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的四大抓手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wewrasf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学生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部编新教材对中小学生古诗词鉴赏的学习要求在不断提高,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难度上,古诗词鉴赏都成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难点中的难点。对于教师来说,亦是教学难点中的难点。笔者结合2016年、2017年苏州市语文中考古诗词阅读试题及其他相关古诗篇目,以点带面予以解读,期待能帮助学生找到古诗词鉴赏的几个抓手。

一、归类:初读诗歌,分清诗歌类别和特点


  古诗,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诗词歌赋,宋词属于古诗的一部分。从内容上来看,诗歌或写景,或咏物、咏怀、咏史,或描写边塞生活之苦、田园归隐之趣,抑或抒发离别惜别之情等。例如写景诗,诗人笔下的景是为抒情而生的。又如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等。再看边塞诗,盛唐气象之慷慨雄健与积贫积弱的宋代之凄凉哀怨有所不同,如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气象、画面、风格、诗情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类型后,在初读时即可大致把握诗歌的类型,也就能大致了解该类型的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诗歌有了整体上的把握,有助于接下来的细细品读。例如初读2017年苏州中考古诗词阅读篇目——宋代词人蒋捷的《一剪梅》,学生即可知道它是一首词,借助注释大致判断其为写景、叙事、咏怀为一体的诗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中景物并不难找,“江上舟”“风”“雨”“樱桃”“芭蕉”等风光,都是为诗人抒情服务的。

二、知人:知人论世,阅读注释,关注背景


  只读诗词不读诗人,难免断章取义,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当或不全。所以,建议学生适当读一读有关诗人的传记作品,如林语堂的《苏东坡傳》等。这些积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性格、艺术风格,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阅读这双“眼睛”可以帮助我们推知诗人所处的境地、诗歌的大概内容和情感。另外,要引导学生关注并分析诗题下的诗序和诗词后的注释,它能为我们解读诗意提供帮助。以《一剪梅》为例。看标题,学生即可知道它是一首词,“一剪梅”为词牌名。“舟过吴江”为题目,交代了诗歌创作时的地点(吴江)和事件(行舟过江)。其次,蒋捷这个南宋词人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如果不阅读注释,就无从了解他是一个亡国词人,而亡国词人之词则往往传达的是亡国之思。

三、语句:掌握意义,抓住诗眼


  1.分析语言,理顺诗句字面意思。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第一步。准确理解诗歌各字句的意思,首先需要学生根据阅读积累,结合注释,把握关键句,理解典故,初步将诗句意思以及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有时诗人的想象力和思维的跳跃性很强,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联想去填补诗句留下的空白。例如《蒹葭》一诗,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字面意思想象和描画心中的“伊人”形象以及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辗转追寻“意中人”的过程。
  诗歌中经常会有语序倒置的现象,当我们无法用正常语序去理解诗句时,不妨告诉学生先来理一理句序,将字面前后意思调一调,或许别有收获。例如《一剪梅》,“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这一倒装句,乍一看无法理解,当我们仔细读了注释3后,恍然大悟,这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把握诗眼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最能体现诗歌主题和诗人情思的字词。抓住了诗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学生如果有平时阅读积累获得的语感帮助,拿到《一剪梅》,就能很快确定该诗的诗眼在一个“愁”字。所谓“春愁”表现在何处呢?结合词的内容,通过“江上舟摇”可以读出羁旅他乡之愁,“何日归家洗客袍”可以读到诗人想象归家后清洗羁旅在外所穿的衣服,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更添思归之愁,“流光容易把人抛”可以读出时光易逝之愁……
  《一剪梅》考题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这题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对诗中富有表现力词句的鉴赏能力,一个亡国遗民的“春愁”,都隐藏在了“红”“绿”二字背后,有待读者去体味和发掘。

四、意象:根据意象,还原画面


  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提出“意象”一说。所谓“意象”,就是指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活动后再加工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包含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教师带着学生读诗,最重要的是带着学生读出诗人的“主观情思”,深入把握全诗的情感和内容主旨。
  1.描画诗歌中意象组成的画面,联系上下句品析诗人情感。2016年苏州市语文中考诗歌阅读是辛弃疾的《破阵子》。其中有一试题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意在考查学生把握意象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这幅画面“添油加醋”的话,学生就可以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惊天巨响中,看到敌人丢盔弃甲,纷纷窜逃,我方将士奋勇杀敌,凯歌奏响,胜利的喜悦溢满战场。然而,这样的“壮词”终究是经不起现实的摧残。此刻的词人已经赋闲在家近二十年,抗金杀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只能在梦中实现,令人扼腕痛惜。这样的画面和最后的“可怜白发生”的慨叹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词人越是胸中万马奔腾,“可怜白发生”的壮志未酬就愈加悲愤。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更要理解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意象设置在这样的背景下,体会诗人用有形之物表达的无形之情,这才是真正领略了诗歌的意境美。
  2.分析意象呈现的色彩、色调。诗歌所描绘的意象画面,色调鲜亮明丽,它营造的意境往往是优美或积极的,表达的情感是激昂欢快的;相反,意象画面色调灰暗,它营造出的气氛意境往往凄凉肃杀,表现出的情感也是哀怨伤感的。例如《一剪梅》上阕,“江上舟摇”“风飘飘、雨萧萧”这些形象灰暗、迷蒙,给人以抑郁、凄凉之感,诗人借此来渲染心中的层层“春愁”。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诗歌中一系列意象构成的意境所呈现出来的色调,分析诗人蕴涵其中的情感色彩。有的诗人会用乐景衬哀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就是用色彩明快、给人安详宁静之感的画面与“枯藤老树昏鸦”等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羁旅在外的游子思乡愁苦之情。学生在把握了诗歌情感基调后也要注意学会分析景与情之间的正反烘托关系。
  除以上四大抓手外,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章法结构、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来把握诗歌主旨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语感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自身语言表达系统。这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亦益处多多。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我们承认美的力量的同时,不能忽略丑的力量,它们在持续对应中,平衡我们的感觉。正所谓,有丑作为参照,才能凸显美,没有丑,也就评判不出美。美与丑的这种关系,使我们不得不正视丑。在文学文本中,为了凸显矛盾,使情节跌宕起伏,作者常常塑造美的形象,又塑造丑的形象。读者在进行审美的同时也应对“丑”进行判断、品评、鉴赏、批判,甚至宽容和改造,即所谓的审丑。审丑也是引导学生提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途径。一、引导
期刊
我把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基础定位为“游戏与活动”。从写作的内容和动机入手,通过课前的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在“由词到句、由段落到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验表达与写作的乐趣。一、“游戏与活动”写作教学的现实考量  说到游戏,有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幼稚,认为它是童年的“主题曲”。在作文课上,我们却把它当成是学习活动的“原始状态”。七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对小学游戏
期刊
《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是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篇略读课文和第三篇精读课文。执教这一单元时,我精讲了《鱼游到了纸上》,同时将《全神贯注》作为拓展阅读文章,将习作练笔定为:写一写你的同桌,描写他(她)专注听课的样子。注意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的方法。但是,习作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反思其原因:一是讲解这三种描写时平均用力;二是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述不清晰,以致学生并没有掌握这种写作方
期刊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典散文,无论是教材内的必读,还是教材外的选读,那些传承至今的经典章句,都会给学生以或深或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自古及今,经典诵读的方法都经常被用于语文教学,且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尤其关注熟读成诵过程中的“体味”和“精思”引导功能。至于如何加深经典诵读的积极影响效用,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借助诵读思接千载、神游八极,从而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收
期刊
文有优劣之分,读好文,如入芝兰之室,馥郁謦香。读劣文,用王豫的话说会“玩物丧志”,犹如“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何为好文?虽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凡是好文,皆是文之典范,散发着日月之光,无论对人的情感,还是人的精神都起到洗涤、净化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将经典诵读教学重视起来,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美的熏陶。一、打造经典诵读平台,
期刊
小学生年龄较小,还处于童年時代,在精神领域上,还与原始人一样,翱翔在自己营造的童话世界中。这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很多以动物为题材的篇章的原因之一。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严肃的姿态常常会阻碍小学生的学习,使小学生身上那种纯朴、本真、自然、原始的气息遭受压抑,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放下身段,向童年皈依,将自己当作能够融入到孩子世界的“孩子王”,用一颗童心领导孩子们阅读文章,体悟内容,做游戏。一、
期刊
【缘起】  “啪!”英语老师把一摞书重重地扔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愣住了,惊讶地看着她。她涨红了脸,指着办公桌上的一摞书气愤地说:“看看你们班的学生都干了些什么,竟然在英语课上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我连忙拿起书,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书名跃入我的眼帘:《当爱已成往事》《痞子王子》《蝴蝶吻》《麻雀要革命》……天哪,我的学生竟然在读这些书!我这个语文老师却毫不知情。  还记得开学初,我动员学生把自己最心爱的好书
期刊
大量研究证明,喜欢阅读、有着丰富阅读量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以及倾听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不喜欢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学生。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不但能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为写话打下扎实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建议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而绘本则作为小学低段的首选阅读材料
期刊
学生进入小学之后的语文学习,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務就是识字。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识字教学的本质是识字能力的培养。那么这种能力如何才能形成呢?一、合作中辨音,徜徉辨音情境  绝大多数情形之下,识字是从辨音开始的,尤其是在学生的学前生活中,对很多字的“认识”就是从音开始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生识字的一个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用好学生
期刊
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窃符救赵”事件,青史之中留有侯嬴之名。侯嬴,仅为大梁夷门监,七十岁始为人所知,但紧接着名动天下,甚至部分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却又在一片叹息之中悄然逝去,至今仍谜一样地存活于《史记》之中。《魏公子列传》中记载“魏有隐士曰侯嬴”,将侯生置于隐士之列,那么在战国的诸多隐士之中,侯嬴这一隐士又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在这动乱的年代,一部分士人逃避现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