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考古学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pa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新疆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进行考古发掘。在这样一个周围没有几户人家的小农村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早出晚归,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体验着为期一个月的考古专业实习。
  自从我考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之后,已经被无数好奇宝宝的奇葩问题围攻——“考古就是盗墓吧?”“你又要去哪挖墓啊?”“你挖出来的宝贝是不是可以卖很多钱呢?”……一般遇到这些问题,我先是在心里翻过无数个白眼,然后恨不得马上以自己亲身的体验来告诉大家考古学这个专业到底是个啥。当然,让我官方地介绍这个专业的学术渊源、学科背景,可能会有点无聊,不如让我来谈谈我们的考古学术生活吧,相信这样可以让你更加真切地了解这个专业。
  这个专业都学些啥?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考古学教学科研机构的高等学府,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设立的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下设考古学专业,1983年将其单独划分出来,成为考古学系,在2002年更名为考古文博学院。可以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虽然考古学专业招文科生,但是该专业实际上是一个文理交叉,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本科阶段,考古学专业的培养方式主要是通识教育,学校不会让学生只进行一个历史阶段或者一个专门领域的考古学习,而是让学生对考古学(主要是中国考古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入门式的学习。总之,本科阶段的考古学专业最终培养出来的是能够进行考古学初步研究的专门人才。
  让人“脑洞大开”的期末考试
  记得我当年《动物考古学》的期末考试题目是辨别动物骨骼,即随便给你一块残缺的动物骨骼(因为考古发掘到的动物骨骼多为残损),你要辨别出这是什么动物(主要包括牛、羊、马、猪、鹿、狗、鱼等)的什么部位。在刚接触这门课程时,我们连续几个星期待在标本室里,天天对着一桌子的骨骼,分辨羊和鹿的胫骨,分辨牛、羊、马、狗的牙齿,几乎要崩溃。不过,真正掌握这门课程以后,在考古发掘的实际运用中,我们基本是可以一看到一块残缺的动物骨骼,就能立即判别出它是什么动物的骨骼了。《人体骨骼学》也是一样的,期末考试的题目有可能是给你一个带有几颗牙齿的人的下颌骨,让你对照牙齿磨耗表,判断这个人的年龄。这听起来貌似很难、很变态,但是当你能真正掌握到相关知识的时候,会有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当然,如果你因为学习了某个领域的课程而喜欢上了此领域的考古研究,那就更好了!我就是这样,在大三的时候学习了我导师教授的《丝绸之路考古》之后,便决定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此领域的知识。
  专业实习:无田野,不考古
  考古学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就永远不会理解考古学的本质,可谓是“无田野,不考古”。当你有了足够多的田野考古训练,你才有可能熟悉考古发掘、整理、发布、研究的全过程,你才能看懂考古报告(这是考古发掘结束后,将发现的文物以及发掘过程公之于众的一种形式,也是学者进行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所以,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校都为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安排了较长时间的考古实习,让学生了解到最为真实的考古现场。我读本科的时候,曾经在山东龙山东平陵古城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考古实习。我和同班的小伙伴们在那个小农村一起考古,同吃同住,从最初的清理玉米地杂草到打探铲、布方、发掘、整理、绘图、写报告,体会了田野考古的整个过程。
  一些高校也会派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参加国外的田野考古发掘,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与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波兰华沙大学等学校保持合作关系。
  曾有人编了一个段子调侃考古人的状态:“文能提笔写报告,武能拿锹收稀泥。单手可以打探铲,双眼能够断水平……进可墓里清尸骨,退能室内修复齐。风餐露宿家常饭,野外方便不稀奇。”
  毕业去向
  考古学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专业,大部分学生最后会走上学术的道路。本科生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的人很少,即便参加工作,其工作内容也基本上与考古学专业无关。
  考古学可以算得上是冷门专业,虽然近几年鉴宝类节目,还有《盗墓笔记》小说的风行激起了人们对古代文物的关注,但这基本上与实际的考古学专业没什么联系。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种刺激感,我建议你还是不要选择考古学专业了。当然并不是说学习考古学就一定要做研究,做到你满头华发。你也可以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媒体、市场、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跨学科的尝试,从考古学专业出发寻找相关的工作,比如去拍卖行、艺术画廊等。
  英国古物学家威利·卡姆登曾说过:“研究古代遗物,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为高贵的食粮。”我正是因为对古代社会还有一些想象,想进一步了解并试图复原古代人的生活,所以才打算在考古的道路上一直前行。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简述了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摘要】本文着眼于“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落实,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利用资源,让学生获得有品质的共读机会。从课程实施策略入手,有序推行共读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共读;资源;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部编教材特别强调读书习惯和读书兴趣的培养,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生活延伸,而“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本科目之一,其教学成效会对学生语文水平及层次带来影响,还决定着学生未来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素质教学理念的推行,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需提高质疑问题的能力,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问难能力;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学会质疑,是提高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