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指导写作,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文是一种书面表达方式,是借助语言文学传递思想和感情信息的一种方法,一篇作文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用语言水平的高低。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激动人心地抓住读者,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作品都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清新宜人,魅力无穷,给人以审美愉悦的心情。毋庸讳言,总观目前在校的学生,能提笔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来的,确实不多,至少能在限定时间内写出比较优秀的文章者,更是风毛麟角,少之又少,学生习作,往往是“逼出来的”“压出来的”,“应付出来的”,为作文而“做”出来的,很少是带着强烈的写作欲望,饱满的写作热情,为情而作的。假如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了解学生作文现状而不护短,能实事求实,就不会否认这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按常理讲,语文知识学习和作文能力训练起步早机会就多,条件也比较优越,教学双方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谓不多,就不应该有这种堪忧的现状,但他毕竟存在了,我们就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当今社会重“理”轻“文”这种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思想依然存在,甚至可以说相当的明显:作文训练作为评议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尚末得到足够的重视。作文作为一种复杂而艰辛的脑力劳动,能力的提高不是吹糠见米,立竽见影那么容易见效,往往让学生觉得作文既困难又不够“功利”,缺乏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量学生没有作文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大家都应该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文训练也不例外,不能指望任何一个人把他不感兴趣的事做下去。更不能指望他做好。明末清初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夫之针对教和学的关系早就提出一条“本心乐为”的原则。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想方设法地培养,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保护学生已有的热情,让他们“本于心,乐于为”心情欢悦地参与写作实践。
  只有当学生对写作发生兴趣时,他们才会觉得作文不是一种负担,才会对它产生好感,这种感情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留心各种事物,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自觉的,勤奋地吸取范文中的精华,并且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地,积极地接受写作训练,主动的去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主要靠作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写作训练体系的科学性。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具体的做法。
  1、明确写作的目的和意义。要使学生确实认识到提高写作能力对他们学好各门学科以及将来的工作或学习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把浓厚的写作兴趣建立在明确的学习目的之上。教师可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伟人论述写作很有需要性的语录以及中外著名作家,科学家谈写作能力重要性的讲话,向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
  2、最好把每次作文指导课变成作文动员课。教师可以在每次作文前设计一些能启发他们写作积极性的动员稿,让他们有表达的冲动感,去铙有兴趣地进行习作。这是作文教学的艺术,就如同导演的艺术一样,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写好此次作文的兴趣。创设一定的写作“意境”,启发他们积极的想象力,联想力,设法打开他们作文思路的开关,让学生有不吐不快,不写不行的感觉。
  3、作文的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让他们有兴趣去作,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切实际的命题会挫伤学生的思想,压抑写作的兴趣,致使他们怕作文,烦作文,进而胡作文。所以作文训练的命题必须是学生最熟悉的,有兴趣的,如果习作的题目,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他们有兴趣的生活,那就会培养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4、写作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要新颖,每次作文要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某种满足,从而进一步引起他们写作的兴趣。比如,我们可以配合理化教师,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写定理阐述说明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表达能力处处有用,又如通过发动学生给英雄,模范,亲人,挚友写信等练习,都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去春游,参观进行现场写作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好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摘抄,整理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到材料出新又丰富,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每位同学最好准备好两个本子,一本摘抄,一本剪报,多涉猎课外书籍报刊,如《读者》、《格言》、《语文报》及各类相关报纸等等,将优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新鲜的事例分门别类地整理在“摘抄”或“剪报”上。
  5、利用原有动机的转换,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悄况下,可以利用他们对其他活动的兴趣,并设法把这种兴趣转移到写作上来。从而使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例如,学生一般对竞赛活动有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搞些献词竞赛。如教师可以描写花的色、香、姿为题,限定十分钟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词献出来,看谁的词汇量丰富,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把这些美词佳句抄在各人的词汇本上,变为全班的写作财富;还可以搞猜灯谜的比赛,每人各出几个自编的谜语,要能显示人物的年龄,某些性格特征,将优胜者的作品贴在语文园地上。有时,教师还可以亲自参与实践,与学生一起体验其中的苦与乐,也给学生做个示范,增进学生的感情。必然会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6、利用学习成果的刺激作用,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都很盼望发作文时的讲评课,自已想知道作文的好坏,老师会怎样的评价自己。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非常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阅,多肯定优点,留有余地地批评缺点。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在讲评课上对习作给出恰当的,带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使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怎么改正作文的毛病,就会激发他们进一步练习写作的愿望和兴趣。还可以举办“作文展览”,把好的作文推荐到校办“语文园地”上发表。教师还可以积极关注省市关于中学生的征文比赛,鼓励写作优秀的学生参加,也可以组织学生向专门辅导学生的作文报刊、杂志社投稿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才能让学生写出更好,更优秀的作文。
其他文献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面临诸多困惑,如:语言积累中,学生都能背诵名言佳句,但结合意思填空时,却不知是哪一句;仿写(拓展)句子时,“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烂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从情感“破”课,即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几千年前,《论语》开篇就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说明文的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说明文也是中学生最不愿意学的一种文体,这就造成了说明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使其处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翻阅不同时期名师的课堂实录及通览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课,也很少发现有说明文的教学实例。  暑假培训时听了两位老师上的叶圣陶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达到这一要求呢?教师应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层次,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本文就力学部分的教学及对力学解题做了一些探究。    一、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教材    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学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对此从以下二个方面认真分析教材。  1 力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
新课程基本要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引导激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是一门基础学科,饱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注入新鲜血液,深化改革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寓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一、以疑激趣,激发学生情感,诱发创新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 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 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它,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  一、克服嫉妒,培养
伴随21世纪脚步的临近,知识经济浪潮已悄然兴起。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社会的进步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则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强大的社会功能、独特的教学优势和卓越的现代技术,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面对现代教育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都提出明确的教育目标,以赶上和超过
【摘要】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但是,长期应试教育使学生知识的增长是以情感的麻木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的,最终直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使他们对生命价值与意义充满怀疑、虚幻和破灭。而培养孩子感受世界、感受美的人文情怀,首推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目前应试教育成绩至上的做法,学会关怀,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 要]多元智能理論是新课改的理论支持之一,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革探索教学方式,创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观念,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多元智能;地理教改;地理观念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以上的不同智能。它们是:1、语言智能;2、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