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改革创新,以实现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目标?创新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理想,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堂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手段也要创新。
  二、提供创新能力生长的土壤
  ⒈营创宽松的教育气氛,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哪怕是自己认为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不正确的,课堂上也要进行讨论和争辩,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⒉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坚持勤写日记,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
  三、提高兴趣,激发潜力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教学形式上不同,它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形式灵活。同时,它又是重感情的,在教学中需要在课堂上师生用心体会,心口交流,让学生不断质疑、解疑,在共同讨论中析疑、解难,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非常重要,到底如何激发学生的興趣呢?
  1.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情感渗透,营造良好气氛,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激发创新思维
  ⒈积极求异,人的创新能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⒉发展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性的想象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很重要。
  五、拓宽教学思路,创建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从教育目标和教学本质出发,要根据授课年级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进行选择。
  ⒈要进行多层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确切性,即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并融知识、能力、智力发展为一体,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⒉教学要由“封闭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根据学生情况,课文特点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思维类型和不同的接受能力,适当地调节教学方式,实行多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努力进行教学创新,支持学生创新行为,使语文教学真正获得实效性。
其他文献
散文是一种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自由的文体。它不讲究音韵和谐,也不讲究铺陈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如此随性不羁的文学样式,那么在教学中应当怎样去品味它的深邃与明丽呢?  散文是自由的,只是不经意间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语言雅致美,意境自然美,形象朴实美,情意含蓄美,形散而神聚,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因此,“集诸美于一身”的散文在教学中也当把“美”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玩味美
期刊
人人都爱听故事,因为,智慧在其中隐藏,道理寓于故事中。学生反感说教,但是通过讲故事同样可以起到教育作用,学生还易于接受。故我们少说玄理,让故事来说话。  一、以故事哲理引导学生增强责任心做合格的中学生  新的学期开始了,一批学生跨进了学校,又一轮的新工作拉开了序幕。  初一新生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中学的大门,新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既新鲜又陌生。可他们将面临许多的不适应:学习科目增多,学习时间延长,师生交
期刊
经常会有已经毕业了的学生回来说:“老师,初中不讲语法,到了高中学语文可真费劲啊。”其实,即便中考不考,即便语法再怎样被淡化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应该讲语法的。语法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识字过程中需要汉语语法知识。汉字的形声字、会意字占汉字的绝对优势,形声字尤为突出。到了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小学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学好这一知识就可以把不以数计的文字现象加以本质上的认识,把诸多的感性
期刊
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用这句话来形容“乐圣”贝多芬的人生轨迹可谓恰如其分。《命运交响曲》的矗立,让一代代人听到了“命运来叩门的声音”,触到了“扼住命运咽喉”的力量。伟人,超凡脱俗,惊天地,泣鬼神,令人不敢仰视。这是一般人眼中的贝多芬,但这绝不是全部的贝多芬,否则,英雄就永远活在了缥缈的神话里。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把他带回了现
期刊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  一、让学生主动探索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
期刊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
期刊
近两年来,随着中考古诗词考题的变化,对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要求也随之提高了不少,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有效达成“鉴赏”这一目标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有了几点启示.  一、精心设计诵读,准确传达诗歌的情感美  古诗教学要注重诵读,这是常识.因为学习古诗,不能完全依靠理性分析,更多的是要以来对作品的直接感受和体悟.然而,不少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花了不少时间指导学生诵读,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与教师没
期刊
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手段。而语文课堂则是培养这一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作了如下几点探索:  一、因素原理迁移。所谓因素原理迁移,是指学习过程中,
期刊
每当学生向我提出因为眼睛问题调位时,我就很纳闷怎么又近视了也!因为自己的视力特别好,对学生眼睛问题很关心。还是很多到过我们学校的领导无意中的一句话,“秀峰中学戴眼镜的学生真少”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调查。揭秘我校为什么有这样好的效果。  一、学校数据分析  总体来说我校近视率在 以下,三年时间学生的近视程小幅上涨趋势,主要是学业负担增加而造成,特别现在学生玩手机成了近视眼的杀手
期刊
其实生活中写错别字、不规范字的学生大有人在,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因而学生的汉语水平很不乐观。在很多地方汉语的规范使用被忽视,汉语中夹杂大量网络用语和英文的现象以及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美和丑、规范与否也分辨不清。那么,学生们为什么会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城市里的家庭电脑等现代化的书写工具平台的出现简化和改变了孩子们的书写方式。  城市里的孩子喜欢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