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佑顺寺伎乐飞天石刻图像的辽金特征

来源 :乐府新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辽宁朝阳清代佑顺寺大雄宝殿北墙外镶嵌的4块伎乐飞天石刻为研究对象,通过音乐图像分析、与朝阳辽代北塔上的伎乐飞天砖雕音乐图像进行对比并结合佑顺寺周边考古发现进行参证、互证后认为:此4块石刻所反映的音乐信息不符合清代特点,具有鲜明的辽金特征.
其他文献
国内元话语研究紧随国外元话语研究动向,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梳理国内CSSCI期刊上发表的元话语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学界对元话语的定义及其功能与分类探讨,从研究内容、视角、方法、路径等方面揭示国内元话语研究趋势,并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启示.
防疫翻译任务多时间紧,众包翻译成为防疫翻译主要形式,而众包译者往往必须求助于机辅搜索技术以解决翻译中的诸多困难.笔者介绍了防疫翻译中常用搜索资源,并结合翻译实例,展示搜索技术在解决术语精确查询、背景知识理解和行文搭配验证等方面的使用体验,为防疫英语翻译中搜索技术的普及使用提供必要参考.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翻译文学极度繁荣.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伴随中国新文学的起步,中国新诗运动也蓬勃发展.1895-1928年间的雪莱诗歌翻译事件的描写性研究真实反映了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文化交锋中的双方力量消长和雪莱译诗的文化走向.文学革命前,目的 语诗歌传统完胜;文学革命后,目的 语诗歌传统尽失,原语诗歌影响崭露头角;1924-1928年,新旧传统交替前行,雪莱译诗完成了文学革命前式微的文言古诗到革命文学前夜圆润的白话新诗的华丽转身.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最终达成一致:格律回,面
通过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以2013-2020年CNKI有效检索文献为数据源,对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关键词词频进行整体排序,结合移动平均趋势与平滑指数的预测,以及相关热区关联词聚类的多维度透视,十八大以来,基础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研究机构与学者群体呈多元化分布,研究主题围绕着“课程改革”分衍成了课程、教学、教师、教材四大有机模块,并呈现出信息化语境、素质教育、教学主体角色理解等热点研究领域.
侨易学理论从本土思想中来,立足于历史学,在文化研究中开辟田地.文章结合了侨易学与翻译学,通过侨易学方法,从理雅各《道德经》译本的侨易过程入手,首先分析了《道德经》侨易过程中的侨易条件,包括欧洲汉学建立与发展的制约、欧洲传统哲学的制约以及英国宗教文化制约.接着考察了《道德经》的质性变化,先探讨理雅各作为翻译主体对《道德经》的阐释影响,再从《道德经》中消失的道家哲学性、显现的欧洲哲学性以及宗教色彩三个维度分析了《道德经》的变异.侨易学理论扩大了翻译学的研究视野,扩充了本土译论,对本土译学研究具有适切性.
当下关于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问题日趋突出,学术不端等行为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如何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同时构建清正、纯洁的学术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某地方高校在校研究生作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个人、学校、社会三层面来阐述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养成的机制构建,切实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为推动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加强创新性、创造性及具备社会适应性的综合竞争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而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摄影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创新创业与摄影课程的理论探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提出了摄影课程教学的改革模式和有效途径与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给延安鲁艺的传人以更多鼓励和鞭策,特别是在建党百年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作为鲁艺传人,如何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如何助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通过研究1950年代中国交响音乐创作发展的历程,去追问这个特殊时代交响音乐创作观念如何制约创作、讨论这个时代交响音乐创作观念的现实局限性.在这个特殊时代的交响音乐创作过程中,传统交响音乐创作观念中有关表达“人”、“人生”、“命运”、“宗教”、“生死”等观念在这个时代交响音乐作品中鲜有出现;作品中“人”的离席、 “命运”观念的缺失,使得这些观念的现实指导意义式微,局限性凸显.
贝尔格是一位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作曲家,而这种做法不仅限于音高方面,在音乐的语言表达与结构的组织方面也是如此.本文运用简单、清晰的逻辑叙述方式,从《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的材料组织方式与主—副部主题间的对比与联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作曲家运用现代的自由无调性音乐语言建构出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的手段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