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行动,成就学生健康人生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学生向我提出因为眼睛问题调位时,我就很纳闷怎么又近视了也!因为自己的视力特别好,对学生眼睛问题很关心。还是很多到过我们学校的领导无意中的一句话,“秀峰中学戴眼镜的学生真少”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调查。揭秘我校为什么有这样好的效果。
  一、学校数据分析
  总体来说我校近视率在 以下,三年时间学生的近视程小幅上涨趋势,主要是学业负担增加而造成,特别现在学生玩手机成了近视眼的杀手。家长在给学生用手机的观念上很开放,是以方便联系为利用。
  二、近视原因分析
  在部分戴眼镜的学生群体中,更多的是在小学就已经近视了,极个别是家庭遗传因素造成。造成小学近视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的,长时间看电视和玩电脑造成的,还有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良好的习惯造成的。在校三年操场近视的原因是学生用手机过多,特别是放假期间学生每一天用手机时间达到了5小时以上,家长缺乏对他们的监督与管理。
  三、学校护眼行动
  1.学校关注学生眼睛健康。
  学校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体质不健康不是好学生的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不做伤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事情,特别是今天在考分决定胜负的情况不以牺牲学生时间和健康为代价。学习从制度现行保障,教师模范遵循这个约定。为此,学校积极为学生营造了宽敞明亮的读书环境,每个教室保障有11盏日光灯,教室不留死角。作息时间上保证了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允许老师拖堂和补课的。另外,学校特别规定学生在校不允许玩手机,从班主任,到学校值周全面参与治理。
  2.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
  重视学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七会”养成教育体系。从吃饭、走路、学习等具体是行为习惯训练做起。抓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最多的活动就是学习,而且和每个老师息息相关,从学习习惯抓起容易形成合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抓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制定《仪容仪表规范》,对照规范定期检查、整改,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抓行为习惯:举止文明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习惯。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劳动习惯:倡导学生在校认真完成班级值日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义务劳动,遵守劳动纪律,保证劳动安全;在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抓健身習惯:做好“三操”,坚持跑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3.均衡的营养是保障。
  学校积极利用国家政策高度中学生营养工程建设。我校有全县都很优质的学生食堂,每天保证学生有健康、均衡的营养午餐,走读生都是全部在校吃的。学校有专制的国家级营养师负责管理学校食堂学生的食谱,确保了学生进食的科学与营养。食堂有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确保没有剩菜剩饭进学生饭盒,没有腐乱变质的食材进食堂。学校工会和妇委会有成了有不定时的监督与质量检测。
  4.适度的体育锻炼。
  学校根据校园空间特点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大课间活动。初一年级组织校内环校跑,强化学生体能训练。八年级以特长训练为主,让学生每个有一项体育特长。九年级针对性专项训练,主要为了迎接体育中考做准备。学生从进校第一天就开始,学校体育教师教会每个学生做眼保健操,坚持每天10点钟全校学生做眼保健操。
其他文献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主体参与,这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由教为主体转换为学为主体。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的几个主导工作。  一、导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忙忙碌碌地记,学生的
期刊
写作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个人的思想,诉说个人的情感,是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写作源于生活,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经过文字的形式展示给世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写出来的东西必须赋予情感,融入真情,才能展示出被写作对象的真实和生动。  一、督促学生做好课外阅读量的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常有言不及义或意犹未尽以及行文单调枯燥的弊病,究其原因无非
期刊
散文是一种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自由的文体。它不讲究音韵和谐,也不讲究铺陈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如此随性不羁的文学样式,那么在教学中应当怎样去品味它的深邃与明丽呢?  散文是自由的,只是不经意间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语言雅致美,意境自然美,形象朴实美,情意含蓄美,形散而神聚,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因此,“集诸美于一身”的散文在教学中也当把“美”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玩味美
期刊
人人都爱听故事,因为,智慧在其中隐藏,道理寓于故事中。学生反感说教,但是通过讲故事同样可以起到教育作用,学生还易于接受。故我们少说玄理,让故事来说话。  一、以故事哲理引导学生增强责任心做合格的中学生  新的学期开始了,一批学生跨进了学校,又一轮的新工作拉开了序幕。  初一新生带着新奇和愉悦迈进中学的大门,新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既新鲜又陌生。可他们将面临许多的不适应:学习科目增多,学习时间延长,师生交
期刊
经常会有已经毕业了的学生回来说:“老师,初中不讲语法,到了高中学语文可真费劲啊。”其实,即便中考不考,即便语法再怎样被淡化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应该讲语法的。语法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识字过程中需要汉语语法知识。汉字的形声字、会意字占汉字的绝对优势,形声字尤为突出。到了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小学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学好这一知识就可以把不以数计的文字现象加以本质上的认识,把诸多的感性
期刊
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用这句话来形容“乐圣”贝多芬的人生轨迹可谓恰如其分。《命运交响曲》的矗立,让一代代人听到了“命运来叩门的声音”,触到了“扼住命运咽喉”的力量。伟人,超凡脱俗,惊天地,泣鬼神,令人不敢仰视。这是一般人眼中的贝多芬,但这绝不是全部的贝多芬,否则,英雄就永远活在了缥缈的神话里。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把他带回了现
期刊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  一、让学生主动探索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
期刊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
期刊
近两年来,随着中考古诗词考题的变化,对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要求也随之提高了不少,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又该如何有效达成“鉴赏”这一目标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有了几点启示.  一、精心设计诵读,准确传达诗歌的情感美  古诗教学要注重诵读,这是常识.因为学习古诗,不能完全依靠理性分析,更多的是要以来对作品的直接感受和体悟.然而,不少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花了不少时间指导学生诵读,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与教师没
期刊
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手段。而语文课堂则是培养这一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作了如下几点探索:  一、因素原理迁移。所谓因素原理迁移,是指学习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