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略有方,淡妆浓抹更相宜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boy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文功能”是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的。王教授在书中开创性地对一向笼统的范文系统做出了新的鉴别,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四大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不同类型的选文有不同的功能发挥方式,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为我们如何正确进行精读与略读课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将选文看成“例文”,是中国自现代以来对语文教材中“选文”的基本定位。夏丏尊提出,语文学习的着眼点应该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而“选文”则主要是说明“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的“例子”(例文)。例文,是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做范文来用的,它的功能是使知识得以感性的显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包含了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教师凭借一篇篇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言语积累。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例文”的性质和功能来确定精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
  “样本”是典型,是从学生现在在读或将来要读的现实情境中的真实取样。“样本”的教学内容除了依据文本本身之外,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读写状况,在目标取向上更接近于叶圣陶所大力标举的“尝试”的宗旨。学生要尝试着运用从“例文”中得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去尝试、实践,去理解“样本”,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人教版语文教材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与“样本”的性质和功能相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进行“样本”化的处理,引导学生学“法”用“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可见,我们有必要从选文类型的角度进行重新观照,将精读课文处理成“例文”,将略读课文处理成“样本”,明确两者不同的教学策略,去除冗余,精简枝干,让语文教学清晰起来。
  一、从教学程序看精、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精读课文重文本解读,略读课文重学情分析
  我国语文课程的主要问题反映在教材、教学层面,是不知道“例文”在“例”什么。崔峦老师在讲话中提出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尤其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也就是说,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所有的“例”点都要围绕“语言运用”这个核心来产生。只要是与实现例文自身言语交际目的相关的知识、能力、方法,我们都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例”点,通过“例文”来学习。但这方方面面的“例”点,并不是都要在一篇课文中学习,应根据文本特点各有侧重。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解读文本,要紧扣“例文”的特点,结合本单元学习主题及训练重点,精选“例”点。只有“例”点选准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将略读课文作为“样本”来处置,课程的内容产生于具体的学生在实际阅读时与文本的交往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读来引发学生的议,从读和议的动态过程中来确定教师的讲,设计学生的练。因此,教师在读透“例文”、谙熟文本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材内容里选择课程内容,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预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并能在教学现场随机应变,妥善解决。因此,教学略读课文之前,教师必须在对学生和文本都有一个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课前预设。
  2.课堂导学——精读课文重指导,略读课文重引导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领会“例”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设计教学步骤,组织、调控整个课堂;提示阅读要求,指点读书方法;通过示范、点拨和精要的讲解,解决学生读书中的疑难。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大部分时间要退居幕后,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是学生遇到疑难时的帮助者。教师的任务是巡回指点,对自学受阻或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及时把握自学的进程,维护好课堂秩序,为学生自学创设良好氛围,必要时,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点拨或答疑。
  3.巩固阶段——精读课文重积累,略读课文重拓展
  学“例文”就是学“例文”的语言运用。只有学好了语言,才算学好了语文。学习精读课文的过程,是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是不断内化语言的过程。读、背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基本方法。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描写生动形象。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精读课文的“例文”功能,学习文本的语言,并从背诵中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做到厚积薄发。
  “例文”功能下的精读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目的是初步习得阅读方法;“样本”功能下的略读课文半独立阅读,目的是尝试运用阅读方法。教学时,我们应该利用好略读课文这座桥梁,逐渐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自读。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略读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等。
  二、从教学要素看精、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1.课堂结构——精读课文精中取重,略读课文略中求精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裁剪、取舍、重组是阅读教学材料处理的主旋律。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应这样。但具体的教学中,又各有侧重。
  “例文”的教学,是以课程内容规定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最能呈现单元知识要点,体现选文教学目的的段落、词句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就是“例文”的“例”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就是“精读”,其他的内容可作略读处理。
  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只有精读课文的一半,更需要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寻找准确的着力点。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在精读课文中的落实状况来确定略读课文的“精”读点,也可以根据教材中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来确定“精”读点,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做到“略”中求“精”。   2.方法指导——精读课文重习得,略读课文重实践
  精读课文作为“例文”,它的功能是使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学习中掌握“例子”向我们说明的“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教“例文”也就是教“例文”的语言运用,学“例文”就是学“例文”的语言运用,要从关注内容转向关注形式。学习精读课文并不只是学习文章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习文章是怎么跟它的读者对话的。为了达成它的表达目的,它是以什么身份说的,它是从哪个角度说的,它是怎样别出心裁地说(用词、造句、构段、谋篇),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的……
  略读课文是“知”向“行”转化的工具,是学生的演练场。在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渐渐形成能力。一旦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教师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独立“行走”了。
  3.内容感悟——精读课文重体验,略读课文重了解
  新课程很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大都含有丰富的情感,作者的情感与“例文”的语言运用相辅相成。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不但要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也要收获阅读文本带来的经验、情绪和感受,达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围绕“例”点设计问题,激发情感,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心、用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者丰富情感的文章,这样才能更真切地领会“例文”是怎么与读者说话的。
  略读课文的教,应简化对于课文内容本身的学习,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强调理解上的“粗略感知”与“抓住重点”。(1)只要求认读生字,理解词语大意即可,不强调运用。(2)以默读为主,但不同学段有所区别。小学中年级刚刚初步学会默读,可以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高年级就应该主要运用默读。(3)一般不做模仿写作的练习。在选择练习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联想、补白等写话练习。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4.专题深化——以精引略,精略对比
  要顺利实现“行”,就得先了解“知”的程度。在学完精读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回顾“例”点的落实情况、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后,再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搭建拓展阅读实践的平台,逐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欣赏水平。以精引略,以旧带新,把已学课文当作导入新课的例子,引导学生从内容、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由自主地略读。以精导读,既做到温故而知新,又收到有启有发的效果。
  我们可以凭借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对本组课文进行优化整合,通过类比,让学生在比较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这样既事半功倍,又能提高鉴赏能力。这种方法可以是图表式的,从教材的写作背景、主要情节、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以及语文实践等方面进行排列、对照、辨别。
  总之,明确精读与略读课文的选文类型,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正确发挥两者各自的功能,有助于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精略不分”的现状,使精、略读两类课文的教学各得其所,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我校多年来一直开展以“汉字文化教育”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教育成果累累、形势喜人。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笔者尝试着就“如何将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了一番探究,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指点。    一、以拜师为主线,求学之路无止境    《孔子拜
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作文,这样的作文不要求字数,不要求分段,不要求题目。在写微作文时,只要求主要部分详写,其余略写或不写。微作文是基于阅读教学中课文例子的一种练笔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阅读教材的内容,从形式、内容、表达方法等方面,创设微作文的环境,对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一、利用文本语言丰富微作文积累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就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新增加的一节教学内容,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范畴,现放在数学教材里,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挑战,对教师的教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运用好教材,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教学相长,我的思考是:    一、课前思考:准确把握教材,架起编者与学生间思维的桥梁    1.领会“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是向学生集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
所谓“补白”,即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的生发和空白之处展开恰当的想象,合理地补充空白的内容、空白的意境和空白的言语。填补空白,既是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路径。其实课本中有许多地方是留有“余地”的,如果抓住这一契机进行补白,那必将把教学推向深度或广度的发展。结合课文之内容和生活之体验,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羽翼,去延伸、去拓展、去生发……以促进学生
“生命化教育”是我们学校一贯推行的教育理念。我认为,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生命,而且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随着伴随个人课题——研究在教学中践行“生命化教育”的学习、读书、反思,我对“生命化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也在努力地践行着“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理应是在教育过程中,满怀对生命的敬畏,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生命化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
一、统计分析  1.刊物转载情况概述  201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数学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73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36种。其中,《小学教学》《教学月刊》《小学教学研究》等转载量最大的14种刊物转载总量占84%,有8种刊物年度转载量超过10篇,这8种刊物的转载量之和占转载总量的68%。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刊发小学数学文章的相关刊物中,质量较高的文章集中于少数
当下的时代,似乎无处不“微”。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这些新生事物冲击着陈旧的思想观念,以全新的方式引领人们走进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微时代”。  “微”本意为小,通常解释为细小,却又含有精深、微妙等喻意,用它来诠释当下的课堂教学研究,颇有小中见大、微中显深的蕴味。我校开展数学课堂“微研究”的初衷亦是如此。所谓“微研究”,就是着眼于小处、着眼于个体、着眼于微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当然也创造了艺术,创造了美。从古代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故宫的博物院的艺术美,到现在我们身边教室的美、校园的美、现代建筑的美……这些通过劳动技术取得的成就都体现了创造性劳动技术的崇高与永恒,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此看来,美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本来就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利用欣赏课——感受劳动创造美  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麦浪滚滚、阡陌纵横的田野,这是
作为宁波市海曙区学生评价变革试点学校之一,我校依托《小学生学科学习力的多元化评价》课题研究,在原有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于2015年2月起对《学生综合素质报告》进行了变革研究。我们尝试将原来的《学生素质报告单》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报名册》,以期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引导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多元化的角度发现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既能全面发展又有特长显现的阳光学子。  一、基于学生成长经历充实评
李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学博士,副研究员,兼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编委。目前主要从事燃烧污染物排放控制与极端燃烧气、先进发动机等方面研究工作。曾获陕西省职业教育课件三等奖、校级科研二等奖等。已发表学术论文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论文被引200余次。  专家简介:  25年前,带着青春理想与梦想,从乡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