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产术中先露娩出困难的处理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jzj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剖宫产手术中,因胎儿过大,先露过高,或先露已入骨盆,腹壁肥厚,麻醉效果差等原因,致使先露娩出困难。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剖宫产;先露高浮;先露入盆;娩头困难
  在剖宫产手术中,因胎儿过大,先露过高,或先露已入骨盆,腹壁肥厚,麻醉效果差等原因,致使先露娩出困难。本人在经历数次上述情况后,总结经验如下。
  很多医师在手术的过程中,讲究腹壁的小切口,考虑术后的美容效果。但是在做切口之前,一定要结合孕妇宫高腹围,彩超提示的头围胸围,充分考虑评估胎儿的大小。同时要观察孕妇腹壁的厚薄。如果较厚,可能胎儿没有估计的大,但是如果很薄,那么胎儿有可能大于估计数值。要注意孕妇腹壁有无水肿、肥厚,弹性如何。经充分评估胎儿大小及孕妇的一般状况后,做一适当切口,使新生儿顺利娩出,保证母子安全是最终目的。
  先露高浮,或羊水过多娩出胎儿时,首先一定要先吸净羊水后再娩胎儿,否则后羊水过多,手一碰触到胎先露,胎儿就要向宫底方向浮动,使先露更加髙浮,增加娩出的难度。儿头高浮,在不影响麻醉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摇高,有利于儿头下降[ 1 ]。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慌张,不要急于娩出胎儿,更要避免机械暴力加腹压。否则,有可能既娩不出胎儿,造成胎儿的损伤,又有可能造成肝、脾、肠管的损伤。术者不要急于娩出胎儿,让助手从子宫底部固定住胎体,再向下加压,使先露部下降。同时术者用手将子宫切口的上缘向上用力推,推至胎儿的耳根部或下颌处。这时助手用双手用力固定住胎儿,不要让胎儿再向上浮动。同时术者再娩胎儿,就会有一个支点,就是切口上缘与胎儿的耳根部或下颌接触处,上娩胎头,可顺利将胎儿娩出。
  胎头入盆,宫口开全,胎先露下降至骨盆内,甚至孕妇已屏气用力较长时间,但是因胎儿窘迫,胎儿过大等原因不能继续经阴分娩,需急症剖宫产者,同样也存在娩头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和麻醉师沟通好,讲明目前孕妇的紧急情况。请最好的麻醉师以最快的速度,做腰硬联合麻醉,尽量使肌肉松弛,避免腹直肌紧张增加手术难度。在娩胎儿前,需要上推胎头。在之前,都是切开子宫肌层,术者尝试手无法进入骨盆下捞胎头,顺利娩出胎儿后,再请助产士从手术单下经阴上推胎头。但是这种情况,一是影响到手术的无菌操作,因会阴消毒不彻底,术者的手可接触到助产士的手;二是因产妇双腿伸直,空间较小,助产士不能充分利用手指的长度,最大限度向上推胎头;三是助产士为避免与手术台接触,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充分地用在推胎头上,且在这过程中,极有可能触碰到手术单。现在有腰硬联合麻醉后,因肌肉松弛较好,同时也影响子宫的收缩。即使子宫收缩,孕妇也无直肠压迫感,不再屏气用力致使胎头下降。所以在麻醉成功后。助手刷手准备消毒腹部皮肤,产妇在护士的帮助下采取膀胱截石位,术者可以在充分消毒外阴的情况下,向上推胎头至理想位置,然后放下孕妇双下肢,再进行手术。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娩出胎头顺利,很少再需术中上推胎头。
  手术较多时,难免出现麻醉效果差的情况。这时就要及时和麻醉师进行沟通。如果手术尚未开始,在麻醉平面正常出现的时间之后,孕妇仍有明显痛感,感觉麻醉无效,无法顺利进行手术。不要因怕拖延时间。应建议麻醉师,重新给予孕妇麻醉。否则既增加手术难度、风险,又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如果手术已开始,腹直肌紧张,可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或者如果孕妇禁食好的情况下,可用静脉麻醉,但是在用药前要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准备。因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新生儿的血循环,抑制呼吸。
  用手娩出胎儿占用空间较大,可用产钳或压肠板包以纱布,较软,对新生儿的机械性损伤较小。但在胎儿娩出的过程中,助手要及时和胎儿同步向外牵拉压肠板,以免胎儿快速娩出的过程中,对胎儿的耳朵或肩部造成损伤。虽在临床使用中从未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从理论上考虑,是存在这种风险的。
  在娩胎头的过程中,仍需要确定一下胎方位。无论经阴分娩还是剖宫产,尽量调整到枕前位,让其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或剖宫产的切口,可以大大降低娩头的困难。根据临床经验,以枕后位娩出的胎儿,需要的空间大,娩出困难,且子宫切口向两侧延长的几率远远大于枕前位。
  如果因腹直肌紧张而至娩出胎而困难,可考虑断离腹直肌。如果因胎头过大过高娩出胎先露困难,抬头卡在子宫切口内,怕向两侧延长伤及两侧大血管或输尿管,可在子宫切口上缘中间做向上的T形切口。在缝合时,可直接把T形切口缝合。也可将T形切口两侧角部修剪去,将子宫切口上缘修成一弧形切缘,和切口下缘缝合,因T形切开不利于切口愈合,再次妊娠时发生子宫破裂的机会多[2]。胎头入盆过深,切口过紧,致术者的手无法进入子宫内向上娩出胎儿时,可于切口下缘做一向下的T形切口,可避免切口向两侧下方延伸,引起血管出血,或缝合时伤及输尿管,即使向下延伸,也好暴露,利于缝合。
  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自己的经验,或许还有不足,有需要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1]陈月英,史宁芳.剖宫产娩头困难与子宫切口选择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3,1.
  [2]盛梅.新式剖宫产术娩头困难197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
其他文献
当前最热门的“养生”、“食疗”,是大量充斥着缺乏科学依据的忽悠。虽然这些“食疗秘诀”、“养生智慧”看起来很美好,但缺乏科学依据。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养生大师”们是用什么样的招数来忽悠大家的:  第一招是“老祖宗说过”。古人记录下了他们当时对于饮食健康的一些观察和感想,再后来有人总结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之类的理论来概括。这些古人对于自然的粗浅认识,在当时可能是“先进”的。随着人类知识的丰富,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体内肝功能指标同胎盘形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ICP晚期妊娠患者共8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患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胆汁酸、胆红素、转氨酶水平以及测量胎盘绒毛间隙面的密度以及合体结节面的密度大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汁酸、胆红素以及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胎盘绒毛间隙面的密度方面显著小于对照组,在合体结节面的密度
【摘 要】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预防性应用不同抗生素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住院孕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青霉素联合甲硝唑组50例,中位数年龄28岁,平均年龄(26.1±10.8)岁;先锋霉素V组,50例,中位数年龄27岁,年龄(28.1±12.5)岁。两组人员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孕妇在剖腹产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青霉素联合甲硝唑组,每日使用4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