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缕书香,与晨光共舞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snow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啪!”英语老师把一摞书重重地扔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愣住了,惊讶地看着她。她涨红了脸,指着办公桌上的一摞书气愤地说:“看看你们班的学生都干了些什么,竟然在英语课上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我连忙拿起书,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书名跃入我的眼帘:《当爱已成往事》《痞子王子》《蝴蝶吻》《麻雀要革命》……天哪,我的学生竟然在读这些书!我这个语文老师却毫不知情。
  还记得开学初,我动员学生把自己最心爱的好书都“奉献”到班级书橱里了,儿童文学、世界名著,应有尽有,我一直对班级里营造出的书香氛围引以为豪。可是,他们竟然置这些“宝贝”于不顾,大模大样地看起了言情小说和奇幻武侠小说。难道满满一书橱经典名著的魅力竟比不上小小的口袋书吗?

【调查】


  为了了解情况,我先不动声色地在班上进行了个别调查。晨会课上,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问卷,一共有三道题。
  1.你读书吗?(只能选一项)
  A.一般不读 B.偶尔读 C.经常读 D.每天坚持读
  2.你一般读什么书?(最多只能选两项)A.文学名著 B.儿童文学 C.武侠小说D.科普类读物 E.校园青春小说(言情小说)F.魔幻、科幻小说 G.漫画
  3.你喜欢看以上书的原因是什么?
  我特别强调要据实填写,老师搞这次调查不是为了批评谁,只是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从读书的频率看,全班51名学生中,每天坚持读书的有4名学生,有33名学生经常读书,有14名学生偶尔读书。从读书的习惯看,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持之以恒。从读书的种类看,有31名同学喜爱看校园青春小说、武侠小说、魔幻小说和漫画。有些孩子爱看这些书的原因是情节曲折、刺激,内容趋于理想化,能带来新奇的感觉;还有一些孩子看这些书的原因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看到别人看,自己觉得好玩,也忍不住看。

【思考】


  调查结果引发了我的深思。几乎每位语文老师都在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然而,许多学生对课外书的选择、鉴别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得到保证,这就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一种半自觉的状况,缺少必要的指导。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老师要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帮助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保证他们的阅读时间,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但是,这些事情做起来是烦琐的,时间上也很难得到保证。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偶然与同事聊到了“晨诵”这一话题,我豁然開朗。利用学生晨读的时间,集中进行经典诵读,不正是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介入与干预吗?

【尝试】


  于是,我在班上开始了“晨诵”的尝试。

一、精选晨诵内容,提升阅读品位


  要想扭转班级的读书风气,必须在晨诵内容上做文章。
  首先,晨诵内容要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晨诵跟午读不一样,它不是默读,而是诵读,很多时候还是集体诵读。因此,晨诵时应以诗歌、散文、小古文为主要内容。诗歌往往篇幅短小而又含义深刻,意境深远,注重节奏与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特别适合晨诵。
  其次,晨诵内容应该引领学生阅读方向。我进行“晨诵”的根本目的是想通过正面引导,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因此,经典的引领必不可少。如冰心的《纸船》、余光中的《乡愁》、朱自清的《春》,这些作品语言优美,用词讲究,又寄托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我坚信,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一定能逐渐得到经典作品的文化熏陶,明晰阅读的方向。
  第三,晨诵内容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有些经典,无论是内容还是情感,都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阅读时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我除了选用一些经典诗歌作为诵读内容,还充实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诗,有的甚至是学生写的优秀作品或是根据班级情况改编的小诗,让学生愿读,乐读。学生何娴璟写过一首小诗《我听见》,当我让学生一起诵读时,他们前所未有的激动,声音震耳,眼神闪亮,可见,贴合学生生活的才是最好的。

二、设计多种形式,激发晨诵兴趣


  精选晨诵内容只是诵读活动的第一步,只有内容,学生未必喜欢。如何让晨诵区别于午读,让晨诵课真正诵出自己的精气神,还需要在形式上巧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首先,从诵读的形式来说,可以采用齐读与小组读、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相结合的方式,让诵读不再单调。如诵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一诗,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诗意;接着可以由老师、男生、女生合作诵读,初步体会诗的不同层次;还可以分组读、老师与学生对读、同桌对读等,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最后再次齐读全诗,升华情感。就这样,无须进行深奥的讲解,几轮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诵读,就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的意境,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诵读的魅力无人能挡,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其次,从诵读的功用来说,可以采取纯粹的吟诵、边诵读边理解、改编诗歌、仿说、仿写等不同的方式。如诵读《早安,小松鼠》:“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跳跃,嚼成松子的果香。”两轮诵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编诗歌内容,先示范改编,对学生诵读:“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跳跃,嚼成知识的芳香。”把“松子的果香”改为“知识的芳香”,诗的意境完全不同了。再引导学生改编,对同学说,对父母说……不断的改编中,学生的眼睛越来越亮,声音越来越有劲!

三、保证晨诵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中,最令我痛心的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在学校里,学生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读书,即使有一些学生热爱读书,他们也只能在课上偷偷地看。而回到家,阅读时间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大概也是个未知数。
  要想真正地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还给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我们的晨诵课时间是每周两次的语文早读课。而语文教材中需要诵读、记忆的内容都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完成的。这样,既保证了晨诵课时间,也提高了语文课的教学效率。每次到了晨诵课,我们全班同学没有一人迟到,全体起立,精神抖擞,我与学生一起畅游在文学的海洋,心中充盈着愉悦与满足。
  其次,晨诵贵在坚持。晨诵课偶尔上几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有时因为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的问题,我们班的晨诵课也险些坚持不下去,但是,看到学生晨诵时饱满的精神、微笑的眼眸,听到他们动人的诵读、精彩的发言,我宁可在其他时间上紧凑安排,也不愿中断晨诵课。我坚信,只要我们的晨诵课坚持下去,我的学生就一定会深深地爱上阅读,因为,晨诵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携一缕书香,与晨光共舞!晨诵,学生一个美丽的错误结出的硕果!我会将它进行到底,让每一缕晨光洒落学生的心田!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市明道小学教育集团语文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想办法更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才能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寻找问题原因,还孩子注意力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注意
期刊
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依旧要重视单篇教学。往常教授《陋室铭》一文,我的做法就是读一读课文,解一解文意,析一析文旨。思路清晰,效果不错,但学生缺乏体验,语文教学缺失性灵之光,不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基于学生成长需要,古典文学的教学应把文本读丰厚,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审美境界,提高语文素养。[片段一]  生:这是一间环境清幽的陋室,你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因为陋室周围种满绿色的植物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包括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就必须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强调了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认识,当下广大语文教师已充
期刊
形色APP是一款辨识花草的神器,我们利用这款神器可以迅捷拍照识花,可以一键生成有诗词花语的植物美图。如果在小學语文课堂上借助于形色APP的原理,在教学时拓宽孩子的视野,打开教室这个有限空间与无限认知领域的“结界”,那么我们就可以让课堂的教学更具自然气息。我把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意称为“形色语文”。形色语文,把学生带入自然,把自然带进课堂,旨在用“绿色”的方式来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的教
期刊
我们承认美的力量的同时,不能忽略丑的力量,它们在持续对应中,平衡我们的感觉。正所谓,有丑作为参照,才能凸显美,没有丑,也就评判不出美。美与丑的这种关系,使我们不得不正视丑。在文学文本中,为了凸显矛盾,使情节跌宕起伏,作者常常塑造美的形象,又塑造丑的形象。读者在进行审美的同时也应对“丑”进行判断、品评、鉴赏、批判,甚至宽容和改造,即所谓的审丑。审丑也是引导学生提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途径。一、引导
期刊
我把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基础定位为“游戏与活动”。从写作的内容和动机入手,通过课前的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在“由词到句、由段落到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验表达与写作的乐趣。一、“游戏与活动”写作教学的现实考量  说到游戏,有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幼稚,认为它是童年的“主题曲”。在作文课上,我们却把它当成是学习活动的“原始状态”。七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对小学游戏
期刊
《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是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篇略读课文和第三篇精读课文。执教这一单元时,我精讲了《鱼游到了纸上》,同时将《全神贯注》作为拓展阅读文章,将习作练笔定为:写一写你的同桌,描写他(她)专注听课的样子。注意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的方法。但是,习作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反思其原因:一是讲解这三种描写时平均用力;二是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述不清晰,以致学生并没有掌握这种写作方
期刊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典散文,无论是教材内的必读,还是教材外的选读,那些传承至今的经典章句,都会给学生以或深或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自古及今,经典诵读的方法都经常被用于语文教学,且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尤其关注熟读成诵过程中的“体味”和“精思”引导功能。至于如何加深经典诵读的积极影响效用,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借助诵读思接千载、神游八极,从而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收
期刊
文有优劣之分,读好文,如入芝兰之室,馥郁謦香。读劣文,用王豫的话说会“玩物丧志”,犹如“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何为好文?虽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凡是好文,皆是文之典范,散发着日月之光,无论对人的情感,还是人的精神都起到洗涤、净化的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将经典诵读教学重视起来,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美的熏陶。一、打造经典诵读平台,
期刊
小学生年龄较小,还处于童年時代,在精神领域上,还与原始人一样,翱翔在自己营造的童话世界中。这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很多以动物为题材的篇章的原因之一。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严肃的姿态常常会阻碍小学生的学习,使小学生身上那种纯朴、本真、自然、原始的气息遭受压抑,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放下身段,向童年皈依,将自己当作能够融入到孩子世界的“孩子王”,用一颗童心领导孩子们阅读文章,体悟内容,做游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