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sm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屡屡犯“文化错误”,因而达不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综合英语教学的目的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并结合实践指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徐南飞,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习外语,不仅仅是学习这门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还要学习该语言所反映的特定的文化,增进对以该语言为母语的国家人士的了解,以便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应对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熟悉一种语言所揭示的特定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就学不好这种语言。对使用某种语言的人们的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不了解该语言与本族裔的文化差异,难免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屡犯“文化错误”。
  下文从综合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来探讨综合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综合英语教学的目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笔者所在学院的综合英语课程标准设定的课程教学要求为:系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英语五项基本技能的实训中,了解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国际化交流能力,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素质目标与语言文学知识目标和语言基本技能目标相提并论。
  “交际”或“交际能力”等字眼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开始流行。“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一语最早是由海默斯(Dell Hymes)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提出来的。他主要强调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即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干扰。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是有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因为后者所要求的是在实际交际中恰当地、靈活地使用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往往不是同语言能力同步增长,而是需要有计划的培养和反复实践才能获得。
  二、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许多学习者,往往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精通语法,能理解许多篇章,也能写一些东西。然而,由于教师忽视了跨文化方面的教学,学生在实际英语交际中,碰到许多尴尬场面,更有甚者产生了误解、误会和冲突,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正常的交际。
  笔者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教师为学生解答了问题,学生对教师说:I’m sorry to have wasted your time.这对中国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学生常常通过自贬来抬高对方,以示礼貌。同样的答复对英美等国家的人士来说,也许会令他们感到不高兴。他们会想,“既然你认为这是浪费我的时间,那么你对我的讲解则是毫无收获了,又何必让我帮你解决问题。”在此情境下,得体的应对可以说:Thank you, I appreciate your time.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学生犯类似的交际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而是简单地把中国式的思考方法移植到英语表达中,甚至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
  由此看来,在英语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是行不通、行不远的。学习者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在实际交际中,不免会遇到麻烦。正如语言学家拉多在《英语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提出的观点:“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内容
  为了成功地交际,说话者除了要有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听说能力之外,还需要能正确判断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和语用层次上认知、理解并容忍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际。
  同一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同类语篇的不同结构、分别持英汉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表达同一事物时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等,都可能构成干扰交际的因素。学生学习英语时,应当既有很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以下5个方面:1.语言交际,指较好地掌握母语和外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习语、语法和语篇。2.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音调、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3.交际习俗与礼仪:包括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与送礼。4.社会结构及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和社区关系。5.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
  笔者多年从事综合英语教学,下面谈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实践。
  1.增加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赛珍珠写的Christmas Day in the Morn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 Book I)一文中,小Bob想在圣诞节前夜送给他父亲一件特殊的礼物,他要偷偷地第一次替父亲挤牛奶。在讲解中可以给学生补充关于耶稣诞生的背景知识:耶稣的父亲Joseph和母亲Mary去Nazarath住在一家旅店的马厩里。就在那马厩里,Mary生下了耶稣。山里的牧羊人从上帝那里得知,如果跟着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它们就会找到救世主。就在耶稣诞生的夜里,马厩上空一颗明亮的星星在闪烁。这时,部落的首领也在寻找上帝派来的救世主,他们带着礼物来到了马厩。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学生就能理解文中反复出现的几个词,如Star、barn、Wise Men、gift。背景知识的增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更能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2.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各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要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中国人看到鸳鸯会联想到恩爱,看到松柏会想到节操;而西方人则由鸽子和橄榄枝想到和平,由13的数字会想到灾祸。
  表示动物的词语,比如“dog”,在英语中有这样一些说法:a clever dog(聪明人);a top dog(身居高位的人);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在这些英语的说法中,dog相当于man。在西方文化中dog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有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头军师、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挂羊头卖狗肉等说法。
  这种不同文化中词义的差异反映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差异。把这种体现文化含义的词汇在对比中解释,能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相关词语并有效得体地应用。
  3.比较中西方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的异同,避免不同价值体系的冲突。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Quick Fix Society (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 Book II)一文,列举了美国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比较中国社会的现状与美国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鼓励学生自行对中西文化中的问候、称呼、握手、告别、赞扬、谈话题材等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与外国人打招呼时不要問“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认为,我去哪里不关你的事,是我自己的事,而我们这样问是表示对朋友的关心。与西方人交谈时,切莫问及对方的年龄、工资、婚姻及个人隐私等。“隐私”这个概念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非常难掌握。因为有的事情在西方人眼里是“隐私”,在中国人眼里却并不如此。天真的学生也许一点儿也没意识到:未经允许而翻外籍教师的影集或看他们给其他学生作业上写的评语,都是对他的隐私的侵犯。在中国,我们可以随便问一个人的年龄、工资或者一件东西的价钱,但是在西方,这样做却是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
  4.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英美社会主要靠间接地阅读有关的材料。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脾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通过大量的阅读――从小说到非小说类,从严肃作品到民间故事以及童话,从文学艺术作品到哲学著作,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会变得更成熟、更全面,在更深的程度上理解另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与信仰。问题在于如何阅读。如果读文学作品只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那就所得甚少了。应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读小说,可以有效地使学生进入另一种文化的氛围里。例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隐私”这一概念很难把握。但在读小说时,他们会遇到大量有关“隐私”的实例,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明白为什么外国人会把“隐私”看作是不可侵犯的。阅读报刊是了解当前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动态、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关系的最直接的途径,其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
  总之,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英语语言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也要结合课程内容、有效融入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将培养英语专业人才和跨文化人才视为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2.
  [2]巩飞.论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成因及对策[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4(4).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3.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11.
  [5]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12.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8
  [7]廖霞.刍议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8(1).
  [8]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8.
  [9]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线生机,传统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立足于新的课堂,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当前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总体状况堪忧,教师要立足新课标,不断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从初中英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为英语教师教学进行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究  【作者简介
【Abstract】Semantics is essential to English learning and it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 Sense relations, componential analysis and predication analysis are three main concepts. Lear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微课视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目前已经提高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微课视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现状,探索以微课视频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应用  【作者简介】毕妤(197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摘要】在初中课程中,语文、数学、英语作为最主要的三门学科,初中英语是初中学生学习外国文化文学知识的基础,是提升自己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述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完成英语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初中生的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和感悟能力。英语阅读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而批判性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优秀的表现,完善评判性思维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促进初中学生的
【摘要】英语课堂相对其他科目,属于相对“洋气”性的课堂。英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为学生在语言习得上搭建各类有效的脚手架。在教育界的指挥棒之下,英语课堂在静下之时,也逐渐形成“安静背后是繁华,繁华背后见落实”的风格。而在起始初中阶段,最值得学生和老师投入时间展现繁华魅力的便是最开始的入门——26个英文字母书写。本文将通过书写教学的问题分析,探究书写的重要性及其策略。  【关键词】英文字母;书写
【摘要】翻译中词义与词性的转换是实现文章整体协调和顺应的关键之一。英汉形容词的用法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因而形容词的翻译也相对困难。本文以《骑士时代的英格兰》的翻译为例,基于语言顺应分析的形容词翻译,探索如何通过形容词词性和词义的转换实现顺应译入语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关键词】词义;词性;形容词  【作者简介】杨梦雪,史耕山,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不论在
【摘要】文章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从认识学生可利用的“碎片时间”入手,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用于弥补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不足,而微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应运而生。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如何开展微阅读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为中心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以期弥补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和提高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微阅读;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有效策略  【作者简
【摘要】小学英语趣味性教学课堂的构建,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巧妙地开展游戏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肢体语言,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趣味性教学课堂;构建对策  【作者简介】陈东红,江西省贵溪市滨江镇中心学校。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富有趣味性的教
【摘要】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反馈中的应用通过发挥教师、伙伴、网络和工具书等多方支架搭建者的作用,可以使传统单一的反馈评价模式得到明显改观。本文首先对支架理论进行综合概述,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支架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反馈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支架理论;高中英语教学;写作反馈模式  【作者简介】尹小红,李鹏,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各阶段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日常教学要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