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月圆最长情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anlo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亮,一直是人类十分钟情的物象存在,一轮圆月悬挂天际,清寂素雅,无限情怀自在不言中,人们喜爱赏月、画月,自古以来,无数文学艺术作品都将月亮作为素材加以人文升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同时,月亮也是人们表达思乡、念故、团圆等情感的独特载体,比如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月抒发思乡之情;中秋团圆佳节之际,更以赏月作为一道重要仪式。可以说,月亮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紫砂壶艺作品中。月亮更是炙手可热的题材,加以紫砂泥性化的刻画和艺术化的诠释,关于月亮的情感便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比如“曼生壶”系列中就有一款“半月壶”,成为紫砂壶艺长廊中的经典佳作。紫砂壶“天心月圆”(见图1)也是一款以月亮为素材的作品,它将圆月的形象固化在一把壶上,融入了深切的情感,并以“天心月圆”四字命名,突出主旨内涵,壶天一月,激发出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
  紫砂壶以造型的方式最直观地体现出壶的气质神韵,虽千变万化,却不离其宗,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曾经就将“美好的形象结构”列为一件佳美作品必备的三要素之首。这把“天心月圆壶”以收缩率较高的朱泥制作,在造型设计上难度高,因为形象结构的确立既要保证其可行性,又要不失美感。因此其在造型上采用圆器,以线条勾勒主体,呈现出圆、稳、匀、正的特征,配合朱泥细腻的特质,更具骨肉亭匀之感。
  “天心月圆壶”形态优雅柔美、隽永耐看。以光货构成主体,通过立面线条与平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形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呈现出一幅立体的圆月美景。壶身圆润丰腴,鼓腹处张力十足。弧线于壶腹转承至壶底,形成一个平整的底部,显得稳健大气;壶颈高挺收缩,上有圆口与壶盖上下合一、密闭严合,下与壶身对应,更显亭亭玉立。丰腴而不乏曼妙神韵;壶盖圆鼓,呈半球状。盖沿平整厚实,盖顶中央置一颗圆珠作壶钮,简洁生动、美观自然。同时又易于拿捏,实用方便;三弯壶嘴从壶肩部位向上延伸,嘴腹饱满。丰韵俱佳,出水口与壶口齐平,于平实中独显巧妙构思:此壶最鲜明地体现主题、强调美学元素之处便是其圆形提梁壶把,提梁从壶肩两侧的直角承托向上凌空抬起,形成一个十分有力的圆形,犹如一轮明月悬挂天空,又似一道余晖划在天际,给人以联想之美,虽然提梁在造型设计上仅以简洁的线条来装饰。但简洁中更能体现出一气呵成的线条运用效果,圆是最有弹性的几何形,在此不仅使整把壶增添了柔和的元素,而且进一步升华了作品意境之美。壶肩以一圈祥云纹装饰,线条清晰流畅,犹如一朵朵云彩漂浮在天空,巧妙地对应了圆月意象,云朵伴着月亮,一动一静,更突显出一种自然的意境美,而祥云装饰则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天心月圆壶”以独特的造型风格传递情怀,令人神往。
  紫砂壶的审美来源于文化,孕育于制作者的灵感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加深体验的过程。“天心月圆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弘一法师的一句诗文“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意为花朵到了春天自然就会开满枝头。天空到了望时自然会看到圆月,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禅学哲理。即自然和圆满。这是弘一大师对自己一生修行结果的阐释:预知时至,往生极乐。“天心月圆壶”以此为题材,并以中国文化中的月亮文化为背景元素创作,无论是造型还是内涵都烙印着浓郁的月亮文化气息,流露出深切的情感含义,使作品富于形式美和内容美,能够深入人心。
  “天心明月壶”在形象塑造上别具匠心,柔和的提梁独有一种灵动之韵。浑厚的壶体则更具端庄之气,上下对应,在力度、气韵上达到了和谐统一。同时,作品融人了浓厚的情感元素,以月亮为线索展开,不拘泥于形式本身,营造出悠远凝练的精神意境。整把壶犹如一幅抽象画,圆月当空,倒映壶上,使壶天一月尽收眼底,给人以深邃的视觉与身心情感享受。月亮在人类情感的表达历史上一直寄托着一种深长而依恋的情怀,此处则犹如画龙点睛般流露出最深情的告白。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以诗警劝他人勿要执迷于人生表象。应正觉、正悟,给人以心灵宽慰。这把“天心月圆壶”则以壶艺的形式将内蕴升华,带给人丰富的内心感悟。
其他文献
独步传统手工艺之林的宜兴紫砂陶艺,其形成是历代陶工和民间艺人世代相承的结果,是人们利用紫砂泥特有的性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宜兴紫砂陶艺具有鲜明的手工特性,是富有情感和温度的艺术形式。紫砂壶的诞生可追溯到北宋年间,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摩谟寄茶诗)》其中有语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可见在宋代的时候,紫砂壶就已经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在之
期刊
艺术是自然的缩影,而大自然更为各类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灵感,紫砂壶尤为如此。紫砂壶是陶瓷茶器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其材质特殊、形态丰富。并且内涵深邃,历来便深受世人的亲睐,诗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一文中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时至今日。紫砂壶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而取材自然、表达情感、祝福生活,一直是其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期刊
摘要 紫砂壶是集书画、陶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陶艺品,自诞生以来历时数百年经久不衰,这与其良好的艺术包容性密不可分,现以紫砂“竹节壶”为例,探讨紫砂壶艺术作品中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 紫砂;文化魅力;竹节壶  北宋著名大文豪苏轼曾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可见,竹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的非凡地位,事实上,对于竹的崇拜并非始于宋代,还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先秦时期,而受众面也非局限于文人
期刊
紫砂壶的世界充满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一把把壶就是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以不同的造型、装饰、色泽等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同时融入生活和自然的固有本色。提炼出一定的思想内涵。使之有形、有神、有情。据目前史料所载,历史上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是供春款的“树瘿壶”,该壶以自然界的银杏树瘿为塑造原型,整体温雅天然、素色泥胎、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而这把取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
期刊
摘要 宜兴紫砂作为传统手工艺制品,性能优越,实用与赏玩俱佳,是不可多得的饮茶名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经久不衰,并在历代制壶艺人的共同努力下,艺术审美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在当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关键词 紫砂壶;造型;人文  中国人饮茶、嗜茶的习惯古来有之,文人墨客更是将之作为一种雅事,茶具的选择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而紫砂茶壶性能优越、外观优雅,水到渠成地成为了首选的饮茶佳具。并在历代文人
期刊
宜兴紫砂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呈现给世人绚烂的艺术风采,时至今日,以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艺术已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中的佼佼者,深受世人亲睐。紫砂壶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这其中更离不开一代代制壶艺人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明、清至今的紫砂制壶名家层出不穷,他们不凡的艺术功力和人格魅力,创造出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促进了宜兴紫砂事业的繁荣兴盛。  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的当代紫砂壶艺杰出代表——顾
期刊
紫砂壶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沏茶工具,其制作工艺、性能特点虽经百年风雨,却一直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宜兴紫砂壶以其独一无二的泥料材质、丰富多变的造型而深受世人的喜爱,根据造型特征,紫砂壶主要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三大类。其中花货主要是以各种动物、器皿、花草树木等为基本原型而进行具象化或抽象化的艺术再表现,是最具有表现力度的一种造型。自古以来,花货紫砂壶精品不胜枚举,而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自然界的梅树为
期刊
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人所创造的以艺术形象为载体的精神财富。宜兴紫砂壶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具有艺术的普遍性,更具有紫砂的独特性,紫砂泥料天然的可塑性使紫砂壶富于无穷的造型变化,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品位需求。紫砂壶的艺术形象既表现于生动的外形美感,也同样表现于趣味的人文内涵,现以紫砂壶作品“马到成功”(见图1)为例,谈一谈这把壶的艺术形象,以期共勉。 
期刊
紫砂壶以实用性为基础,寻常而又不平凡,它既人得了普通人家。也登得了大雅之堂。可谓雅俗共赏,且经久不衰。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当之无愧的精华。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精品佳作与杰出艺人层出不穷,赋予这门艺术不断创新和升华的动力,  在灿若银河的紫砂壶艺作品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玉文化为题材主旨的紫砂壶堪称经典,从古至今,无数紫砂艺人都创作或改进过玉元素紫砂壶。使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期刊
宜兴的紫砂壶制作技艺是举世公认的优秀传统手工艺术,并于2005年人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世人对宜兴紫砂壶的肯定,也是宜兴人民的骄傲。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胎质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得益于饮茶的风气,以紫砂泥烧制的紫砂壶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日久使用空壶注入沸水也有茶香,有着“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称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