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盛开秋色浓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陶瓷的历史长河中,宜兴紫砂陶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枝奇葩,以独特的风格蜚声中外。根据对古窑址的发掘,紫砂陶的起源可追溯到北宋中叶,距今约有一千年的历史,而其中最为盛名的紫砂茗壶亦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发展过程从未间断,时至今日已成为紫砂陶和中华茗具的杰出代表。
  关于紫砂茗壶的特征和审美,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曾在他的文章《壶艺说》中提及,即“一件精美作品的内涵,必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优良的实用功能。”这些同时也是壶艺创作的标准,是衡量一把壶技艺水准的核心。紫砂花货“秋色壶”(见图1)在表达形象和表现意境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这三个主要因素,其结构简洁而不单调、生动而不繁琐,贴塑的菊花栩栩如生、优雅绽放、气韵独到,对精湛技巧的要求极高,同时,其外形饱满大气、流畅得体又不失实用泡茶品茗之效,而以秋色二字之名勾勒意境,融入人文寓意等,更进一步提升了壶的整体文化效应,实现内外统一、形神俱佳的效果。
  通常紫砂壶在进行设计制作时,都必须在形制和装饰上确保整体的视觉美。形制,即紫砂壶的造型,它以变化丰富而独树一帜,可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虽然传统造型多以实用为主。但创新也一直在与时俱进,比如制壶艺人可以借用壶元素来发挥和延伸壶艺概念,使之更具有情感和文化,也更能够深入人心。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自然形体又称花货。它取材于自然界动植物,并主要采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法,将其本质艺术化地表现出来。花货壶的造型往往带有一些浮雕、半浮雕装饰。将自然形态演变为壶的形态或合理部件。花货造型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善于抓住本质特征,表现自然形态之美,通过形、色、工的巧妙配合来陶冶情操。
  “秋色壶”形制大气浑朴、独具匠心,壶身圆润丰满、骨肉亭匀,鼓腹凸出张力,弧度虽延伸至壶底,却依然稳健挺拔。显得厚而不重,肩颈虽短,却简洁雅致,壶口直径较大,便于冲泡,壶盖圆鼓,其直径与壶口完全一致,上下相切,密闭合缝,一弯壶嘴与圈把置于壶身两侧,彼此呼应,丰润流畅,与壶体风格统一。
  堆贴花装饰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此处手工堆贴修饰,浑然天成,将菊花的形象完美呈现出来,形成了一种浅浮雕的视觉效果。作为一把以大自然中的菊花为形态特征的花货紫砂壶,“秋色壶”对于物象的表达十分强烈。其整体塑造情感丰沛、内容丰富,将花货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壶盖面上装饰抽象的菊花辦,圆条状花辦规整地合并成一个圆,其大小相同、比例一致且对称合理,呈若干等份,而流畅利落的线条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一气呵成,与此同时,壶钮造型似一根花枝,俯视整个盖面,整体就如同一朵绽放的秋菊,显得静中寓动、诗情画意、生机勃勃;其次,在壶身一侧,一朵盛开的秋菊正绽放其上,花辦或伸展、或微微卷曲,黄色的花蕊格外夺目,气韵流动、富于变化、色彩精妙,好似一朵真实的菊花。立体感极强;一簇花叶从壶嘴根部伸出,向后攀伸粘贴于同一侧壶身,刻画清晰。构图生动有趣,每一张叶片都保持独一无二的形象特征,叶脉逼真、边缘轻盈,充分流露出自然叶片的立体感、画面感和飘逸感,仿佛有微风拂过,静中寓动、师法自然、妙趣横生,而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隐现于叶片之间,若隐若现,更具生命感染力。
  “秋色壶”在形体上讲究规整合理,壶的形象与菊花的形象融合,并且按照紫砂语言特有的形式美予以呈现。去粗取精、提炼加工,使之神韵丰满、气质高雅,富有自然韵味,充分表达壶的创意,突出作品主旨蕴涵。
  古人多以秋菊寓意丰收,这种秋天的植物如黄金一般的色泽,带给人们劳动收获的喜悦。因此,很多壶艺作品都取菊花式样,流露浓浓的人间秋韵。菊花,又与梅花、兰花、竹子并称“四君子”,象征人格之高洁、君子之风范,它的这一层寓意也常常被壶艺人恰如其分地融入作品中,使紫砂壶焕发出独特的精、气、神。因此,菊花所包含的人文寓意成为了这把“秋色壶”的情感内涵。
  真正的艺术应充分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紫砂壶作为情感思想的载体,往往更具艺术表现力。菊花一直以来都是紫砂壶中的重要表现题材之一,历代制壶艺人对这一物体的形象与内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和提炼,创作出大批菊花样式的壶器佳作。“秋色壶”于独具风格的造型中,表现出菊花盛开的气场,将菊花高洁、美丽的形象自然流露出来,仿佛是真实的自然缩影。升华出君子风度,给人以精神力量。同时该壶以烂漫秋菊营造浓浓秋韵,体现出不凡的紫砂文化魅力。
其他文献
艺术是自然的缩影,而大自然更为各类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灵感,紫砂壶尤为如此。紫砂壶是陶瓷茶器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其材质特殊、形态丰富。并且内涵深邃,历来便深受世人的亲睐,诗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一文中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时至今日。紫砂壶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而取材自然、表达情感、祝福生活,一直是其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期刊
摘要 紫砂壶是集书画、陶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陶艺品,自诞生以来历时数百年经久不衰,这与其良好的艺术包容性密不可分,现以紫砂“竹节壶”为例,探讨紫砂壶艺术作品中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 紫砂;文化魅力;竹节壶  北宋著名大文豪苏轼曾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可见,竹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的非凡地位,事实上,对于竹的崇拜并非始于宋代,还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先秦时期,而受众面也非局限于文人
期刊
紫砂壶的世界充满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一把把壶就是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以不同的造型、装饰、色泽等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同时融入生活和自然的固有本色。提炼出一定的思想内涵。使之有形、有神、有情。据目前史料所载,历史上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是供春款的“树瘿壶”,该壶以自然界的银杏树瘿为塑造原型,整体温雅天然、素色泥胎、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而这把取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
期刊
摘要 宜兴紫砂作为传统手工艺制品,性能优越,实用与赏玩俱佳,是不可多得的饮茶名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经久不衰,并在历代制壶艺人的共同努力下,艺术审美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在当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关键词 紫砂壶;造型;人文  中国人饮茶、嗜茶的习惯古来有之,文人墨客更是将之作为一种雅事,茶具的选择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而紫砂茶壶性能优越、外观优雅,水到渠成地成为了首选的饮茶佳具。并在历代文人
期刊
宜兴紫砂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呈现给世人绚烂的艺术风采,时至今日,以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艺术已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中的佼佼者,深受世人亲睐。紫砂壶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这其中更离不开一代代制壶艺人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明、清至今的紫砂制壶名家层出不穷,他们不凡的艺术功力和人格魅力,创造出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促进了宜兴紫砂事业的繁荣兴盛。  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的当代紫砂壶艺杰出代表——顾
期刊
紫砂壶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沏茶工具,其制作工艺、性能特点虽经百年风雨,却一直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宜兴紫砂壶以其独一无二的泥料材质、丰富多变的造型而深受世人的喜爱,根据造型特征,紫砂壶主要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三大类。其中花货主要是以各种动物、器皿、花草树木等为基本原型而进行具象化或抽象化的艺术再表现,是最具有表现力度的一种造型。自古以来,花货紫砂壶精品不胜枚举,而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自然界的梅树为
期刊
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人所创造的以艺术形象为载体的精神财富。宜兴紫砂壶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具有艺术的普遍性,更具有紫砂的独特性,紫砂泥料天然的可塑性使紫砂壶富于无穷的造型变化,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品位需求。紫砂壶的艺术形象既表现于生动的外形美感,也同样表现于趣味的人文内涵,现以紫砂壶作品“马到成功”(见图1)为例,谈一谈这把壶的艺术形象,以期共勉。 
期刊
紫砂壶以实用性为基础,寻常而又不平凡,它既人得了普通人家。也登得了大雅之堂。可谓雅俗共赏,且经久不衰。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当之无愧的精华。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精品佳作与杰出艺人层出不穷,赋予这门艺术不断创新和升华的动力,  在灿若银河的紫砂壶艺作品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玉文化为题材主旨的紫砂壶堪称经典,从古至今,无数紫砂艺人都创作或改进过玉元素紫砂壶。使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期刊
宜兴的紫砂壶制作技艺是举世公认的优秀传统手工艺术,并于2005年人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世人对宜兴紫砂壶的肯定,也是宜兴人民的骄傲。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胎质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得益于饮茶的风气,以紫砂泥烧制的紫砂壶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日久使用空壶注入沸水也有茶香,有着“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称誉。
期刊
月亮,一直是人类十分钟情的物象存在,一轮圆月悬挂天际,清寂素雅,无限情怀自在不言中,人们喜爱赏月、画月,自古以来,无数文学艺术作品都将月亮作为素材加以人文升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同时,月亮也是人们表达思乡、念故、团圆等情感的独特载体,比如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月抒发思乡之情;中秋团圆佳节之际,更以赏月作为一道重要仪式。可以说,月亮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