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课程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发现创新”:“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之一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对写作教学的一个要求;而在写作教学中,学生一旦寻找到了思维发散的切入点或者是途径,将会使作文水平更上新台阶。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教学 发散性思维 立意 选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258-02
  高一学生对写作时如何运用发散性思维去写作知之甚少,他们写作时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在指导写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时候,教会他们运用发散性思维去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择材料叙述与论证,并进行有序训练,显得很有必要。
  在高一的作文训练中,我们着重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对高中生写记叙文的要求是:除了交代记叙六要素,还要求审题更准确,立意要更新颖、深刻,构思更精巧,选材更新颖、更多角度,等等。下文着重探讨在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如何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和选材。
  一、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
  作文的立意是指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主题;多角度立意是指从多个侧面、多种层次进行思考,提炼主题。下面以作文题《一件小事》来阐述,如何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
  训练题为:请运用发散性思维,给《一件小事》进行多角度立意。
  本题侧重“审题立意创新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通过寻找思维发散的途径或是角度,给指定的作文题目进行多向立意,使立意新颖、深刻。本次训练属于同题多次审题立意训练,意图是在对比中体现思维越发散开去,立意的角度越多,立意越多,可选择的余地越大。
  教会学生使用时空法、二向四关注法(二向:外向拓展延伸和内向的挖掘;四关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进行多向立意。
  具体做法是:
  第一次布置立意训练时,可只是跟学生讲清楚什么是作文的审题立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去审题立意。事实证明,学生的作业情况是非常不理想的,学生把审题和立意混为一谈,尤其是立意方面,根本就是平庸的,绝大部分学生在立意时没有角度意识或是立意角度单一!
  第二次布置立意训练:请给《一件小事》审题立意,要求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立意,把可能表现的主题都写出来,然后进行比较,哪个立意更好。这次作业的情况,明显地比第一次有进步,学生审题不存在问题了,立意也开始有了角度意识,立意多起来了。
  從“时间”、“空间”角度进行立意示例:
  时间角度:写孩童时的一件小事,表现童年的纯真、可贵的主题;
  写初中时的一件小事,表现师生情深的主题;
  写高中时的一件小事,表现自我成长感悟的主题。
  空间角度:写学校里的一件小事,表现同学情谊的主题;
  写家庭里的一件小事,表现家庭成员相亲相爱的主题;
  写公园里的一件小事,表现爱护环境的主题;
  写社区的一件小事,表现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主题;
  写街头的一件小事,表现互帮互助的主题。
  第三次布置立意训练:请运用发散性思维,进一步打开思路,给《一件小事》进行多角度立意。这次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寻找到了更多的立意角度,除了时间和空间的立意角度,还有“二向四关注”的立意角度。“二向”是指外向拓展延伸和内向的挖掘;“四关注”是指关注生活(家庭、学校)、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成长。
  从“二向四关注”的角度立意示例:
  生活类:
  学校里,写受到老师批评教育这件事,表现老师对我的关爱之情的主题;
  家庭里,写与妈妈的一次谈心,表现家庭成员要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拼搏的主题;
  社会类:
  写两人对一个“拾荒者”的不同态度,表现“心向善”的主题。
  自然类:
  写一次出游巧遇小松鼠,表现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主题。
  自我成长感悟类:
  记一次犯错以及过后的反思,表现知错能改的感悟这一主题;
  如此几次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思路打开了,同一作文题,可表现的主题更多了,有比对立意也就有了高下,也就新颖、深刻起来了。
  二、运用发散性思维精选材料
  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
  确定了主题,接下来就要根据立意来选材。想要选材不落俗套,依然需要发散性思维。下面以作文题《珍藏的记忆》为例,阐述如何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和精选材料。这是一次综合性的训练,要求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能够有“二度思维发散”意识,包括在立意、选材上的思维发散。
  (一)思维一度发散,多角度立意
  题目:请运用发散性思维,给《珍藏的记忆》进行多角度立意(运用“二向四关注”法),至少想出三个立意。
  下面呈现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的几组结果:   1.家庭类可表现的主题:
  (1)表现父母相亲相爱的主题;
  (2)表现年轻人知恩图报的主题;
  (3)表现家庭成员努力拼搏谋取幸福的主题。
  2.学校类可表现的主题:
  (1)表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主题(师生情);
  (2)表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或你追我赶的主题(同学情);
  (3)表现校园良好风貌的主题。(校园整洁美观,学生好学有礼有拼劲,老师乐教)
  3.社会类可表现的主题
  (1)表现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主题;
  (2)表现社会和谐美好的主题(如:谦让有礼、互帮互助);
  (3)表现保家卫国、甘于奉献的主题。
  4.自然類可表现的主题:
  (1)表现自然美的主题(记游)
  (2)表现动物间“爱”的主题(如:目睹动物团结协作)。
  (3)表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环保意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人生类可表现的主题:
  (1)表现自己成长过程中知错能改的主题;
  (2)选择从成功人士的人生事迹中获得启迪的主题;
  (3)表现自己珍惜失败\苦难的主题。
  (二)思维二度发散,精选材料
  针对作文(《珍藏的记忆》),引导学生进行二度思维发散,精选作文材料。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将几个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来表现主题,即场景组合法。
  题目:请对《珍藏的记忆》的立意进行选材,每种立意至少要想出三则材料。
  呈现学生思维二度发散,精选材料的几组结果:
  1.表现家庭成员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主题,可写哪些生活场景?
  A.爸爸在外面努力打拼;
  B.妈妈辛勤务农;
  C.我和姐姐努力读书。
  2.表现校园美好风貌的主题,可写的场景有哪些?
  A.校园优美、洁净;
  B.教师尽心任教;
  C.学生积极进取,学习、思想要求上进。
  3.表现社会和谐美好的主题,可写的场景有哪些?
  A.公交车上照顾老弱病残;
  B.邻里之间和谐相处;
  C.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表现自然美、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
  A.小溪静静流淌;
  B.山林幽静,鸟语花香;
  C.护林员与小动物的故事。
  在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散?除了上述的“时空法”、“二向四关注法”,肯定还有更多的途径或是切入点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来立意、选材,学生赢在了立意和选材,也就赢得了写作的一半。如以下做法也可行。
  1.鼓励学生多读书、看报,积累写作材料,并且勤练笔。
  2.多出去走走,接近大自然,见多识广,写作素材有了,写作思维也打开了。
  3.语文课上“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一次发言,都是对思维的一种锻炼。
  4.多关注新动态(时事、现象),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将发散性思维运用于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进行多角度立意和选材,让立意不再平庸,选材不再俗套,收获良多。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不断更新观念,当一名创新型人民教师。
   本文系县级课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研究》(编号17-37)研究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智力结构》(乔伊.保罗.吉尔福特).
其他文献
【摘要】 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科学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期刊
【摘要】 信息社会时代对计算思维的培养显得十分迫切,在中小学阶段开展计算思维教育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掌控课堂教学的一线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要求,率先思考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具体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计算思维教育。   【关键词】 小学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
期刊
【摘要】 威信,即威望和信誉。教师的威信就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威信是在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积极肯定的关系。笔者认为一个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教师 威信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
期刊
【摘要】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文章主要分析了初中学校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这样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初中 安全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
期刊
【摘要】 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逐渐更加广泛,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英语教学有关的微视频,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微视频教学 初中教学 英语学科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
期刊
【摘要】 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但是乡镇以及乡镇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仍然难以高效地开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若能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的话,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现就两者的有机融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乡镇初中英语课堂 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离异再婚家庭孩子属于特殊群体,文中对一个 “特殊”孩子进行了问题描述及分析,教师运用适宜的方法策略,包括:教师付出满满的爱,尊重信任学生;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关爱孩子;鼓励学生发现自我,获得生命成长。最终,使这个“特殊”孩子获得生命成长,成功蜕变。   【关键词】 “特殊”孩子 生命成长 蜕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 教育工作从来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经验的传授,更包含对学生的品质塑造工作,通过学生言行举止的约束和规范,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文明向上的行为习惯和品德认知,锻炼学生坚韧的品质意志。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更承担着对学生品行塑造的重要责任。对此,本文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和学生品质塑造的经验,论述了塑造学生品质的几点措施,为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生品德素质提供几点看法和建议。 
期刊
【摘要】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小部分后进生,人数虽然少,但若不重视转化,其对于班风建设的破坏力影响不小,甚至将会影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结合一些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提出了一些转化后进生的切实可行方法,希望得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 转化后进生 和谐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社会的日益进步,对学校的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大部分老师都会产生授课越来越难的感叹,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这也就导致了班级中产生了待进生的存在。许多人认为待进生是一无是处的,就跟朽木一样不可雕琢。但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是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尤其是待进生,因为这不仅仅是身为老师的职责,也是为社会做出仅有的贡献。那么,怎样帮助待进生进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