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自然”到“生命自由”: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hahawoti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及其意义的重新思考,后疫情时代的生命教育当以生命构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为关注点,从生命自然、生命自觉和生命自由三个层次来开展。个体生命的开始与终结都以基本的生命体为基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则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个体生命的成长经历了从生命自然到生命自觉直至生命自由的发展层次。生命自然是生命自然属性的反映,是生命价值的自然根基;生命自觉是生命社会属性的体现,是生命价值的现实拓展;生命自由是生命精神属性的透射,是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生命教育要围绕生命构成的三个层次,从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到开发生命潜能、实现生命价值,在观照自身与贡献社会的共在中,直面生命自然、塑造生命自觉、超越生命自由,从而实现个体生命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立体发展。
  关键词 生命教育;生命自然;生命自觉;生命自由;后疫情时代
  作者简介 陈姝娟,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全球范围内几百万人被确诊,救治、诊断、防御变成了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词汇。昔日正常的生活被打乱,居家办公、居家上课成为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措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人们经历了恐慌一迷茫—理智思考一积极应对的过程。在后疫情时代,教育该作何思考?有学者提出了“教育意味着什么?教师意味着什么?学生的学习意味着什么?”的思考;有学者提出基础教育“特别要重视敬畏生命的生命教育、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情教育,以及面对危机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论断;还有学者指出,基础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另有学者特别指出,疫情影响下居于未来基础教育首位的应是“关注生命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朱永新教授认为,从生命的存在方式理解生命具有三重维度:自然生命(生命的长度)、社会生命(生命的宽度)和精神生命(生命的高度)。生命的三重维度体现了生命存在的三个层次,即生命自然、生命自觉和生命自由。个体生命作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结合体,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每种属性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外化表现为生命自然、生命自觉和生命自由这三个层次,且贯穿于生命发展的全过程。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把握这三个层次,不仅可以延续个体生命的长度,还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进而提高生命的高度,使个体的生命存在更有意义和价值。
  一、生命自然:生命价值的自然根基
  个体生命的诞生首先是以其生物属性存在的,这种存在方式决定了生命体必须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满足时,生命体才能以自然规律健康成长。人类必须要认识自身,關注生命成长的条件,了解生命的开始与结束等关乎个体生命自然的知识。
  (一)生命自然的现实性及其危机
  儿童从出生起就开启了独立生命的自然之旅,在基本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开始萌发喜、怒、哀、惧等基本的情绪,这是伴随着他们对外物或他人的认知出现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命自然最直接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诸如同情、关爱、厌恶、自豪感、羞耻等与儿童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复杂情感也会相继出现,儿童开始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懂得保护自己、关心他人、爱护小动物,各种与关爱生命相关的行为逐渐出现。幼儿对生、死的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意义不完全了解,7~9岁的孩子基本上能够理解“死亡”这个概念。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说明了儿童对生命长度的初步认识和理解。青少年对生命自然的理解要深刻得多,他们见证了新生命的诞生,也亲历了亲人的离世,已有了较明确的生死观。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与情感体验,当遇到挫折时,容易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对生命自然的认识,不仅让儿童懂得了生命的有限性,也理解了只有生命存在,才能创造价值,这正是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自杀或他杀已成为当今社会突出的问题。有研究发现,自杀成为我国近年来15~34岁人群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且自杀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吲。中学生因高考失利跳楼自杀,研究生因论文开题没通过向老师泼硫酸,中学生因不服老师管教对老师大打出手,高校教师因工作压力大跳楼自杀,等等。当这些沉重的字眼出现在媒体上时,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他们遇到的困难比失去生命还严重吗?或许,在当事人难以排解的困惑中,他们觉得唯有结束生命才能解决问题,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个体缺乏对生命自然的正确认识,当个人禁锢于自己的错误认知中,往往会导致偏激行为的发生。
  (二)生命自然的直面与敬畏
  生命自然贯穿生命始终,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生命体的保护和关爱,保护生命体不受伤害,关爱生命健康,这是对生命自然的直面。个体只有获得对生命自然的正确认知,才能深谙其意义,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经历了疫情的每一个人,都对居家隔离有着深刻的体会。居家隔离的目的就是隔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让病毒没有落脚之处,从而保护生命体不受病毒的侵害,这就是人对生命自然存在条件的科学认知,是对生命自然的直面,也是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根本体现。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进行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重要时机。
  对生命自然的认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婴幼儿期就要引导儿童认识自己的身体,懂得保护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被侵犯,懂得通过合理营养和适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的道理。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则是对迅速变化的身体状态认识和接纳。对突然而至的第二性征,有些青少年表现出紧张、焦虑或难以接受,成人要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身体的变化,将自身成长与责任结合起来。成年期是生命自然的稳定发展期,维持身体机能良性运行是重点。老年期是生命自然的衰退期,身体机能减退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延长生命长度、有质量地生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二是对尊重生命的认识。尊重生命的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就是对生命的最基本尊重,懂得了生命自然存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个体才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三是对生命长度的认识。个体的生命自然长度不同,这是个体无法预知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延长生命长度是人对生命自然的挑战,这个认识确立得越早,越有助于生命长度的延长。生命早期奠定基础才能终身受益,后期持续不断地增进才能巩固早期的效果。生命自然的完备,才能使生命自觉成为可能,使生命价值得以拓展。   二、生命自觉:生命价值的现实拓展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独立个体,这一属性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不断增强。个体的社会属性始于乳儿期的社会性微笑,当一个儿童对着自己熟悉的母亲微笑时,说明他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已有与他人交往的初步技能,这是个体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特征。当进入学校、融入社会组织中,个体的社会属性有了更多的表现方式。个人在集体中的诸如关心与帮助、合作与竞争无不表现出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多重关系,既是个体生命的现实存在,也是生命价值的现实拓展。
  (一)生命自觉的共在性及其异化
  生命自觉是个体应对社会生活的基本状态,是生命价值的现实表现,是伴随生命自然始终的。个体应对社会生活并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显然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儿子问他的农民工父亲读书和不读书有何差别,那位父亲用两个例子说明了二者的区别。第一个例子是,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和大学毕业的人分别能做什么工作;第二个例子是,生长一年的树、五年的树和十年的树分别能用来做什么。这位父亲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生活,他用两个例子向儿子说明受过不同教育的人应对生活的方式有何不同,其生命价值拓展的空间有多大。显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仅表明教育的周期长,还隐含了个体受教育程度与其生命价值拓展的关系。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零距离、零时差信息交流方式的产生,促生了新科技的传播和普及,但不可否认的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在蔓延,学生厌学、依赖网络而缺乏深层思考的现象不容忽视。学生厌学,甚至因不满教师的管教而暴打老师的行为令人痛惜,这些现象隐含了一个问题:学生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不够,缺乏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他们还没有形成生命自觉的正确观念,对自身生命价值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丧失了理想和奋斗目标,这就是生命自觉的异化现象。
  (二)生命自觉的唤醒与塑造
  生命教育的指向是完整的个体,以实现个体的知识、技能、人格、价值观的和谐为宗旨,逐步完成“人化生命”与“文化生命”,并使人的自然生命超越动物而形成“人文生命”。知识、技能自身的存在是固化的,只有当人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时,才能赋予其活性。让固化的知识、技能活起来,就必须挖掘知识、技能的灵魂,让知识之魂与学生之魂结合起来,二者的契合点就是教育的契机,这是对教师教育艺术的考验。教师在解读教学内容时,细心挖掘其内在意蕴,在重构时才能赋予其生命意义;在选择教育方式时,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所需,才能使知识、技能融于学生生命,以生命所需的方式存在的知识技能,如同生命成长的基本需要,学习的过程虽有艰辛,但亦可以逐步消化与吸收。
  生命价值的现实拓展,不以知识技能独尊,合作是信息化时代基本的生存法则,完善的人格是生命价值拓展的基础。在生命自觉的教育中,除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外,最值得重视的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健全的人格是个体生命丰富而和谐的表现,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能充分调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并与自身的体力、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因素的潜能,从而展现最好的人格特质。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境时懂得审时度势,能寻求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自如应对困难。人格教育作为个体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然融入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在生活體验中得到沉淀与升华。健全人格的塑造则使生命自觉充满个人色彩,为个体发展空间的扩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使生命自由成为可能。
  三、生命自由: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
  生命教育的前两个层次不仅奠定了个体自身存在的基础,亦实现了个体生命价值。但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这两个层次,正如人格结构中的“超我”成分,每个人在社会教化的影响下,总会激发个人潜能,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即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这时的个体超越了自身躯体与社会现实的束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成为生命自由的人,这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
  (一)生命自由的超越性及其桎梏
  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并不是少数人或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都有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从幼童到成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次自我追求的实现必然促使个体迈进下一个发展阶段,也意味着进入更高的自我追求阶段。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生命价值不同,对世界和他人的贡献不同,实现的难度也有所不同。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无可厚非,但以灌输和接受为主的教育方式是对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方法的解构,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只是空谈。素质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本能和探究欲望,锻炼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和互助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学生要掌握知识,更要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的。具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是个体突破生命存在桎梏,实现生命自由超越的关键因素。
  (二)生命自由的重构与超越
  既然生命自由是以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为基准的,要达到这个目标,超越、创造是基本的衡量尺度,个体要做到超越自我完成创造,需要具备创造的品质。第一,要有探究精神。探究是发现一切新事物的基础,具有探究精神的人,会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获得多种信息,并运用多种方法去验证信息的真伪,为自己的创造活动作充分准备。第二,要有质疑精神。质疑是一种态度,决定了接受新事物时不入云亦云,而是以一种审视的眼光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问题,在求同存异的思维状态下提出新观点。第三,要有批判精神。批判精神的实质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精神不仅需要敢于求异的勇气,更需要深厚的知识基础和强大信息的支持。兼具了这些创造品质的人,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或者哪个领域都能表现出优于他人之处,实现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
  疫情期间的逆行者就是追求自我价值、甘于奉献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这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境界,是生命自由的体现。后疫情时代的生命教育,要以培养个体的生命自由为终极目标。生命自由是一种自我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精神境界,以个体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人类的贡献为前提,这种贡献反馈回自身时,个体感受到的是因自己被需要而获得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属于心理范畴,是生命存在的最真实感受。幸福感的获得总是与社会道德判断相联系,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时,就会得到认可和尊重,从而获得幸福感,反之就会被否定或鄙视,从而缺失幸福感。社会道德是社会规范的总体要求,当个体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并外化为行为时才能发挥道德的约束力。我国教育一贯以德育为先,但因理论与实际脱离的虚浮现象,德育的实际意义缺乏,导致青少年具有道德认识,但缺乏道德情感,难以转化为道德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出现道德迷茫,缺乏幸福感体验,这也是个人生命自由难以达成的因素。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基本的价值预设,主张用生命教育超越和提升道德教育。从幼年开始重视实践体验,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成功与失败,接受赞美与惩罚,体验自身生命的存在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是生命成长的经验,这样的积累有利于个体对自身生命潜能的认识,也有利于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
  有研究指出,现代人的生存困顿外在表现主要为:自然生命的冷酷性、社会生命的风险性和精神生命的荒芜性。从生命自然、生命自觉直至生命自由三层次的生命教育观就是从关爱和珍惜自然生命人手,观照生命存在的社会意义,丰富生命存在的内涵和价值,使个体的精神生命饱满而富有活力,方能打破生命自然的局限,超越生命自觉的现实困境,从而达到生命自由的理想之境。
  责任编辑 何蕊
其他文献
在唐彬的描述中,易宝这样的行业支付机构更像“幕后英雄”,尤其是在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  曾有外媒报道,在中国主要城市里,几乎每个人都在用智能手机支付,啥都能买。  而这一切离不开支付宝、财富通(微信)和易宝支付等服务企业,作为易宝支付的联合创始人,唐彬14岁考入南京大学少年班,后留学美国,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曾被冠以“天才少年”。  非典那年,唐彬回国创办易宝支付,10多年过去了,公司
山东男孩张建安和女友大学毕业后到济南工作。在他们租住屋的对门,住着一位神秘的“哑巴妈妈”,其2岁多的女儿也不会说话,他们教这个孩子说话,但“哑巴妈妈”的身世和遭遇始终是个谜。  2015年夏,张建安的女友出国深造,不久传来她在英国订婚的消息。那个夜晚,他有了寻死的行动,勇敢的“哑巴妈妈”不仅救下了他,而且突然能说话了。那天晚上,为了拯救张建安,她讲出了自己隐秘的失语之痛,让失恋的张建安震惊而心痛…
这活儿得加钱  秋末,成都府。  时近三更,乌云遮住了皎洁的明月,狂风骤起,漆黑的夜空中传来轰隆隆的雷声,暴雨夾着冰雹倾盆而下。  一个身姿挺拔的少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街道上,淋得像个落汤鸡,手里的灯笼也早已被雨水浇灭。  在长街拐角处,有一个卖夜宵的摊子,几根竹竿支撑着一大块油毡布当篷子,陈旧的布幌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汤饼铺”三个大字。  此时的油布篷下,只有最里边的桌子旁坐着个瘦削的黑
高考,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考,并日趋成为举国关注、举国为之的一大盛事。每逢高考将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取得好成绩,争得好名次。不少地方党政部门把当年高考的成绩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政绩之一,也作为为民的“民心工程”。有的地方领导更是把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业绩的主要标准:好则欢呼雀跃,皆大欢喜,论功行赏;差则门可罗雀,愁云惨雾,罢官转岗。不少家长也把高考作为
2008年高考,广东试卷亮点不少,但考生在解答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能力有待提升,作文水平亟须提高等。这对2009年高考来说。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对全卷进行分析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值得关注。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和广东省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要求,2008年广东高考命题遵循了“没有‘大变’,只有‘微调”’的原则,试卷结构跟2007年基本一致,
李晓翀和苏思亮高二的时候互相喜欢上了对方,青葱岁月,两人都无法确定爱和前途。为了未来,他们相约分手。此后,两人努力拼搏,李晓翀考上满意的大学,苏思亮远赴乌克兰留学。   10年过去,李晓翀成为企业高管;苏思亮成为炙手可热的海归。可是,兜兜转转,当初那种鲜衣怒马的喜欢却再也没有遇到过。于是,李晓翀回到小城寻找初恋,让她意外的是,苏思亮竟然还等在原地……   第一次遇到苏思亮,李晓翀绝对想不到,此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2月1日起施行。办法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到不合格检验结论后,应当立即采取封存库存问题食品,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问题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原则、计划、抽样、检验、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同時,《办法》强化了监管
2013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投毒案,受害者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而亲手将他毒死的,竟是他一位同学的“全能妈妈”。她为何要向儿子的同学下此毒手,她又与一个十岁的孩子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原来一切竟源于一场“拼妈”大战……   2013年9月15日,徐海燕把儿子曾天送进奥数培训机构,自己就在家长休息区打开电脑,开始用软件制作一套幻灯片,这是为帮儿子即将到来的演讲比赛作准备。   徐海
围绕郑东城的调查迅速展开。郑东城的私生活非常检点,他发迹后仍然与妻子邓文娟相敬如宾,也没在外面包养情妇,情杀的可能性首先被排除了。郑东城也没有与人发生经济纠纷,公司和个人账户也没有发现异常,嫌疑人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钱财。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仇杀!然而,经过调查发现,郑东城虽然有钱,但是骄奢、淫逸的恶习他一样也不沾。而且,他为人谦和低调,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与深海公司的员工,对他的评价都很好,均认为他与
随着补贴加码,降低甚至取消环保电价的声音逐渐高涨。  大气环境治理利剑高悬,作为耗煤第一大户的煤电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  7月26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提出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等多项目标和任务。16部委协同作战加上若干从严政策措施,这被视为近年最有力度的一次煤电调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