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税改是领跑还是抢跑?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lessandro Golombiewski Teixeira)
  幾十年来,经济学家们都在讨论征收企业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税收是一国制定经济政策和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财政来源,其中企业税在国家税收系统中尤为重要,有时甚至是一国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税率问题在多边谈判中多次被提及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对企业税率高低标准存在分歧。一方面,征收企业税或改变企业税率将对一国金融结构、股利政策等产生较大影响,相关利益方或将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如企业税率过高会影响一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水平。另一方面,征收企业税是大多数国家吸纳公共税收的直接途径,也是改善居民收入分配、消除经济不平等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因此企业税率是一个较为敏感的经济和政治议题。
  2021年6月4—5日,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会议在伦敦举行,并就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达成共识。然而,相关内容并不是一个新议题。早在201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便发起了一个项目,对跨国公司通过“避税天堂”(即税率极低的国家或地区)或其他税收结构及制度设计来消除或大幅减少其全球税负的行为进行约束,以应对全球性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问题。2015年,在发达国家的强烈要求下,OECD与二十国集团(G20)制定了税基侵蚀及利润转移包容性框架(即“双支柱”方案),用于解决经济数字化带来的企业所得税问题。其中,第一支柱方案用于应对税收权利的国际分配问题,第二支柱方案用于解决现存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问题。围绕这两个支柱开展的全球税收议程开启了新的“零偏见”时代,即所谓的“BEPS 2.0”。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愿景并没有实现,发展中经济体未能在BEPS行动计划中发挥积极作用,该计划只是满足了部分发达经济体的诉求。
  在此背景下,G7推出相关协议,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该协议要求世界各国应对本国公司的海外利润征收至少15%的企业税,即将15%拟定为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这将阻止跨国公司利用税率方案将利润转移至“避税天堂”。同时,该协议允许各国对没有实体业务但有可观销售额(如销售数字广告)的公司所获利润的一部分进行征税。这些公司不仅要向它们的实体所在国纳税,还要向它们通过网络业务获得利润的所在国纳税。
  G7出台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方案,与其说是为了凸显全球领导者角色而“领跑”,不如说是为了迫切维护自身利益而“抢跑”。这从以下两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方面,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低收入国家未能参与到相关协议的协商制定过程中,他们的诉求并没有被反映在如此重要的税收协议之中。另一方面,根据G7达成的这份协议,大部分额外税收将流入跨国公司的母国,即少数发达经济体,而不会流入这些公司获取利润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应该看到,这份协议对中国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一方面,中国不是“避税天堂”,其本身面临着国内企业利用海外注册来避税的问题,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参与这个重要议题的讨论。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率并不低,但政府在实施招商引资的具体举措中,可以采取很多税收激励和免税措施,尤其是针对那些高科技行业。因此,中国现行税率对跨国企业来说依然颇具吸引力。然而,G7税收协议包含了此类减税和免税的约束性条款,或将部分削弱中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此外,一些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中国高科技公司也势必受到该协议影响,这无疑会使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国际化进程面临更多阻碍。在美国高科技跨国公司以各种方式成为无法撼动的垄断巨头时,如果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提高,中国公司将面临比美国竞争对手更大的压力。从长远看,对中国而言,建立像谷歌、苹果和亚马逊这样的全球互联网科技巨头可能比征收更多的税收更重要。从中国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高科技企业,如华为、国家电网在国际市场上颇受认可,甚至在一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些公司并没有依靠低税率取得成功。与低端制造业不同,高科技行业是否需要低税率来提高自身竞争力仍然存疑。
  G7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协议看似是面向全球的公平协议,但事实上G7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其中占据上风。这样一项全球税收标准的贯彻执行有可能迫使世界各国出让他们的税率设置权,只能听从美国和少数发达国家的意愿,由此进一步强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经济体长期未能在全球最低企业税收体系设定中发挥积极作用,在OECD框架下讨论的BEPS 2.0行动计划最终只采纳了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利益诉求。但是,任何一项全球提议,尤其是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协议若要真正发挥效用,就必须有尽可能多的国家贯彻执行,而非仅仅一小撮国家。我们真正需要进行的是开放、透明的讨论,每个国家都有发表看法的机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各国通力协作。很显然,G7主导的全球税制改革或很难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作者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巴西旅游部原部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原副部长
其他文献
正是一年春好时,八方宾朋来相聚。2019年4月25日,雨后初晴的北京蓝天澄碧,纤云不染,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在庄严大气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民心相通分论坛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2场分论坛之一,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7家单位协办,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的130多名外宾出席了分论坛。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民心相通
美国人权外交  在实施“人权外交”的国家中,由于其特殊的国际地位与思想传统,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最为引人注目。“人权外交”一词虽然尚属新生,但作为实践,该种行为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且已成为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美国学者所言:“较之其他任何国家,美国政府更倾向于把外交政策和人权义务联系在一起。”[1]由此,考察“人权外交”背后的推动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
2013年7月23—26日,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江西省人民政府、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13年“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在北京、景德镇和南昌举行。  北京:中国梦也是世界梦  23日上午,主办方举行了简朴庄重的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交流协会会长周铁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全球思维,提出了促进全球共同繁荣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目标理念,从而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中国参与引领全球开放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为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实现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为当前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人类世界未来文明发展走向确立了新航标。  關键
成熟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中美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的卓越范例,是建立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的伟大创举。  一、适应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要求。其一,这是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2009年4月在伦敦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的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对话开幕式发表书面致辞,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
经济科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系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通读全书,感觉该书结构纵横契合,多而不散;内容精选得体,中心突出;资料新颖丰富,引文规范,是一部在整体结构和思想内容上都有一定创新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力作,其主要特点如下。  
这篇小说写出来有些年头了,现在要回过头说创作缘起,找寻当初点燃创作激情的星星之火,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地一点点往回倒带。这是一件考验记忆力的活儿。  小说中有个情节是我从街头捡来的。那年夏天,七八月的样子,中午时分的人行道上好像只有三人,起码在我的记忆里就三人:我,还有一对年轻的情侣。那女的长得很漂亮,身材和脸蛋都无懈可击。男的却比较一般。当时,大暑熏蒸,太阳似乎从四面八方浇下来,能清晰看到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中国和欧洲分处亚欧大陆两端,距离遥远。但广泛的共同利益和迫切的合作愿望使双方跨越千山万水,走到一起。  2015年6月1—10日,应德国社会民主党、比利时法语革新运动和瑞士卢塞恩州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德国、比利时和瑞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凤翔,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上海市副市长周
应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和捷克社会民主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7月12日至19日访问上述两国,并出席“2017中国—中东欧政党对话会”和“2017中国投资论坛”。  代表团主要随行人员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希、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等。  深化传统友谊,  共推“一带一路”  罗马尼亚首
上海人把接吻叫“香鼻头”。20世纪70年代末,外国电影开始进入中国。有一次,六岁的我跟随父母去看日本电影《追捕》,影片演到杜秋和真由美接吻的桥段,原本寂静的影院内,飘浮起一阵阵克制的轻微喘息。我不明就里,响亮地问父亲:他们干吗要咬嘴巴?却听后排有人悄声说:是“香鼻头”,不是咬嘴巴。黑暗中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笑声。那时候,人们从未有过在大庭广众之下共同见证男女亲密行为的经验,哪怕是在电影中。  几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