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f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欧•亨利是中国读者最熟悉、最喜欢的美国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被译介的数量之多和影响之大都令人叹为观止,《麦琪的礼物》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却发现《麦琪的礼物》是个由来已久的误译,这个“美丽的错误”在我国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由此即可窥见欧•亨利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在作品译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欧•亨利;“麦琪”;译介;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4—0228—04
  
  一
  
  今年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欧•亨利逝世一百周年,我们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欧•亨利不仅是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而且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最喜欢的美国著名作家。他常常以出人意料的结尾而闻名遐迩,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他总是把小说的灵魂全都凝聚在结尾部分,让读者在前面似乎平淡无奇而又诙谐风趣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精心设置的迷宫。他还利用别出心裁的手法表现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的命运和复杂的感情,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欧•亨利在小说里刻画的多数都是被社会遗忘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有着伟大的理想抱负和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作品中表现的相互关爱、和谐共处、不甘沉沦、永不屈服、勇敢面对生活等主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谋而合,这也许就是欧•亨利及其作品在中国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欧•亨利的作品被译介和研究的历史超过半个多世纪,他也成为中国读者最熟悉、最喜欢的美国作家之一。他那充满传奇的一生和脍炙人口的作品更使大家耳熟能详。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既当过药店学徒和西部牧人,也当过大都市的新闻记者和银行职员;既当过逃犯,又蹲过监狱。在48年短暂的生涯中,他有过穷困潦倒,也有过大红大紫。名声大噪时他曾挥金如土,弥留之际却又身无分文,真可谓命运坎坷、经历曲折。也许,正是这些复杂的阅历才成为欧•亨利一生的巨大财富,使他得以熟悉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我们在欧•亨利的小说里不仅可以体会到演员、画家、音乐家、作家的艺术生活和人生际遇,还经常看到暴发户、小职员、经纪人、小官吏、商人、房东、警察、流浪汉、失业者、小偷、强盗和骗子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
  欧•亨利生命短暂,却著作等身。他一生创作了一个长篇和300多个短篇小说,先后都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这些作品主要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剪亮的灯盏》和《西部之心》(1907)、《城市之声》与《善良的骗子》(1908)、《命运之路》与《选择》(1909)、《毫不通融》与《生活的陀螺》(1910)、《乱七八糟》(1911)、《滚石》(1913)、《流浪儿》(1917)等十余部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为著名,如《爱的奉献》(A Service of Love)、《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带家具出租的房间》(The Furnished Room)、《最后一片藤叶》(The Last Ivy Leaf)、《爱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以前一直被误译为《麦琪的礼物》——笔者注)等作品都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
  毫不夸张地说,欧•亨利的作品在中国被译介的数量之多、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作品不仅给20世纪的美国短篇小说带来新的气息,而且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美国作家协会从1918年起就设立了“欧•亨利纪念奖”,用来奖励每年的最佳短篇小说,由此可见其声望之卓著。也正因为此,欧•亨利的大部分作品都先后被翻译和介绍到世界各地,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早在20个世纪20年代就对欧•亨利及其作品敞开了欢迎之门。
  
  二
  
  欧•亨利的作品在中国被译介、研究、传播的时间之久、影响之大、成果之丰也是其他美国作家无法比拟的。据《中国翻译词典》记载,早在1928年,我国上海印书馆就出版了丝环翻译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10年之后,该馆又出版了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的儿子伍蠡甫翻译的短篇集子《四百万》。30年代初,欧•亨利的另一部集子《最后的一片藤叶》分别由许子由(他的译本名为《最后底一叶》)和张友松(其译名为《最后的残叶》)译出。1936年,骞先艾先生同时翻译、出版了欧•亨利的另外两部作品,即《东方博士的礼物》和《一位经纪人的情史》。到了40年代,由于战乱频繁,欧•亨利的作品译介工作中止了一段时间,1949年又重新上了轨道,并取得丰硕成果,他的一些新作频频与读者见面。1954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集》,1955年,该出版社又出版了欧•亨利的《白菜与皇帝》。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麦琪的礼物》,1958、1961和1962年,该社又分别出版了《欧•亨利小说选》上、下册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这些作品均有翻译家王仲年先生译出。
  在“文革”期间和“文革”以后,欧•亨利的译著在中国大幅度减少,人们所能见到的只有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仲年的译本《麦琪的礼物及其他的故事》,发表于文学期刊的译作数量却大幅度增加。从最初译介到1993年的近80年中,全国各主要期刊发表译介欧•亨利的文章约30多篇。这些文章有的全面介绍和评介了他的生平与创作,有的探讨了他小说的艺术风格和技巧,有的专题考察了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如《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餐馆和玫瑰》、《二十年后》等,特别是他的力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和《最后一片叶子》已经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先后有多篇文章都专门对它们进行过探讨和研究。由于欧•亨利的作品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他的重要作品更是频频出现在中国大中小学的英语和汉语教科书里,有些甚至成为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其作品表达的思想意识和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代莘莘学子和成千上万的中国读者。
  多年来,我国各出版社先后出版和介绍了一大批欧•亨利作品的翻译和研究专著,其数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陈华和何晓曦译注的《四百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沈黎和曲卫国注译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王楫和康明强编译的《警察与赞美诗》、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韩延虎编译的《欧•亨利经典小说》、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朱文和朱碧恒主编的《欧•亨利作品赏析》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阮温凌著的《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莉、黄春妮主编的《欧•亨利作品导读》等等。毋容置疑,这些作品的译介和出版,为我国广大的欧•亨利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进入21世纪,欧•亨利及其作品依然受到中国教育界、文学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高度关注.例如,《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仍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和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高中),参与欧•亨利作品翻译、出版工作的除了原来的译林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外,现在又新增几十家,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漓江出版社(2003),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等。现在,我国学习和研究欧•亨利及其作品的大中学生可以说数不胜数。
  
  三
  
  近日,我们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请选择三个你最熟悉、最了解、最喜欢的美国作家及其代表作。得到的结果是:1.欧•亨利(The Gift of the Magi 《麦琪的礼物》,The Last Ivy Leaf《最后一片叶子》,The Cop and the Anthem《警察与赞美诗》);2.厄纳斯特•海明威(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A 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The Sun Also Rises,《太阳照样升起》);3.马克•吐温(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耶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王子与贫儿》),等等。由此可见,欧•亨利不仅是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美国著名作家。
  然而,在接下来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系列千奇百怪、错误百出、令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例如,90%以上的学生都想当然地以为英语Magi的汉语意思就是“麦琪”,其发音不是/magi/,/megi/,就是/madi/,/medi/;大多数学生以为“Magi-麦琪”是个女孩名字,特指故事中的女主人公Della,其前面加定冠词the则表示德拉夫妇两个;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麦琪的礼物》这个故事,但能准确无误地写出其英语名称The Gift of the Magi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而知道Magi的正确读音、含义及其单数形式(Magus)的学生几乎一个没有,有个别学生甚至把Magi翻译成“魔术师”,等等。我们就同样的问题又先后询问过百余名大学英语中青年教师,甚至包括一些文学专业的教授、专家、博导,其结果几乎与学生的答案没什么两样,这不由得让人瞠目结舌,更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这到底为什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首先重读了欧•亨利的英文原著The Gift of the Magi,继而又对译文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并查阅了所有相关的英语词典、英汉词典、英语百科全书、《圣经》,等等,结果发现:Magi源自《圣经•新约》,特指从东方带礼物来祝贺耶稣诞生的三贤者(Three Wise Men),前面有英语定冠词the加以限定。这三位贤人是由星星指引来到伯利恒(Bethlehem),其中的“光明之王”梅尔基奥尔赠送黄金(gold)表示尊贵,“洁白者”加斯帕赠送乳香(frankincense)象征神圣,巴尔撒泽赠送没药(myrth)则预示着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Magi的含义是“东方三博士”,即“朝见初生耶稣并赠送耶稣礼物的三位东方贤人”,它是Magus(东方三贤人之一)的复数形式。由此可见,Magi根本不是一个人名,这个英语单词与“麦琪”也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自从1958年我国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翻译前辈王仲年先生翻译的《麦琪的礼物》以来,几乎所有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都沿用了那个根本不存在的“麦琪”,致使后来的人们完全忘记所谓《麦琪的礼物》,原来就是1936年骞先艾先生曾翻译出版的《东方博士的礼物》,它们都是欧•亨利创作的英语短篇小说The Gift of the Magi的不同汉语译本。至今我们也不明白,王仲年先生为什么把欧•亨利的这篇英语小说The Gift of the Magi翻译成汉语《麦琪的礼物》,莫非他以为Magi的发音是“麦琪”?
  在我国,王仲年先生翻译的绝大多数小说生动传神,有些甚至叫人拍案叫绝。惟有《麦琪的礼物》这个篇名是个不大不小的“美丽错误”,说它“美丽”,是因为这个为了给所爱之人买一件圣诞礼物而放弃自己至爱之物的美丽而动人的外国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半个多世纪,而且也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说它“错误”,是因为这个感人至深的《麦琪的礼物》中根本没有“麦琪”!顺便说一句,据可靠消息,电视剧《麦琪的礼物》已经于2009年8月24日更名为《爱的礼物》。
  
  四
  
  也许有人会说,“麦琪的礼物”不就是个书名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原则问题,何必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但如果认真反思一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这么多的研究者和出版社都在一直复制“麦琪的礼物”,就足以说明欧•亨利及其作品在中国的影响之大、之久、之深远。与此同时,这也反映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影响,现在社会上表面文章做的人多了,深入调查研究的人少了;借鉴、引用、抄袭、剽窃的东西越来越多,独创的、自主研究发明创新的东西就日渐减少,表现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翻译、出版等方面,也出现了浮躁、想当然、望文生义、不求甚解、抄袭造假、学术腐败等各种不良现象,其结果是:硕士博士多了,大师名师少了;学术垃圾多了,经典精品少了;出版数量上升了,印刷质量下降了。难怪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学习者、翻译者、研究者和出版社仍然重复着《麦琪的礼物》这个“美丽的错误”。也许,这都是王仲年先生当年的一时疏忽,对Magi这个单词采用音译而造成的后果?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我国有这么多关注欧•亨利的学习者、翻译者、研究者、出版者,怎么一直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
  长期以来,欧•亨利的作品在中国一直受到高度的赞誉,这种赞誉既包括对其作品写作技巧的顶礼膜拜,也包括对其作品的思想意义的完全肯定。在写作技巧上,欧•亨利式的结尾被称之为是“作者表现特定社会人生的艺术内容之一”。而在思想意义上,其作品更被誉为“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注视、发掘、剖析、批判以至抗议,用以振作民众精神,改变社会病态,赞美健康人性。”由于欧•亨利及其作品在中国受到的赞美如此之多之高,其影响也如此之大之广,以至于人们在读到其作品时总是情不自禁、不容置疑地全盘接受,稍有些许的疑惑仿佛都是对大师的不恭。
  如今,我们处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改革与开放、对外交流和人才竞争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发生的重大变化,社会和国家要求高等教育在语言文化的学习、翻译、研究、出版等方面尽量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浮躁、不求甚解、想当然、急功近利、学术造假、腐败等现象却万万要不得。如果这些问题现在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必将继续误人子弟,后患无穷。因此,我们特别呼吁全国所有欧•亨利及其作品的学习者、研究者、翻译者、出版者,采取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科学态度,及时纠正这个在中国一直流传了半个多世纪,而且至今仍在继续的“美丽错误”——《麦琪的礼物》,我们应该还作品以本来面目,将The Gift of the Magi直接翻译成《东方三博士的礼物》,或者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和主题思想,翻译成《智者的礼物》、《圣诞礼物》或《爱的礼物》。
  欧•亨利虽然离开我们一百年了,但他的作品依然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广为传颂。我们期待他那篇“爱的礼物”继续温暖数以万计的中国读者,并在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永久流传。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需要,东西方文化交流必将日益频繁,我们更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兼收并蓄所有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为中国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同时我们也坚信:欧•亨利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其影响也一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远!
  
  参考文献
  [1]肖锦龙.中国翻译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
  [2]毛信德.美国20世纪文坛之魂[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3]钱青,吴冰.美国文学名著精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黄铁池.当代美国小说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5]赵莉,黄春妮.欧•亨利作品导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O. Henry.欧•亨利短篇小说集[M].(英文)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7]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集[M].林之鹤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
  [8]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M].(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0]哈罗德•布卢姆.西方正典[M].江宁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1]O. Henry.麦琪的礼物[M].李文俊等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12]O. Henry.欧•亨利幽默小说选[M].王永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13]李维屏.美国文学研究论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平 实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三类村庄的实证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致力于供给农民急需的村庄基本公共产品,它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总体是吻合的,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大部分项目是满意的,对新农村建设的赞同度呈上升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为农民满意的建设项目以及脱离农民实际需要的项目。鉴于此,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八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民;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195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独特的文化经历使他们有着一种较强的无根的焦虑,他们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新时期文坛上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为她们的崛起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是经验的贫乏、文化结构的缺损和自我定位的影响使她们当下的文学创作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1950年代生女作家;时代;机遇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农民工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应当享有与其他劳动者相同的劳动权,但现实中农民工的劳动权经常得不到有效保护。农民工是弱势群体,我国应当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尝试构建宪法诉讼制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重点改革和完善涉及劳动权保护案件的诉讼程序,包括扩大受案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降低诉讼保全和先于执行的条件,加大用人单位诉讼费用的承担成本等,最终实现农民工劳动权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农民工劳
期刊
摘 要:“X奴”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词语,大多用作名词,表示人名、物名和品牌名等。“x奴”类名称的语义源于“奴”的鄙称义、谦称义和美称义。“X奴”类名称的大量产生,与粤方言的强势侵入有关,也与国民思想观念改变以及国民根深蒂固的主奴意识有关。“X奴”类名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但目前似乎出现了泛滥之势。  关键词:X奴;语言学;鄙称;谦称;美称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特别是“十五”期间,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近两个百分点。但是,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服务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本期特组织五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把脉河南服务业的发展,以期对推进河南服务业发展有所裨益。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
期刊
摘 要:根据我国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现实需要,住房置业担保应当作为政府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一项住房保障措施,明确定位为政策性担保。应当充分考虑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严格限定住房置业担保的适用对象和条件,切实防范国家住房保障资源被滥用。在发展住房置业担保业务的过程中,政府应建立制度化的财政补偿机制,为住房置业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强监管,防范住房置业担保中的风险。  关
期刊
摘 要: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今天,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存质量,也将关系到农村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素质。由于过高的社会期望、新旧观念的冲突、不尽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原因,多数农村教师在压力过重、生活满意度低下等严峻现实中艰难生存。当务之急,必须改善其生存现状,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生存现状;压力;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2010年6月7日至8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原石油勘探局承办的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暨省政研会年会在濮阳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有各省辖市委宣传部、省直和中央驻豫有关单位、有关省管企业和省属高校等。会上,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就如何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权红军回顾了2009年全省的思想政治工
期刊
摘 要:劳动诉讼模式体系由私益诉讼、团体诉讼和公益诉讼构成,前两者是主要诉讼模式,后者仅具辅助性意义。目前,我国只有效率低下、公正性不足的劳动私益诉讼,没有植根于集体劳动关系的团体诉讼机制,更缺乏当前国际上日渐流行的劳动公益诉讼制度,完整的劳动诉讼模式体系尚未形成。我国应不断完善劳动私益诉讼机制,尽快启动劳动公益诉讼,探索改进集体协商制度,为劳动者团体诉讼之进行做好准备。  关键词:劳动诉讼模式;
期刊
摘 要: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难以回避的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尽管在民族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出现“失真性”与“商品化”,但是,民族旅游能激发民族社区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重构的热情,强化社区成员的族群认同意识及进行民族文化的再建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传承延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