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例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检查证实为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6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病理学检查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HMB-45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6例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年龄13~76岁,5例为单眼发病,1例为双眼发病。4例为多中心,2例为单中心。根据肿瘤侵犯角膜的范围,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同时行全板层或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结膜部分肿瘤邻近5 mm组织,角膜部分肿瘤邻近2 mm组织一并切除。多数肿瘤邻近结膜上皮内伴有瘤细胞侵犯。术后随访时间为10个月至8年。4例在肿瘤切除术后未见复发,1例有同侧耳前及颌下淋巴结转移,1例全身转移。

结论:

角结膜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病理分型以上皮细胞型为主,早期诊断和扩大切除是改善该病预后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两种生长评价标准的长期应用对上海市城区婴幼儿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上海市虹口区和杨浦区的19个社区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出生的正常新生儿15 019名,随访时间点为1、2、4、6、9、12、18月龄。19个社区按随机信封分配成两组,一组为上海标准组,应用2005版上海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标准,另一组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组,应用20
目的探讨镰刀综合征(SS)的特点并分析其临床转归,旨在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SS,并经外科手术或心脏血管造影断层扫描成像(CTA)证实的患儿共6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预后转归。结果6例SS患儿中男5例、女1例,年龄2月龄~15岁,体重5.6~17.1 kg。婴儿型3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
儿童风湿性疾病是以肌肉、骨骼系统、血管和皮肤的急、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等广泛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这些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本文从药物基因组学角度,综述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对此类药物治疗的影响,展望未来药物基因组学可以为儿童风湿性疾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儿童慢性肾脏病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甚至影响其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儿科肾脏专业的医生需重视此类疾病的管理,以延缓肾功能障碍的进展,最大程度地改善长远预后。
期刊
《中华儿科杂志》儿科常见病专题研讨会——第二届儿童健康与成人疾病早期预防专题峰会暨The Summit on Promoting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in the Chinses Speaking Communities(CSC)于2019年6月13—15日在成都成功召开。会议设主论坛和儿童保健及发育行为两个分论坛。国内外儿童保健专业相关的专家、研究者和临床工作
期刊
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并且影响患者健康,最终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儿童慢性肾脏病的有效防治需参考发病率和患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本综述重点介绍儿童慢性肾脏病及其导致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肾脏替代治疗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期刊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一种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其在维持儿童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稳定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已证实ACTH对儿童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遗传性肾病等多种肾脏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综述将针对ACTH在儿童肾病,尤其在肾病综合征方面的应用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
期刊
目的分析住院患儿慢性肾脏病(CKD)诊断率,从而反映儿科医师对CKD的诊断意识。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肾脏病房住院治疗的且通过逐一阅读病历判断符合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2012年CKD诊断标准的4 472例病例。通过病案首页获得原始CKD诊断和分期。通过逐一阅读病历、重新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验证并纠正原始CKD诊断和分期,从而获得实际
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临床以菌血症、脑膜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和外阴阴道炎常见。目前引起感染的HI菌型以不定型菌株为主,侵袭性感染临床症状较严重。病原诊断包括各种标本的培养、核酸检测、抗原抗体检测。近年HI耐药日益严重,但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本建议在阐述HI病原学、疾病负担、细菌耐药性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对本病的诊断、抗感染治疗策略提出建议,对疫苗预防提出新的思考。
期刊
目的分析儿童常见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肥厚型心肌病(HCM)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30例患儿(男19例、女11例)的诊治以及随访结果。结果30例患儿中,诊断为LQTS 14例(其中1例合并癫痫)、CP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