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tou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小学作文教学包括读、写、说、听、思和观察等诸种技巧。这些技巧发展的程度足以影响个人能力的自我完善,并能促使其多作贡献而使一生富有成果。下面谈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1.明确训练目标
  每次作文如何训练?要达到什么要求?教师要清楚,按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的有关要求,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要急于成求,也不要遇难而退,更不要一曝十寒。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对自己也要有信心,在作文教学中探索、研究,使作文变得有法可循。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写作的技巧,掌握写作的方法。而这些写作的技巧、写作的方法就是从课文中学到的。因为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好作文的范文。因此,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每讲一篇课文,总是抓住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仔细体味。例如:在教《周总理的睡衣》这一课时,作者看到“针线包”产生了联想,我就启发学生:假如是你看到这个“针线包”又会引起怎样的联想?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做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对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有很大启发和帮助。
  2.写事实就是作文
  我在指导学生的作文中,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和“模拟形象”。
  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写有关“熟悉的小动物”。我在给学生们念范文时,故意写了这样几句话:“天热得像着了火一样。人们躲在屋里不敢出去。小狗也躺在树下歇阴凉,汗水从它的脸上流下来。我心疼‘这位朋友’,把它叫到屋里……”读后让同学们进行评价。同学们一致认为范文中的这几句话既写出了天热的特点,更烘托出我和小狗之间的感情。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狗没有汗腺,永远不会出汗。而是对同学们的评价给予肯定后,让他们进行实际观察:炎热的夏天狗是否出汗?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才不至于出现“狗出汗”的笑话。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积累大量真实的生活素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教给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
  虽然我们总是强调要观察,只有好好观察,才能写出真实、具体的文章出来。但是,至于怎样观察,我们却讲得很少,而学生对于怎么观察也并没有具体的概念。观察到学生对漫画很感兴趣,于是我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滑稽的人像,引导他们说出五官、手等的作用,以“假如没有了会怎样”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五官和手、脚乃至皮肤在观察中的作用。为了趁热打铁,我就带了一些绿豆和黄豆进教室,分发到学生手中,布置他们观察绿豆和黄豆的变化,一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余时间走进教室,总会看到几个装绿豆、黄豆的罐子、瓶子前都挤满了人,不管谁遇到我都会向我汇报种子的最新情况,我暗暗欣喜。作文交上来了,大家都写得非常好,就连几个最差的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发现,语句非常生动。而学生有了一些以前根本就不曾有过的发现,更是兴奋不已。
  4.让孩子感到快乐
  4.1享受“拾贝”带来的快乐
  生活是个广阔的海洋,里面鱼龙混杂,珍贝与泥沙共存,由于孩子认识水平局限,他们还沒有能力辨别良莠,对生活素材进行有效择用,所以,在孩子初入作文大门之时,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帮助孩子链接生活、梳理生活,敏锐捕捉生活中的精彩,有效提炼生活素材,教会孩子做个快乐的“拾贝人”,最后用笔写下生活中的精彩。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品尝作文带来的第一杯纯美的佳酿,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这是为他一辈子的作文生涯打下了厚实的精神基础。
  4.2享受“作品”带来的快乐
  树立“作品”意识,不仅指鼓励、帮助学生积极投稿,享受“发表”带来的快乐,还应有更深的含义。作文是艰苦的劳动,孩子的作文不是普通的作业,是付出了高度智慧、高难度劳动的成果,应得到高度重视。教师和学生都应把写成的文章看成“作品”。从教师的角度说,因为作品是了不起的,是值得读者欣赏和品位的,所以,老师不妨调整心态、降低身份,用欣赏的眼光、孩子的眼光,虔诚地、郑重地阅读学生的文章(作品),多挖亮点少挑刺,不仅要尊重作者的言说,还要努力理解作者的言说方式、言说目的。一句话,教师以读者的身份阅读学生文章,并努力充当学生作品的知音(做能提建议、指明修改方向的高明的读者),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再降身份,充当一回“粉丝”。从学生的角度说,也要把自己的文章当“作品”,因为作品是要公开发表的,所以学生要敢于亮出自己的作文,让更多的读者阅读,甚至要主动争取读者阅读。我们鼓励学生经常拿着自己的文章找读者(同学、老师)阅读,树立读者越多、作品越成功的意识,并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自找读者阅读文章,广泛吸收大家意见的机会。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悦纳读者的意见,因为公开发表的作品,必须勇敢地接受各种评价。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把文章当“作品”,才能充分享受“作品”带来的快乐:教师享受批改的快乐,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快乐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教作文和写作文这样复杂的活动。
  5.精批略改
  由于学校的严格要求,多年来,我校的每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都是十分精细的,既能积极地肯定学生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又不放过诸如用错标点符号、誊写格式有误这样的小毛病,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可是面对教师的精心批改,怎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以达到作文的最高境界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做了大量的实验。
  所谓的精批和略改是辩证统一的。“精批”并非就是一味地“多改”,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给予恰当的奖赏、指导、点拨,“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做。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愿意“改”、会“改”。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想突破“说谎作文”,让作文成为人文工具,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丰富学生的题材积累,让学生有话说,说真话。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积累 综合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1]。真话,包含材料的真实和心理的真实。“作文即做人”对学生成长而言,从小培养好的文风,不论对于写作,还是对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呼唤作文本质的回归,强调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文章提出了促使学生个体化写作的策略。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 个性化写作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就贮存在这一独特的
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学科学习。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学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数学美的特征,并且研究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数学美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大学数学教学 数学美 美育功能  数学,是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的一门学科,到了大学,它依然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和工具课.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在数学的殿堂中畅游无阻,流连忘返,有些人却对其丝毫提不起兴趣,甚至厌烦或是害怕呢?因为后一种人觉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追求独立,思维敏捷,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非常强烈,但是由于年龄尚小,思想并不成熟。在当今“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的教学模式下,作文教学背离了“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基本原则,而纯粹传授学生写作技巧,以期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导致学生的作文思维定势严重。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立意、不会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