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它赋予化学教学的使命是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化学教学活动能否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是摆在每个从事化学教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所以,科学地、全面地进行课堂教学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
  教师应从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高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诚心诚意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明确“教为了学”的指导思想,提倡“教一点而学很多”。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顺着学生的实际思路来设计教学。不能出现学生要“往前走”,而教师还要把他“拉”回到自己的教案中来的情况。我们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提倡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绝不暗示,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悦。
  二、课堂气氛要活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激情能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可以说,激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1.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他们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等地对待学生,以人文的关怀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心境中快活成长。
  2.教师要“讨好”学生
  所谓“讨好”学生,就是和学生做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教师不仅要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倾心交流,让学生在自信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3.教师要支撑学生
  教师要做学生心灵与学习的支撑者,使丧失兴趣的学生兴趣盎然,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充满激情;使学习障碍者柳暗花明,学习成功者敢问新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认识和偏差时,教师不能全部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错误所在;当学生紧张、压抑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情绪饱满,敢想敢说,乐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点拨”,帮助他们克服思维障礙;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智慧的支撑中,自我成功,自我快乐。
  三、思维培养要体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整个教学中。
  1.培养抽象思维
  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若是死记,根本无法进入创造思维情境。教师设计有趣的小实验和诱导性问题,将抽象的概念活化,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2.培养广阔思维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思路广阔,考虑问题周到、精细,善于全面地考虑问题,能从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关系中去认识问题,用多方面的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习题教学中要选择典型例题。有些题目不止一种解法,在教学中,对每一个习题,教师都应要求学生用一种方法解完后再思考还有没有其它解法,进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在广阔的范围内寻求解法,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培养独特思维
  思维的独特性是对思维深度评价,指思维发散成果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独特思维以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为基础,它要求思维不仅范围大、速度快,而且质量高,特别要求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一些学生思维快,好奇心强,他们一般基础较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思维比较敏捷。这些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与解题方法。对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预习教材,指导他们阅读一些参考书籍,参与他们的探索思考,保护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追求,以求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见。
  四、驾驭教材要巧妙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要深入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巧妙地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为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体现在:首先,开讲要新,要从一开始就把学生从课间“余尤未尽”的状态中尽快吸引到教师设计新颖的开讲教学之中。其次,设问要精。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在归纳结论的关键处,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地问题。精巧的设问可以收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再次,教法要活,它是教师在对教材所示教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师个人素质而设计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观察、分析、归纳、由表及里、层层剥开,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灵活,更能体现教师主动驾驭教材的高超技艺。最后,结尾要精彩。教师要控制临结束时学生显示的不安定情绪,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针对教材实际,精心设计结尾,让课堂教学得以圆满成功。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是实施义务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真研究化学教学艺术与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认清目标,抓住根本,在深化素质教育的大道上再创辉煌。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观念、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逐渐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目前设计中的两大主旋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有关思想和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笔者就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景观设计之间的融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相关的实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传统
期刊
摘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前景和方向是当务之急,主要应该注重从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的模式两个方面着手。关键词:创业教育;现状;反思;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
期刊
摘 要: 自然界中的物质,根据其导电性能的差异可划分为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几乎不能导电的绝缘体和半导体,本文介绍了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 半导体材料 发展 应用    自然界中的物质,根据其导电性能的差异可划分为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如银、铜、铁等)、几乎不能导电的绝缘体(如橡胶、陶瓷、塑料等)和半导体(如锗、硅、砷化镓等)。  半导体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它的导电
带电粒子做完整圆周运动时往往比较简单,但粒子如进入一有界磁场,其运动轨迹将是一段圆弧,这样的问题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同时也是高考的考查重点,处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圆心的确定  方法1:若已知粒子轨迹上的两点的速度方向,则可根据洛伦兹力F⊥v,分别确定两点处洛伦兹力F的方向,其交点即为圆心。  方法2:若已知粒子轨迹上的两点和其中一点的速度方向,则可作出此两点的连线(即过这两点的圆弧的弦)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和实践体系建设研究——自我就业教育,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使他们意识到“不仅是求职者,还应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本研究主要以建筑工程系09级、10级装饰专业为试点,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有目的的指导他们,从学生时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即对教学进行改革,加大实践力度,开展模拟创业大赛等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
期刊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通过应用,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关键词: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的一门学科。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
摘 要: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不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的有效途径,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浅谈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 情感教学 中学历史课堂 运用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目标已由单纯
探究式学习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直接感受、体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我们在实施《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研究》课题活动时,一致认为:要改变当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实施物理教学现实性、综合性、实践
新课改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培养,学生不能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这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很不利。所以,新课程要求老师一改满堂讲的教学方法,提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初中学生虽然有探索知识的内在潜力,但容易冲动,好胜心特强,对开展探究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