实践”为统合,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
期刊
多项研究表明,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已经不容忽视.但由于心理现象的隐蔽性,在面对中小学生时家长和教师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较好地识别和干预他们身上的心理问题.本文从身体反应、行为表现、情绪表达、功能影响、时间长度等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成人及早识别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希望成人能够在涵容自己焦虑情绪的基础上,与青少年共同面对低落情绪,寻找造成心理困境的原因,以成长性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问题表现,最终通过家校合作帮助遇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渡过难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在基础教育中价值日益凸显,成为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使命.新时代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120年来“研究普通教育之成法”的传统,坚持“健康生长、融通一体”的教育理念,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途径和载体,对构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期刊
为了解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采用问卷法对2922名4-9年级学生的压力情绪、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作业情况以及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整体和不同人口学变量角度描述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现特点,并分析了作业时长和作业情绪对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睡眠状况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 发现,当前中小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以及以往研究中的同龄群体;作业时长及作业消极情绪会加重个体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良好的睡眠状况能够有效缓解作业时长和作业消极情绪对学生心理
劳动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劳动去育人,它要求超越“课堂主渠道”,让学生经历劳动创造全过程.发挥劳动的育人价值,要在从事什么劳动、如何劳动上把判断、选择、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历练判断、选择的勇气,学会责任担当;同时让学生领悟劳动者丰富多样的精神追求,体会灿烂的劳动文化.
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又一个英勇壮举.在全民抗疫斗争中,我们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同频共振,是照亮我们前行之路的精神之光,能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是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阶段应该有意识关注“强潜能”学生的生涯规划问题,引导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聚焦志趣”,呵护他们在某一或某些志趣领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高水平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上的“引桥”缺失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大力推进中学与大学的实质性合作.rn上海中学从2008年开始,在上海市普通高中率先推进“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实质性合作育人,在合作育人的多
期刊
中国社会进入以注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要求教育培养的人必须具有适应和引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应有的社会人格.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获取的社会情感学习回应了这一时代诉求,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应有的社会人格的有效路径和抓手.
积极心理学主要讲授如何发展美好生活和实现个体潜能,对过去心理学致力于研究病态的偏颇有所纠正.积极教育追求幸福和提升技能,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可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消极问题导向、教师心理状况堪忧和家长辅导欠缺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重视教育中的个体发展、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积极推动家校共育的积极导向的师生共同发展,打造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