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为什么能刀刀到位,轻松简单?熟知牛的身体结构规律,故游刃有余。如果把文本比作“牛”,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就是那“节之有间”中的“间”,只要找准了“间”——文章中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内容,即有效的切入点,就能事半而功倍。因此,切入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从文章的题目切入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它蕴含着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可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质疑,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及情感的熏染。
  如孙双金老师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从题目入手,用两个问题统领教学:“从哪看出冰心老人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冰心老人为何不找人少的地方清静,要拣儿童多处行呢?”前一个问题贯穿第一课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感受“儿童多”,后一个问题直指课文重点,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讨论、感悟和体会,激励学生“能找一处了不起,能找两处不简单,能找三处不得了。”在孙老师的激励启发下,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熟悉文本,边读边悟,纷纷说出自己感受:“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本身就是人间最美的春光,充满朝气,充满生命活力,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显得更加饱满和烂漫。”“儿童给冰心以启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太阳,就是花朵,就是春天。”接着,孙老师以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优美的伴乐中适时拓展,朗读了冰心的作品《雨后》《小白船》,作者的童心和那颗博大深厚的爱心深深的感染着每个孩子,浓浓的爱意回荡在他们的心头,课文的主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从文章的题目切入,以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咀嚼语言的滋味,触摸语言的温度,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二、从文章细节处切入
  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敏锐地捕捉到它,教学就能进入别有洞天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仔细阅读文本,发现文中两次出现了“好好活”这朴实无华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便把教学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活”。课堂分为三个层次:感受“娘俩的好好活”,探究“我俩的好好活”,思考“我们的好好活”,层层推进。窦老师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的深处,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反复感悟研读,引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感受“我俩的好好活”时,她抓住了三个“悄悄地”,感受母亲的耐心、细心、小心,又抓住了母亲的三个动词“扑”“抓”“忍”,以此细节为切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母亲这一扑,是要扑灭儿子想死的心;母亲这一抓,抓住的哪里仅仅是儿子的手,更是要抓住儿子活下去的欲望;母亲的“忍”,忍住的是自己作为绝症病人与一位母亲的生理心理上的折磨,告诉儿子要“好好活”是何等的苦口婆心。学生在逐层的感悟中,既培养了朗读能力,更强烈地感受到要“好好儿活”,领略到“好好儿活”的意蕴。
  探究“我俩的好好活”,窦老师以文中对菊花的细节描写来切入: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透过对菊花表象描写的解读,更深层地来理解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体会人活着的各种滋味。课尾,窦老师适时拓展作者《病隙碎笔》片段,让学生懂得:“好好儿活”,这是生命意义的一种超然,更是对生命的敬畏。由此,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秋天的怀念,怀念的就是那恩重如山的母亲,就是母亲那朴素的一句话“好好活”。最后,窦老师让学生谈“好好活”沉淀在自己心中的思考,透着人生感悟的精彩语言显示着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的成长。
  三、从作者情感触发点切入
  叶圣陶先生说:“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阅读需要“披文而入情”,找准理解文本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搭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在字斟句酌中体会作者感情,引领学生与文本共鸣,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尤其关注到一个点——“鼻子一酸”,这四个字在王老师看来,就是作者所有情感表现的一个浓缩点。他从作者情感触发点切入,以一个“酸”来紧扣课题中“慈母情深”的“深”,把“题意”引向“文意”,引向深读探究的链接。学生通过感官体验、认知冲突,深入文本,感悟儿子心酸的根源,并由此发散,更深入地体会文本主旨。
  师:“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生:想流泪。
  生:难受。
  师:你们向母亲要钱时,有过鼻子一酸的感觉么?
  生:没有。
  师:不对呀,母亲给我1元5毛钱,没有骂我半句,此刻应该是——
  生:高兴、开心。
  师:作者却没有丝毫高兴、快乐、兴奋,而是化作(启发:四个字)
  生:鼻子一酸。
  师:为什么鼻子一酸,读一读你的体会,你的发现。
  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深处,找出让我“鼻子一酸”的几个镜头,进一步感悟“慈母情深”。“深”字首先藏在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里,藏在对母亲的外貌刻画里,藏在四个“立刻”的快镜头里,还藏在母亲那毫不犹豫的一“塞”里。王老师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深刻的品读,读出情,读出味,每一次都回到课题“慈母情深”,把学生的感情一次次推向高潮。最后让学生把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言语的表达与情意的激荡和谐地融为一体。
  “鼻子一酸”是慈母情和子女情的一个枢纽、一面镜子、一口亲情氤氲的泉眼,更是课堂情感巅峰体验的一个制高点,既是本课的一个切入点,又是贯穿全课的一条情感主线。抓住一个“酸”字探究缘由,则情动于衷,言达于外。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有效的切入点寓含了作者传递的重要信息,如对中心事件或主旨的概括,对作品人物和对象的体会,对行文线索的追踪,对文本体裁的提示等等。选择了一个合适有效的切入点,便是选择了难点的突破口,让学生举重若轻地揭开课文的重重帷幕而洞悉其中的奥秘。教师应努力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根据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找准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吴刘芳,江阴市峭岐实验小学,2144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课的类型有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多种课型,教师对于新授课往往比较重视,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教学设计等各个环节都能做到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回顾多年习题课的教学得失,感触颇深,教师就题讲题,学生做好练习或是教师一讲到底是常见的现象,教师没有真正投入钻研习题课的课型特点、深入挖掘内涵,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开拓思维、提高能力
摘要:英语教学应立足儿童文化视角,引领孩子们在英文绘本的世界里自由徜徉,彰显其天性与灵性,绽放英语智慧,点亮诗意童年。基于多向的视域融合,给孩子更丰富的精神享受;多元的价值引领,给孩子更深刻的意义追寻;多维的言语追求,给孩子更温馨的诗意润泽。  关键词:英语教学;绘本教学;儿童文化;诗意童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1-0060-05  
摘要:作为新经济社会学前沿和有影响力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强调互信互惠的人际关系对个人获得更大成就和社会更有效运作的积极意义。对教师培训效果的审视趋向从培训知识的获得转移到教学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以社会资本理论系统考量教师培训迁移,指出信任互惠有助于教师培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培训参与者的积极行动有助于形成可持续的教师培训系统,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并最终使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成为可能
摘要: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要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取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其文化多元的特殊文化背景,从深层的文化层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文化进行重塑,实现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和课程评价文化的多元化。  关键词:多元化;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文化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0
【名师档案】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语文学科优秀青年教师,2011年入选江苏省好青年百人榜。近年来,先后参加各类课堂教学竞赛,多次获一等奖。曾到四川、广东、新疆、上海、河南等地执教公开课,均获好评。有30多篇论文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发表,曾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师陶杯”等征文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
新课改实施后,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出“一标多本”的格局,颠覆了此前“一纲一本”的现象,这就有了“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的说法,教学内容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差异,甚至是较大的差异。但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关于“一国两制”的知识叙述,却差别很小:三个子目都几乎雷同,其内容要点,只在台湾问题上新增少量时政色彩的典型事件,侧重于和平交流。故此,以“一国两制”为样本,追踪自己的教学变革,寻觅历史教学的时代变化,是具
徐建湖缩小教育的隐性差距  杨九俊夫小印象记  柳小梅我们,在“一群人”中成长  生家琦小学情境数学教学原理与操作要领  施丹瑾感恩,“你们”在我身后  吴冬冬爱之链  管小冬台前·幕后  戴 春“网状立体学科教研”助我成长  张春方采取有效策略 打造竟成教育  王旭彤  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  顾桂荣 张耀德  发现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就最好的自我  沈丽萍从“三无”课程到“三本
语言测试目的要为教学服务,要考查学生在实际环境下运用语言的能力。命题是测试成败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决定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也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课程实施的水平。近几年笔者组织了多次命题比赛,发现教师所制题目存在较多问题,教师命题能力不容乐观。笔者继而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很少研究中考命题趋向,对命题原则更知之甚少。命题时,教师通常采取“拿来主义”,直接下载或沿
摘要:课程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丰富经历,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调整重组学科内容,使之结构化、系统化;整体规划各项学生活动,使之序列化;增强校本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使之多样化,并聚焦生本化,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功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学生;多元课程;体验;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
摘要:仪式是一种重要的德育途径与手段。职业院校仪式教育的主要形态是通过仪式、庆典仪式和纪念仪式。其主要特征为主旨内涵的教育性、文化性;教育形式的规模化、工业化;建构特征的表演性、象征性;规律呈现的例行性、周期性。其主要功能体现在身份认同与组织凝聚、道德教化与价值认同、历史传承与文化传播、情绪体验与情感升华等四方面。  关键词:职业院校;仪式;形态;特点;功能;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