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剖宫产手术中,因胎儿过大,先露过高,或先露已入骨盆,腹壁肥厚,麻醉效果差等原因,致使先露娩出困难。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剖宫产;先露高浮;先露入盆;娩头困难
在剖宫产手术中,因胎儿过大,先露过高,或先露已入骨盆,腹壁肥厚,麻醉效果差等原因,致使先露娩出困难。本人在经历数次上述情况后,总结经验如下。
很多医师在手术的过程中,讲究腹壁的小切口,考虑术后的美容效果。但是在做切口之前,一定要结合孕妇宫高腹围,彩超提示的头围胸围,充分考虑评估胎儿的大小。同时要观察孕妇腹壁的厚薄。如果较厚,可能胎儿没有估计的大,但是如果很薄,那么胎儿有可能大于估计数值。要注意孕妇腹壁有无水肿、肥厚,弹性如何。经充分评估胎儿大小及孕妇的一般状况后,做一适当切口,使新生儿顺利娩出,保证母子安全是最终目的。
先露高浮,或羊水过多娩出胎儿时,首先一定要先吸净羊水后再娩胎儿,否则后羊水过多,手一碰触到胎先露,胎儿就要向宫底方向浮动,使先露更加髙浮,增加娩出的难度。儿头高浮,在不影响麻醉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摇高,有利于儿头下降[ 1 ]。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慌张,不要急于娩出胎儿,更要避免机械暴力加腹压。否则,有可能既娩不出胎儿,造成胎儿的损伤,又有可能造成肝、脾、肠管的损伤。术者不要急于娩出胎儿,让助手从子宫底部固定住胎体,再向下加压,使先露部下降。同时术者用手将子宫切口的上缘向上用力推,推至胎儿的耳根部或下颌处。这时助手用双手用力固定住胎儿,不要让胎儿再向上浮动。同时术者再娩胎儿,就会有一个支点,就是切口上缘与胎儿的耳根部或下颌接触处,上娩胎头,可顺利将胎儿娩出。
胎头入盆,宫口开全,胎先露下降至骨盆内,甚至孕妇已屏气用力较长时间,但是因胎儿窘迫,胎儿过大等原因不能继续经阴分娩,需急症剖宫产者,同样也存在娩头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和麻醉师沟通好,讲明目前孕妇的紧急情况。请最好的麻醉师以最快的速度,做腰硬联合麻醉,尽量使肌肉松弛,避免腹直肌紧张增加手术难度。在娩胎儿前,需要上推胎头。在之前,都是切开子宫肌层,术者尝试手无法进入骨盆下捞胎头,顺利娩出胎儿后,再请助产士从手术单下经阴上推胎头。但是这种情况,一是影响到手术的无菌操作,因会阴消毒不彻底,术者的手可接触到助产士的手;二是因产妇双腿伸直,空间较小,助产士不能充分利用手指的长度,最大限度向上推胎头;三是助产士为避免与手术台接触,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充分地用在推胎头上,且在这过程中,极有可能触碰到手术单。现在有腰硬联合麻醉后,因肌肉松弛较好,同时也影响子宫的收缩。即使子宫收缩,孕妇也无直肠压迫感,不再屏气用力致使胎头下降。所以在麻醉成功后。助手刷手准备消毒腹部皮肤,产妇在护士的帮助下采取膀胱截石位,术者可以在充分消毒外阴的情况下,向上推胎头至理想位置,然后放下孕妇双下肢,再进行手术。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娩出胎头顺利,很少再需术中上推胎头。
手术较多时,难免出现麻醉效果差的情况。这时就要及时和麻醉师进行沟通。如果手术尚未开始,在麻醉平面正常出现的时间之后,孕妇仍有明显痛感,感觉麻醉无效,无法顺利进行手术。不要因怕拖延时间。应建议麻醉师,重新给予孕妇麻醉。否则既增加手术难度、风险,又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如果手术已开始,腹直肌紧张,可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或者如果孕妇禁食好的情况下,可用静脉麻醉,但是在用药前要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准备。因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新生儿的血循环,抑制呼吸。
用手娩出胎儿占用空间较大,可用产钳或压肠板包以纱布,较软,对新生儿的机械性损伤较小。但在胎儿娩出的过程中,助手要及时和胎儿同步向外牵拉压肠板,以免胎儿快速娩出的过程中,对胎儿的耳朵或肩部造成损伤。虽在临床使用中从未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从理论上考虑,是存在这种风险的。
在娩胎头的过程中,仍需要确定一下胎方位。无论经阴分娩还是剖宫产,尽量调整到枕前位,让其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或剖宫产的切口,可以大大降低娩头的困难。根据临床经验,以枕后位娩出的胎儿,需要的空间大,娩出困难,且子宫切口向两侧延长的几率远远大于枕前位。
如果因腹直肌紧张而至娩出胎而困难,可考虑断离腹直肌。如果因胎头过大过高娩出胎先露困难,抬头卡在子宫切口内,怕向两侧延长伤及两侧大血管或输尿管,可在子宫切口上缘中间做向上的T形切口。在缝合时,可直接把T形切口缝合。也可将T形切口两侧角部修剪去,将子宫切口上缘修成一弧形切缘,和切口下缘缝合,因T形切开不利于切口愈合,再次妊娠时发生子宫破裂的机会多[2]。胎头入盆过深,切口过紧,致术者的手无法进入子宫内向上娩出胎儿时,可于切口下缘做一向下的T形切口,可避免切口向两侧下方延伸,引起血管出血,或缝合时伤及输尿管,即使向下延伸,也好暴露,利于缝合。
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自己的经验,或许还有不足,有需要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陈月英,史宁芳.剖宫产娩头困难与子宫切口选择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3,1.
[2]盛梅.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197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
【关键词】剖宫产;先露高浮;先露入盆;娩头困难
在剖宫产手术中,因胎儿过大,先露过高,或先露已入骨盆,腹壁肥厚,麻醉效果差等原因,致使先露娩出困难。本人在经历数次上述情况后,总结经验如下。
很多医师在手术的过程中,讲究腹壁的小切口,考虑术后的美容效果。但是在做切口之前,一定要结合孕妇宫高腹围,彩超提示的头围胸围,充分考虑评估胎儿的大小。同时要观察孕妇腹壁的厚薄。如果较厚,可能胎儿没有估计的大,但是如果很薄,那么胎儿有可能大于估计数值。要注意孕妇腹壁有无水肿、肥厚,弹性如何。经充分评估胎儿大小及孕妇的一般状况后,做一适当切口,使新生儿顺利娩出,保证母子安全是最终目的。
先露高浮,或羊水过多娩出胎儿时,首先一定要先吸净羊水后再娩胎儿,否则后羊水过多,手一碰触到胎先露,胎儿就要向宫底方向浮动,使先露更加髙浮,增加娩出的难度。儿头高浮,在不影响麻醉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摇高,有利于儿头下降[ 1 ]。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慌张,不要急于娩出胎儿,更要避免机械暴力加腹压。否则,有可能既娩不出胎儿,造成胎儿的损伤,又有可能造成肝、脾、肠管的损伤。术者不要急于娩出胎儿,让助手从子宫底部固定住胎体,再向下加压,使先露部下降。同时术者用手将子宫切口的上缘向上用力推,推至胎儿的耳根部或下颌处。这时助手用双手用力固定住胎儿,不要让胎儿再向上浮动。同时术者再娩胎儿,就会有一个支点,就是切口上缘与胎儿的耳根部或下颌接触处,上娩胎头,可顺利将胎儿娩出。
胎头入盆,宫口开全,胎先露下降至骨盆内,甚至孕妇已屏气用力较长时间,但是因胎儿窘迫,胎儿过大等原因不能继续经阴分娩,需急症剖宫产者,同样也存在娩头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和麻醉师沟通好,讲明目前孕妇的紧急情况。请最好的麻醉师以最快的速度,做腰硬联合麻醉,尽量使肌肉松弛,避免腹直肌紧张增加手术难度。在娩胎儿前,需要上推胎头。在之前,都是切开子宫肌层,术者尝试手无法进入骨盆下捞胎头,顺利娩出胎儿后,再请助产士从手术单下经阴上推胎头。但是这种情况,一是影响到手术的无菌操作,因会阴消毒不彻底,术者的手可接触到助产士的手;二是因产妇双腿伸直,空间较小,助产士不能充分利用手指的长度,最大限度向上推胎头;三是助产士为避免与手术台接触,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充分地用在推胎头上,且在这过程中,极有可能触碰到手术单。现在有腰硬联合麻醉后,因肌肉松弛较好,同时也影响子宫的收缩。即使子宫收缩,孕妇也无直肠压迫感,不再屏气用力致使胎头下降。所以在麻醉成功后。助手刷手准备消毒腹部皮肤,产妇在护士的帮助下采取膀胱截石位,术者可以在充分消毒外阴的情况下,向上推胎头至理想位置,然后放下孕妇双下肢,再进行手术。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娩出胎头顺利,很少再需术中上推胎头。
手术较多时,难免出现麻醉效果差的情况。这时就要及时和麻醉师进行沟通。如果手术尚未开始,在麻醉平面正常出现的时间之后,孕妇仍有明显痛感,感觉麻醉无效,无法顺利进行手术。不要因怕拖延时间。应建议麻醉师,重新给予孕妇麻醉。否则既增加手术难度、风险,又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如果手术已开始,腹直肌紧张,可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或者如果孕妇禁食好的情况下,可用静脉麻醉,但是在用药前要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准备。因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新生儿的血循环,抑制呼吸。
用手娩出胎儿占用空间较大,可用产钳或压肠板包以纱布,较软,对新生儿的机械性损伤较小。但在胎儿娩出的过程中,助手要及时和胎儿同步向外牵拉压肠板,以免胎儿快速娩出的过程中,对胎儿的耳朵或肩部造成损伤。虽在临床使用中从未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从理论上考虑,是存在这种风险的。
在娩胎头的过程中,仍需要确定一下胎方位。无论经阴分娩还是剖宫产,尽量调整到枕前位,让其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或剖宫产的切口,可以大大降低娩头的困难。根据临床经验,以枕后位娩出的胎儿,需要的空间大,娩出困难,且子宫切口向两侧延长的几率远远大于枕前位。
如果因腹直肌紧张而至娩出胎而困难,可考虑断离腹直肌。如果因胎头过大过高娩出胎先露困难,抬头卡在子宫切口内,怕向两侧延长伤及两侧大血管或输尿管,可在子宫切口上缘中间做向上的T形切口。在缝合时,可直接把T形切口缝合。也可将T形切口两侧角部修剪去,将子宫切口上缘修成一弧形切缘,和切口下缘缝合,因T形切开不利于切口愈合,再次妊娠时发生子宫破裂的机会多[2]。胎头入盆过深,切口过紧,致术者的手无法进入子宫内向上娩出胎儿时,可于切口下缘做一向下的T形切口,可避免切口向两侧下方延伸,引起血管出血,或缝合时伤及输尿管,即使向下延伸,也好暴露,利于缝合。
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自己的经验,或许还有不足,有需要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陈月英,史宁芳.剖宫产娩头困难与子宫切口选择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3,1.
[2]盛梅.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197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