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在这个世纪的头1/3世纪中(1405-1433年),首先是由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出航,突破了东亚与西亚东非之间的重洋阻隔,开辟了从中国经印度洋直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的远航记录。该世纪中叶,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了深入大洋和南下非洲海岸的连续探险,在马德拉、亚速尔、佛得角等群岛建立了深入大西洋探险的前哨阵地。该世纪末,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的探险,到达了加勒比海群岛与中美洲沿岸地区(1492-1504年);与此同时,葡萄牙派出了瓦斯科·达·伽马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绕道好望
其他文献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类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且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课改中的
本文以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教师近五年发表的论文引文为统计源,采用引文分析方法,从引文语种、引文类型、引文时间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文献的利用情况,并据此提出图书馆
分析了可恢复式反时限保护和恒流限流保护的原理,推导了基于真空环境下电缆温度升高模型的反时限保护方程,并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反时限保护过程中母线电压的瞬态跌落过程
<正> 日丹诺夫作为主管文艺的苏共中央书记,在苏联当时的一系列文艺整肃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但作为那个极端严峻的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也是一个可悲、可怜和可叹的角色。
自20世纪60年代起,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获得了发达国家的关注,并在70年代至80年代成为国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不同国家所推行的策略与具体经历的过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础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全班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素质。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
在中国,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的选拔考试,考生要想获得进入大学的资格就必须通过高考的选拔,在中国只有通过高考这座桥梁才能进入大学的校门,高考对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很重
<正>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走的是农村促城市的道路。因此,农村生产关系的转换自然就构成英国社会变迁的核心。比较而言,英国农村内部的变革又是很独特的,即几乎没有经历任何过渡
采用线索范式,以汉语双字词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知觉负载、线索位置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线索位置影响被试对目标的加工,前线索条件下被试
<正>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它是以企业价值理念为核心,通过激发员工自觉行为而起作用的文化力量。在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文化体现在确保企业中心任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