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观察”的慧眼 拓展“写作”的空间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l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紧扣“观察”两字,以“兴趣”为法,从生活实践入手,求真务实,保护学生的写作动力,力求学生在习作的芳草园中开出芬芳之花,结出累累硕果。本文着力探究“观察”在学生写作中的作用及运用。
  【关键词】 观察;学生写作指导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名师、大家倡导了各种方法,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基层的教学条件以及农村儿童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紧扣“观察”两字,求真务实,沿着词句段篇的发展顺序,组织练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在“趣”字上下功夫
  每带一届新生,从一年级起,我便开始让他们养成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让他们对此产生兴趣。因为学龄初期的儿童,具体思维较发展,虽然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引起兴奋,但这种兴奋常常是随意、短暂的。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扬其长,抑其短,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兴趣。
  1. 带学生多看看。由于我们校园的绿化很好,每年新生入学伊始,我会首先带他们参观校园,感受秋天各种植物、校园的样子。至于校园后的柿子林、桃林更是活宝们的多行之处。多看,拓展了孩子的视野,激发了学生说、写的欲望。
  2. 让学生多画画。每次参观后,我总会让他们用笔画下两三种印象深刻的事物,并用一两句话写下来。这时多数学生写道:“我看到了松树”,“我看到了杨树”,“我看到了槐树”,“秋天真美呀”……多画,使孩子的语言丰富生动起来,心中想说的话跃然纸上。
  3. 帮学生多改改。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是局部的、零乱的,他们虽然能画出所见之物,但是表达时常常会出现语病。比如有学生参观校园后这样写道:今天我参观了校园,树真多,还很大,很高。我对他们所写的句子这样修改:今天我参观了校园。校园的植物真多,有粗壮的杨树,有翠绿的雪松,还有高高的槐树……多改,使表达更为流畅,使内容更加充实、生动。
  《课标》中对低年级写作的要求是: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总能在我的鼓励下说出他们所见之物,并能用上恰当的词语去形容它们。孩子们爱画画,以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更是他们易于接受。有目的训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很快就能主动学习,自觉观察了,有时他们还会追着问:“图画得好不好?句子写得通不通顺呢?……”看到他们的张张笑脸,我如同吃了定心丸般。我心想:观察的第一步有效果了,学生们以后写文章有材料了,真是好的开始!
  二、从“生活”入手,在“真”字上下功夫
  四年级很多学生习作时爱想当然地写,自己并没有认真观察,只听别人说,可想而知写出来的多是“假话”“空话”。在习作入门之初,我觉得“真”很重要。
  1.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变化的习惯。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只要你留心,总会有所收获。有一次我班一学生在文中写到“春天到了,桃树发芽了,长满了叶子,不久便开出了朵朵粉红的桃花。”乍看,这个句子没有语病,很好呀。但当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前两棵桃树时,他们个个傻了眼。原来,春天时,桃树先是开花,后长叶子的。看着他们个个目瞪口呆的样子,我告诉他们在习作中,要做到“我手写我眼,我手写我心”,要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感人,别人才愿意看呀。
  2. 为学生创造写作的真实材料。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于×××的讨论》习作课上,我先让班队委在班队会上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上习作课时,他们选定了以“马航失踪”事件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会上,由于课前学生搜集材料详细、准备充分,讨论异常激烈,有的介绍了飞机的有关知识;有的介绍了飞行员的家庭资料;有的认为飞机的安全性能要加强;还有的同学认为雷达功能要加强……总之,讨论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深度、有广度,让我深有感触。这时让他们真实地记录下刚才的讨论会内容时,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便顺利出炉了。
  看来,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实求真”是非常必要的,它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观察的基础上,从“真”字上下功夫,学生岂有没有东西写的道理?
  三、从“实践”入手,在“细”字上下功夫
  对于高年级习作要求,新课标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感情真实。”通过之前的“兴趣”、“求真务实”的训练,学生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但随着他们知识面的拓展,很多知识的得来已不仅仅来自生活中的,更多来自于书本、媒体等。如果仅是把书本得来的作为写作材料,恐怕真应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吧。所以,在此阶段,我在习作教学中更多地是教他们在实践中去观察,去感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一定的深度。
  1. 让学生试着发掘事物的“细微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指导他的学生莫泊桑“观察”时说:“对于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写过的特点。”我多想教出一个个“莫泊桑”来呀,虽然我不是什么伟人。例如观察春天的杨絮时,我就试着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发现。善于从细微处着手,养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耐心和韧性。
  2. 注意生活中的“细小环节”。生活中的细小环节照样成就篇篇精彩习作,而其做法则举手之劳。春天时,家中的芦荟、吊兰、仙人球疯长,我在移栽时发现还有很多的小芦荟没有地方种,此时一个念头冒出来——让学生们领养去。于是我在班级里让他们领养了芦荟、吊兰、仙人球,指导他们选土、种植、浇水、护理,整个过程让孩子们亲力亲为,并告诉他们从领养植物那一刻起,你得给植物宝宝记详细的观察日记。一个月后,学生领养的植物全部成活,每天的日记让人看了大吃一惊,有记录自己心情的,有记录植物成长的,有发表感慨的,其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看着我领养的植物宝宝一天天长大,就像面对着心中的珍宝一样,我心中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多么感谢老师呀,她真伟大。在这过程中我既学会了养植物,又能在实践中去体验种植的乐趣,观察的乐趣,享受生活的喜悦。”
  在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力又一次得到提高,他们善于从“细小”处去发掘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一面。
  四、从“关爱”入手,在“护”字上下功夫
  学生待自己的习作如“珍宝”,我视学生也如“珍宝”,激活他们的兴趣,保护他们的自尊,同时也“保护”他们的习作,以“爱”为源,引出“观察”的源泉。
  (一)保护“措施”
  1. 不改“底稿”。我带过的每一届高年级学生,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怕写作的,因为我不“改”高年级学生的底稿。
  2. 口头相告。当发现学生习作中有不妥的地方时,我只是口头相告,让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大刀阔斧去,因为“不舍”,学生说我是个“懒”老师,我只是笑。
  3. 寻找亮点。哪怕是再糟的文章,我也能找到一两个亮点,再让学生修改时,他们的心中一定是欢愉的,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身为教师,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从小懂得有写就是件好事了。
  4. 写“好”不难。很多学生怕写不好作文,我便告诉他们要写出“好文章”,肯下功夫、笔随心动,愿意努力便行。
  (二)鼓励下的“收获”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逐渐有了收获。我班的李星雨同學在市级作文公开课《我的发现》中写下了这样优美的句子:我发现春天是一位神奇的音乐家,她能让大自然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沙沙,沙沙”这是春雨在滋润着大地。谁说春雨是“润物细无声”的,一定是诗人没听到。我还听到了春雨呼唤小草的声音:“快快长,快快长,一年之际在于春呀!”“唧唧,唧唧”这是小鸟在枝头歌唱呢。难怪孟浩然要写出“春眼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来,可不是的嘛,我就是被小鸟叫醒的:“快快起,快快起,一日之际在于晨呀!”……
  另外,06届学生葛昊《这里的风景独美》、邬一凡同学《家乡的变化》两篇习作均登上了《滁州广播电视报》。09届杨林涵同学《游金牛湖》还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杏坛杯”作文比赛一等奖……看到学生取得的成绩,我的心也在飞扬,真为他们的写作“悟性”而高兴呀!
  【参考文献】
  [1] 李玲.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 学校教育研究,2018(1).
  [2] 孙美凤. 小学生新能力作文[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2009年广西中职优秀多媒体课件征集评选活动提交的课件为样本,通过对参赛课件的赏析评价、统计分析,以及访谈担任本次活动评委的专家、部分一线中职教师和学生,力求全面而详实地揭示广西中职教师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研究,获得了七点启示,并构建了开发课件的动力“群”模型与精品课件开发模型。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中等职业学校;课件开发;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有一只小老鼠告诉它的父母,说它要到海滨去旅行。  “你这念头太可怕了!”小老鼠的父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界上到处埋伏着不幸,你可万万不能去呀!”  “我已经拿定主意了,”小老鼠毫不动摇,“到海滨去看看!谁也动摇不了我的决心!”  “既然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你荒唐的想法,”父母说,“那你就去吧!”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早就该去看看了!”  “希望你一路多加小心。”  第二天,东方才升起第一
“诚善·5自德育课程”的实施,要求老师与课堂为依托,将学生的人格塑造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变革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班级文化建设  一个班集体建立的初期,班级的凝聚力是关键,如何在一个班级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而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正是在活动中得以促进。  “班级文化建设”是我校“诚善·5自德育課程”体系的一部分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传送红头文件一直是党政各级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实现上传下达的正式渠道。每天都有大量的公文输出,用于协调各级行政机关的沟通和正常运转。但是作为重要沟通文书,红头文件同时对打印机有着更高的标准和更苛刻的要求:包括打印质量、色彩、速度、保存性等都有着更高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也要求更完美的解决方案来配合各单位使用。爱普生C110是红头文件打印的最佳选择,下面详细说明这款打印
我的家乡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地方。  春天,小草穿上了翠绿的衣服,小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最耀眼的还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花——桃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只只婀娜多姿的粉红色蝴蝶;油菜花穿上了金黄色的连衣裙,好像紧紧簇拥在一起的一群群萤火虫,在阳光温柔的抚摸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雪白的梨花也睡醒了,精心打扮之后,终于露出了黄色、红色、粉色、紫色等颜色的花蕊,它們的花瓣也舒展开了,白得纯洁,白得
7月9日下午,阳光灿烂。我和爸爸带上要卖的书,到了泉州市区二手书市——鲤城区肃清门广场。  来到广场后,我看见一个老爷爷在洒水,估计是想让即将开张的书市更凉爽些。等了许久,开始有工作人员到现场摆放桌椅,同学们也陆陆续续地来了。我把自己的书摆上一个书摊,码放整齐,开始卖书咯。  “大家快来看哪,最好看的动画书!”我开始吆喝。这时,有个同学出了“跳楼价”—— 一本卖一元钱。结果,他第一个就把书全卖完了
读王金涛老师的《未来阅读》,使我经历了一次阅读与学习的过程,接受了一次新阅读、大阅读的洗礼。  《未来阅读》是金涛的力作,是他阅读研究心血的凝结,是他教学研究视角的抬升,是他实践经验的深度提炼。可以说,是他目前所有著作、论文中最有分量、最有“研究”含量的,因而是最为优质的作品。我为他这本著作的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表示诚挚的祝贺。  金涛在大数据时代重新定义阅读,重新定义语文课程,重新定义学习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探究式学习成为教育教學发展的前沿趋势,本文以互动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基于“天喻慧教云”互动平台,引入移动终端学习设备,凸显互动平台和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并提出适时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移动终端;探究式学习;具身课堂;教学策略  *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指导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立项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感到很奇怪:管电梯的阿姨怎么会唠叨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假期里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楼道里玩游戏。我们玩得正欢,突然,电梯门开了,电梯里站着一位“门神”。说是“门神”,其实是一位管电梯的阿姨。不等我们反应过来,她就开始“放机关枪”:“哎,你们是谁?你们在这儿吵吵闹闹干什么?”“我们……”“不要在楼道里打闹,会影响别人休息的。哎、哎哎,听见了没有?……”我们经不住那“门神”
“早安!哈先生!一杯海怪特饮!”嘀嗒敲了敲吧台的台面。  吧台里面的绅士小熊憨憨地点了点头:“你好,嘀嗒小姐,今天要拿什么故事来跟我交换呢?”  “我看了一个外星球的故事,等一下讲给你听。”嘀嗒眨了眨大眼睛,露出海豚般的笑容,“不过,我要先喝到我的海怪特饮。”  “嘀嗒小姐就快满十四岁了吧?”绅士小熊厚厚的手掌在吧台上轻轻一拍,一个杯子就翻了个跟头,立在他的面前。原本和杯子一起倒扣着的金属调酒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