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国设计 传统文化 回歸 价值 意志 继承
引言
设计在中国经历过20世纪80、90年代的发展之后,迎来了21世纪中国设计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现今,国内设计正在蓬勃发展,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设计在中国今后发展方向、理念和意志的研究不多。新时代的中国设计亦将重新出发,循着设计目标,融入传统文化养分,不断前行,去探索“中国设计”的未知境地。
一、“设计”的二分法
中国设计与世界设计一样,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并推动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的创新。当今中国,现代思维与传统理念正处于博弈阶段,有必要借助“二分法”来解读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这里所讲的设计“二分法”,不是将设计简单一分为二,而是在同名称下的不同类别。一种是作为“设计”的基础层次,是设计的一般分类,也是当代世界范围内的主流;另一种是作为“中国”特色的一个分支类别,“设计”使用“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化”的符号、元素及理念的设计类别。前者“设计”是其自身的一般属性,后者显示出设计“中国化”的特点,使“设计”相对独立,而又与设计相关联。
为什么要把“中国设计”与“设计”进行区分,而不是归为一类?这是由中国历史根脉、人文情怀和民族意志以及看待整体事物角度的不同而决定的。“设计”在汉典中的解释为“按照任务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绘出图样”,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根据一定要求﹐对某项工作预先制订图样﹑方案。”虽然表达的语句略有不一,但是都系统性概括地解释了设计的基本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设计”的一般性创作活动,但是看不出它的特点。而“中国设计”的认识,是一种带有历史根脉传承、人文情怀回归和民族精神弘扬,是蕴含哲理性思维的综合,不是简单的归类和概括,而是有其独立的价值意义。
二 、中国设计需要传统文化回归
面对当前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作为继承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意志和激发中国力量的一种复杂的文化表征体系和设计实践,“中国设计”将何去何从?作为一个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至今唯一没有出现断层的民族,在很多古迹遗址、历史文化、乡风乡情和传统故事的背后,都有特定的人文内涵。譬如说中国的名胜古迹“万里长城、西安秦兵马俑、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一个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风土人情、文化遗迹和历史故事,就很难理解其文化内涵。在中国,“设计”既有设计的一般“程式化”的解释,又有特色化诠释,设计需要关联它的人文内涵,不能脱离其民族文化而进行创作。只有这样的设计才会成为中华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形成浓厚的文化积淀,被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价值体现
“世界上存在着的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首先是民族文化”。[1]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中国的民族魂,营建着华夏大地、塑造着民族意志和滋养着华夏儿女,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延伸和扩展,中国设计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重视。
(一)艺术价值
改革开放后,由于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以及现代化工业制造的进程不断加深,造成设计生产的标准化、商品造型的简单化、生活方式的单调化及工作环境的冷漠化,面对这些状况需要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审美来缓解人们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压力,特别是精神方面,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的热情。“一切艺术,无论是时间艺术还是空间艺术,都属于‘价值-感情’领域。”[2]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被运用于现代生活的消费中,成为提升设计品质、特色、价值和创新的重要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历史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基因信息,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愿景和情感的一种表现内容和形式,这是一个基于中华大地环境背景下的民众对这片热土、人、物和思想的集体认知和表达,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约定成熟的艺术智慧,成为滋养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成长的养分,实现中国设计优质化、品牌化、特色化和民族化发展。尤其是现代设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植入民族内涵,赋予文化美感,可以说“中国设计”的艺术价值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身的价值体现,使中国设计立足于国际设计领域并占有自我艺术特色的一席之地。
(二)文化价值
“世界变化得这么快,因此在世界各地都不得不对今后最有效的发展文化方式多加考虑。”[3] 灿烂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会自觉‘优胜劣汰’,保留人类未来生存繁衍之所需,去除人类未来生存计划所不需,有力地佐证着传承至今而得以留存的传统文化不仅极具发展之生命力,且于时代社会而言也极富超越性。”[4] 新时代中国设计产业的彭勃发展,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设计被赋予了文化含义,使其成为一种满载文化信息的中国象征,成为华夏文化传播的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讲,中国设计就是中国文化的创造活动,传统文化依附在设计内涵中,设计作品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设计在整个创造、创新过程中,传统文化占据主要的价值构成,成为现代中国社会向世界发声的一种新型的文化语言,具有传达、体现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既体现中国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信仰,又为世界人们借助中国设计多角度了解中国社会构建实际而有效的平台。
(三)实用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既强调‘天生之’,又强调‘人成之’;中国传统智慧既是一种悬置了知性的、直悟型的智慧,又是一种去魅化的、工具型的智慧;中国传统学派既有道家学说,又有儒家学说,以及那种把实用式思维推向极端的法家、墨家学说;中国传统文化既富有诗感盎然的艺术精神,又不乏李泽厚所说的那种皆在利用厚生、人伦日用的‘实用理性’” [5] 。
设计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其本身就具备着实用价值。中国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解决产品使用价值的实用属性同时赋予其文化价值的实用属性,这也是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设计生产力竞争的主要方面之一,使每一个产品因为文化而绚丽多彩富有生命力,进而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这生成“传统文化”的“中国设计”,就有了“实用价值”。时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文化融入设计,在生活的环境里比比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中国民族的传统思想中,以实用价值衡量认识事物的有效性进行改造世界、发展自我、创造文明和创新世界的实践性活动,一方面这是人们解决困难、努力生活和生产发展的有效方式,这与设计的“本心”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民族回归“初心”和创建未来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历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纵横交织,孕育成了自身发展的模式,成为连接古代与现代关系的重要纽带,尽管其因为地域、民族和群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其历史范畴。为进一步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国内各大城市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地域城市丰富的历史传文化资源,开展一系列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深度研发地域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出具有地域风格特色的文化符号及元素进行拓展升华、品牌提升和资源整合,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驱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设计大赛形式扩大提升地域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传承:不忘历史,吸收精神养料。”如今,设计不仅成为人们诠释生活的一种语言来看待,还成为了人们表达生活的思想、情感和感悟。可以说设计成为人们认知、感知和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成为描述、记载、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一种语言,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层次解读、提炼和发扬起到了引导作用。
(五)经济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体制,传统文化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特征,进行资源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为了响应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精神,各个省市地区相应推出富具特色的地域文创、旅游商品、民宿、一带一路等创意设计大赛,挖掘传统文化在新生代原创设计中的诠释和衍生,对相关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附加经济价值”开发,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特色元素和经典样式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市场需求相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构建文创经济绿色产业链,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尤其在如今国内的大环境下,积极响应国家“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国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创意设计产业已经跃居成为新一轮中国发展的商机,市场潜力无限大,不仅能确保真正传承和挖掘出傳统文化深层的内涵、精髓和特色,还能激发人们通过设计创新传统文化,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这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已取得成果。
(六)创新价值
在近年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冲击,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并渗透进国内人们的生活里。中国设计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挑战,文化界、知识界及艺术界便会出现反思、讨论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这是很难回避的问题,这种讨论和反思的最终根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趋向。
设计作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新过程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被广大人们所接受,并融入进现实生活中。同时,“中华民族经几千年而独创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自新能力,能不断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调节,对内适应千百年来的时代变迁,对外表现出强大的消化能力与抗衡能力。”[6] 当今世界快速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新文化、新思想和新概念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既要尊重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学习先进设计理念,实现中国设计的全面发展。基于时代发展的特征,提取传统文化精髓,嵌入时代设计领域,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美,使其融入社会生活,引领现代生活美学新发展。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意志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它汇聚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优秀文化创新成果,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多样性及和合性,拥有着超强的生命力,成为国家发展与建设的文化基石和价值取向。
(一)文化传承
现今,设计不断参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帮助人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助推人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获得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享受。正是如此,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设计不断实现自我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系统,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其自我能力的分析、提炼和整合,实现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进行文化表达;另一方面,人们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需要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实现新样态的生活享受,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和幸福,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设计为人们创造更科学、合理和美好的文化环境。在中国环境中,要想使设计形成独特的文化品质和价值取向,不仅要拥有设计的功能、实用和审美,同时还要兼具华夏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情怀。意义在于,这既符合中国文化和合性的特点,并且还能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文化的内容和体系,同时又通过中国文化赋予新时代的中国设计进行文化传达,传承和发扬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对于中国设计而言,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可持续性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有机更新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学习和理解西方现代设计的方法、模式、流程和理念,以此促进中国设计改进和创新,这是一项有长远意义的研究,既能完善传统文化在中国设计中的融合发展和合理开发,又能加强中国设计的科学研究和审美传达。综上所述,现代设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焕发出旺盛的华夏民族精神力量,以铸就中国设计意志,是中国设计创新发展的一条健康之路。
(二)中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7]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历经数千年历史洪流之后而依然朝气澎湃的重要因素,还是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亡的灵魂力量。尽管民族文化中的精神是以抽象概念化在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中传承,但是这种精神已经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交往和学习等活动中,为中华儿女能够团结奋进、共赴国运和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精神食粮。由此可见,中国设计就是一种能够将抽象的中国精神通过文化的形式嵌入设计作品进行直观而形象的呈现。所以,中国设计同样将会承载这份精神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发展。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先辈们历经千辛万苦繁衍生息,创造了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不仅为华夏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还以身示范地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同时,告诉后人这是一份精神传达,也是一份责任担当。新时代的中国设计将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成为亟待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普及、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直接影响当今社会的文化导向,甚至还决定了中国社会文化的盛衰。如今,中国在面对全球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浪潮冲击环境下,需要增强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在传承中需要设计的力量,用以分析、提炼和整合外界事物的有益文化、元素和成分,融入中国设计,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特色性和现代性的传承和发展。最终目标,使国内民众在观看和体验中国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民族精神的觉醒,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信息交流中,为中国设计的影响力营造良性生态循环环境,培育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创新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助推中国设计势力的崛起,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力量。
(三)民族情懷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对中国新生代群体内潜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急剧的社会文化碰撞过程中,西方文化直接对国内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产生了持久而强烈的冲击,乃至造成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文化发展的失衡,并由此导致社会文化现象的错乱和颠覆,长此以往最终会造成国内民众精神文明的危机。当前,国内的现代设计理念又是从西方引入,发展至今,在国内设计市场中占据主导着地位。所以,现阶段国内设计的理念主要偏向于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导致中国文化在设计中的缺失,进而造成中国民众对国内现代设计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精神逐渐淡化,这对于中国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
中国历史悠久,不仅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是一个拥有着十数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华夏民族伫立数千年依然团结一致,永葆活力,砥砺前行,这与中华民族的情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我国历史的进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无数仁人志士满怀民族情怀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所以,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以设计方式再生,又将再一次唤醒国内民众的民族情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设计不再基于传统文化进行自我防卫、文化抵制和情感对立,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满怀中华民族情怀,承载着民族精神,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今天,国内物质基础高度发达,人们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中国设计针对不同人群在社会中的发展给予其文化、精神和情感等方面的满足。中国设计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融入传统文化,传承华夏精神,启发民族情怀,弘扬中国意志,发挥中国力量,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结论
当前,中国设计的研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其本质及根源的探讨,以及在设计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完善和创新发展中国设计模式。需在全球语境中创新出具有中国“语调”的“中国设计”。透过设计重新定位“中国设计”的方向,探寻中国设计初心,最终实现设计中国特色化的发展模式。
引言
设计在中国经历过20世纪80、90年代的发展之后,迎来了21世纪中国设计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现今,国内设计正在蓬勃发展,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设计在中国今后发展方向、理念和意志的研究不多。新时代的中国设计亦将重新出发,循着设计目标,融入传统文化养分,不断前行,去探索“中国设计”的未知境地。
一、“设计”的二分法
中国设计与世界设计一样,都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并推动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的创新。当今中国,现代思维与传统理念正处于博弈阶段,有必要借助“二分法”来解读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这里所讲的设计“二分法”,不是将设计简单一分为二,而是在同名称下的不同类别。一种是作为“设计”的基础层次,是设计的一般分类,也是当代世界范围内的主流;另一种是作为“中国”特色的一个分支类别,“设计”使用“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化”的符号、元素及理念的设计类别。前者“设计”是其自身的一般属性,后者显示出设计“中国化”的特点,使“设计”相对独立,而又与设计相关联。
为什么要把“中国设计”与“设计”进行区分,而不是归为一类?这是由中国历史根脉、人文情怀和民族意志以及看待整体事物角度的不同而决定的。“设计”在汉典中的解释为“按照任务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绘出图样”,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根据一定要求﹐对某项工作预先制订图样﹑方案。”虽然表达的语句略有不一,但是都系统性概括地解释了设计的基本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设计”的一般性创作活动,但是看不出它的特点。而“中国设计”的认识,是一种带有历史根脉传承、人文情怀回归和民族精神弘扬,是蕴含哲理性思维的综合,不是简单的归类和概括,而是有其独立的价值意义。
二 、中国设计需要传统文化回归
面对当前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作为继承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意志和激发中国力量的一种复杂的文化表征体系和设计实践,“中国设计”将何去何从?作为一个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至今唯一没有出现断层的民族,在很多古迹遗址、历史文化、乡风乡情和传统故事的背后,都有特定的人文内涵。譬如说中国的名胜古迹“万里长城、西安秦兵马俑、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一个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风土人情、文化遗迹和历史故事,就很难理解其文化内涵。在中国,“设计”既有设计的一般“程式化”的解释,又有特色化诠释,设计需要关联它的人文内涵,不能脱离其民族文化而进行创作。只有这样的设计才会成为中华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形成浓厚的文化积淀,被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价值体现
“世界上存在着的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首先是民族文化”。[1]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中国的民族魂,营建着华夏大地、塑造着民族意志和滋养着华夏儿女,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延伸和扩展,中国设计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重视。
(一)艺术价值
改革开放后,由于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以及现代化工业制造的进程不断加深,造成设计生产的标准化、商品造型的简单化、生活方式的单调化及工作环境的冷漠化,面对这些状况需要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审美来缓解人们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压力,特别是精神方面,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的热情。“一切艺术,无论是时间艺术还是空间艺术,都属于‘价值-感情’领域。”[2]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被运用于现代生活的消费中,成为提升设计品质、特色、价值和创新的重要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历史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基因信息,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愿景和情感的一种表现内容和形式,这是一个基于中华大地环境背景下的民众对这片热土、人、物和思想的集体认知和表达,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约定成熟的艺术智慧,成为滋养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成长的养分,实现中国设计优质化、品牌化、特色化和民族化发展。尤其是现代设计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植入民族内涵,赋予文化美感,可以说“中国设计”的艺术价值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身的价值体现,使中国设计立足于国际设计领域并占有自我艺术特色的一席之地。
(二)文化价值
“世界变化得这么快,因此在世界各地都不得不对今后最有效的发展文化方式多加考虑。”[3] 灿烂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会自觉‘优胜劣汰’,保留人类未来生存繁衍之所需,去除人类未来生存计划所不需,有力地佐证着传承至今而得以留存的传统文化不仅极具发展之生命力,且于时代社会而言也极富超越性。”[4] 新时代中国设计产业的彭勃发展,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设计被赋予了文化含义,使其成为一种满载文化信息的中国象征,成为华夏文化传播的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讲,中国设计就是中国文化的创造活动,传统文化依附在设计内涵中,设计作品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设计在整个创造、创新过程中,传统文化占据主要的价值构成,成为现代中国社会向世界发声的一种新型的文化语言,具有传达、体现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既体现中国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信仰,又为世界人们借助中国设计多角度了解中国社会构建实际而有效的平台。
(三)实用价值
“中国传统哲学既强调‘天生之’,又强调‘人成之’;中国传统智慧既是一种悬置了知性的、直悟型的智慧,又是一种去魅化的、工具型的智慧;中国传统学派既有道家学说,又有儒家学说,以及那种把实用式思维推向极端的法家、墨家学说;中国传统文化既富有诗感盎然的艺术精神,又不乏李泽厚所说的那种皆在利用厚生、人伦日用的‘实用理性’” [5] 。
设计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其本身就具备着实用价值。中国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解决产品使用价值的实用属性同时赋予其文化价值的实用属性,这也是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设计生产力竞争的主要方面之一,使每一个产品因为文化而绚丽多彩富有生命力,进而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这生成“传统文化”的“中国设计”,就有了“实用价值”。时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文化融入设计,在生活的环境里比比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中国民族的传统思想中,以实用价值衡量认识事物的有效性进行改造世界、发展自我、创造文明和创新世界的实践性活动,一方面这是人们解决困难、努力生活和生产发展的有效方式,这与设计的“本心”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民族回归“初心”和创建未来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历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纵横交织,孕育成了自身发展的模式,成为连接古代与现代关系的重要纽带,尽管其因为地域、民族和群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其历史范畴。为进一步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国内各大城市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地域城市丰富的历史传文化资源,开展一系列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深度研发地域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出具有地域风格特色的文化符号及元素进行拓展升华、品牌提升和资源整合,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驱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通过设计大赛形式扩大提升地域传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传承:不忘历史,吸收精神养料。”如今,设计不仅成为人们诠释生活的一种语言来看待,还成为了人们表达生活的思想、情感和感悟。可以说设计成为人们认知、感知和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成为描述、记载、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一种语言,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层次解读、提炼和发扬起到了引导作用。
(五)经济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体制,传统文化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特征,进行资源转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为了响应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精神,各个省市地区相应推出富具特色的地域文创、旅游商品、民宿、一带一路等创意设计大赛,挖掘传统文化在新生代原创设计中的诠释和衍生,对相关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附加经济价值”开发,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特色元素和经典样式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市场需求相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构建文创经济绿色产业链,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尤其在如今国内的大环境下,积极响应国家“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国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创意设计产业已经跃居成为新一轮中国发展的商机,市场潜力无限大,不仅能确保真正传承和挖掘出傳统文化深层的内涵、精髓和特色,还能激发人们通过设计创新传统文化,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这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已取得成果。
(六)创新价值
在近年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冲击,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并渗透进国内人们的生活里。中国设计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挑战,文化界、知识界及艺术界便会出现反思、讨论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这是很难回避的问题,这种讨论和反思的最终根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发展趋向。
设计作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新过程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被广大人们所接受,并融入进现实生活中。同时,“中华民族经几千年而独创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自新能力,能不断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调节,对内适应千百年来的时代变迁,对外表现出强大的消化能力与抗衡能力。”[6] 当今世界快速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新文化、新思想和新概念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既要尊重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学习先进设计理念,实现中国设计的全面发展。基于时代发展的特征,提取传统文化精髓,嵌入时代设计领域,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美,使其融入社会生活,引领现代生活美学新发展。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意志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它汇聚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优秀文化创新成果,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多样性及和合性,拥有着超强的生命力,成为国家发展与建设的文化基石和价值取向。
(一)文化传承
现今,设计不断参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认识,帮助人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助推人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获得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享受。正是如此,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设计不断实现自我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系统,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其自我能力的分析、提炼和整合,实现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进行文化表达;另一方面,人们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需要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实现新样态的生活享受,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和幸福,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设计为人们创造更科学、合理和美好的文化环境。在中国环境中,要想使设计形成独特的文化品质和价值取向,不仅要拥有设计的功能、实用和审美,同时还要兼具华夏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情怀。意义在于,这既符合中国文化和合性的特点,并且还能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文化的内容和体系,同时又通过中国文化赋予新时代的中国设计进行文化传达,传承和发扬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对于中国设计而言,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可持续性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有机更新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学习和理解西方现代设计的方法、模式、流程和理念,以此促进中国设计改进和创新,这是一项有长远意义的研究,既能完善传统文化在中国设计中的融合发展和合理开发,又能加强中国设计的科学研究和审美传达。综上所述,现代设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焕发出旺盛的华夏民族精神力量,以铸就中国设计意志,是中国设计创新发展的一条健康之路。
(二)中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7]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历经数千年历史洪流之后而依然朝气澎湃的重要因素,还是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亡的灵魂力量。尽管民族文化中的精神是以抽象概念化在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中传承,但是这种精神已经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交往和学习等活动中,为中华儿女能够团结奋进、共赴国运和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精神食粮。由此可见,中国设计就是一种能够将抽象的中国精神通过文化的形式嵌入设计作品进行直观而形象的呈现。所以,中国设计同样将会承载这份精神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发展。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先辈们历经千辛万苦繁衍生息,创造了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不仅为华夏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还以身示范地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同时,告诉后人这是一份精神传达,也是一份责任担当。新时代的中国设计将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成为亟待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普及、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直接影响当今社会的文化导向,甚至还决定了中国社会文化的盛衰。如今,中国在面对全球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浪潮冲击环境下,需要增强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在传承中需要设计的力量,用以分析、提炼和整合外界事物的有益文化、元素和成分,融入中国设计,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特色性和现代性的传承和发展。最终目标,使国内民众在观看和体验中国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民族精神的觉醒,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信息交流中,为中国设计的影响力营造良性生态循环环境,培育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创新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助推中国设计势力的崛起,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力量。
(三)民族情懷
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对中国新生代群体内潜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急剧的社会文化碰撞过程中,西方文化直接对国内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产生了持久而强烈的冲击,乃至造成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文化发展的失衡,并由此导致社会文化现象的错乱和颠覆,长此以往最终会造成国内民众精神文明的危机。当前,国内的现代设计理念又是从西方引入,发展至今,在国内设计市场中占据主导着地位。所以,现阶段国内设计的理念主要偏向于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导致中国文化在设计中的缺失,进而造成中国民众对国内现代设计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精神逐渐淡化,这对于中国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
中国历史悠久,不仅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是一个拥有着十数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华夏民族伫立数千年依然团结一致,永葆活力,砥砺前行,这与中华民族的情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我国历史的进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无数仁人志士满怀民族情怀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所以,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以设计方式再生,又将再一次唤醒国内民众的民族情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设计不再基于传统文化进行自我防卫、文化抵制和情感对立,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满怀中华民族情怀,承载着民族精神,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今天,国内物质基础高度发达,人们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中国设计针对不同人群在社会中的发展给予其文化、精神和情感等方面的满足。中国设计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融入传统文化,传承华夏精神,启发民族情怀,弘扬中国意志,发挥中国力量,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结论
当前,中国设计的研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其本质及根源的探讨,以及在设计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完善和创新发展中国设计模式。需在全球语境中创新出具有中国“语调”的“中国设计”。透过设计重新定位“中国设计”的方向,探寻中国设计初心,最终实现设计中国特色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