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一部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的力作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24922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科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系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通读全书,感觉该书结构纵横契合,多而不散;内容精选得体,中心突出;资料新颖丰富,引文规范,是一部在整体结构和思想内容上都有一定创新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力作,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以问题为研究导向,不回避敏感问题和疑难问题。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国外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结合本国实际,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现形式、发展阶段等问题有新的认识,实践中也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政策主张,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态势和一些国家共产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客观清晰地展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研究和回答了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思想认识问题,如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总体态势是什么,发生了哪些重大转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什么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还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吗?其理论主张是什么?等等。本书围绕这些问题,对苏东剧变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事实为依据,对这些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二,着眼创新,对许多新问题提出了独立见解和思想观点。如对低潮时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转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趋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本书认为,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发展目标、指导思想、战略和策略、发展阶段、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社会基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现了新的转型,已经从过去由一个国际中心指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唯一社会主义模式的运动,转变成由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动。这一转变,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内涵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就是它已经从处于资本主义体制之外的运动,转变成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的运动;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运动,转变成通过和平民主方式对资本主义实行变革的运动;从部分先进分子为大多数谋利益的运动,发展成为大多数人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这些变化表明,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部分质变。以上看法应当说是有独创性的,丰富和发展了学术界相关观点。
  第三,点面结合,以个案研究作为整体性研究的基础。本书前两篇分别论述了苏东剧变二十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低潮中奋进的总体态势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第三篇则是较全面地介绍印度、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希腊、俄罗斯、巴西、南非、尼泊尔十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以具体案例和材料对前两篇的思想观点进行论证,前后内容呼应,宏观概括和个体解剖相结合,使全书结构缜密完整,说服力强,给人留下深刻记忆。
  由于受客观条件制约,著作者和课题研究人员对一些小语种不熟悉,部分人也没到研究对象国进行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外文原始文献资料引用稍有欠缺,因而多少会影响到本书的研究深度。另外,本书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与其他左翼力量和新兴社会运动的关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外部因素与挑战等内容涉及不多。事实上,近些年来,为争夺选民,无论是左翼、右翼还是民族主义甚至教派政党,均抢抓平等公正的大旗,使共产党最能打动民心的社会公正、扩大就业、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主张难以像以往那样广泛吸引民众。意、德、希腊等国的极右翼政党迅速崛起,绿党等在议会中的席位不断增加,一些新兴社会组织和中间力量积极参与多党竞争,与共产党争夺为数不多的议会席位,使得共产党政治空间拓展难度加大。各国反共势力打着民主自由旗号,竭力抹黑社会主义、唱衰共产党。这些都会成为制约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作者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副局级参赞)
  (责任编辑:徐海娜)
其他文献
什么是“实践智慧”(phronesis),通俗地说,就是不受“本本”约束,不按“经验”办事,依据变化的形势,遵循责任伦理原则,引导人们行为时把正义、智慧和适当性统一起来的知识。它强调审慎而变通地行事,但不失之原则;与“科学化知识”(episteme)引导人们机械复制不同,它强调情形不同下的变通;与“技术化知识”(techne)引导人们只追求结果而不顾道义不同,它注重坚守道义中的审慎。  “实践智慧
中  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先生的新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对东亚合作的研究、参与和思考》(以下简称为《之间》),与其之前诸多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之间》是中国社科院“中国战略家丛书”推出的第一部作品,也就是说,本书更突出作者作为中国当代战略家的身份特点,在学术权威性的基础上,更重视战略思想性、政策应用性和个人实践性。  本书的特点均体现在其长达22个字的书名当中,并归结为一个主题,即张蕴岭先
【内容提要】2018年,世界政党政治进一步分化组合。在民粹主义的冲击下,大党老党的地位作用持续弱化,新兴政党加速崛起,政治极化现象更为明显,政党的“个人化”“社会化”趋势加剧。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政党政治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重塑期,并与当前的国际格局转型期相互叠加、相互作用,为世界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世界政党政治;重塑;调整  【DOI】10.19422/j.cnki.ddsj.2
200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分别面向外国驻华使馆代表和境外驻京媒体举行十七届四中全会新闻吹风会。本次吹风会邀请中纪委研究室主任刘明波、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介绍了9月15日至18日举行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成果。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0余名驻华使馆代表和近30家境外驻京媒体的约50名记者参加了吹风会。  刘明波主任主要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工作部署进行
著名学者高放教授享誉国内外,著作等身,成果多达500万字。20世纪50年代初他执教中国人民大学的时候,我是那里的学生,所以本文概以高老师尊称。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12月苏联解体20年之际,出版了高老师题为《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近60万字的文选,堪称集老师苏联问题研究之大成。作为当代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苏联问题的一位先驱,高老师的研究贯穿甲子,这不仅取决于惊人的勤奋精神与深厚的学术造诣
正是一年春好时,八方宾朋来相聚。2019年4月25日,雨后初晴的北京蓝天澄碧,纤云不染,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在庄严大气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民心相通分论坛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2场分论坛之一,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7家单位协办,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的130多名外宾出席了分论坛。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民心相通
美国人权外交  在实施“人权外交”的国家中,由于其特殊的国际地位与思想传统,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最为引人注目。“人权外交”一词虽然尚属新生,但作为实践,该种行为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且已成为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美国学者所言:“较之其他任何国家,美国政府更倾向于把外交政策和人权义务联系在一起。”[1]由此,考察“人权外交”背后的推动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
2013年7月23—26日,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江西省人民政府、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13年“理解与合作”对话活动在北京、景德镇和南昌举行。  北京:中国梦也是世界梦  23日上午,主办方举行了简朴庄重的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交流协会会长周铁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全球思维,提出了促进全球共同繁荣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目标理念,从而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中国参与引领全球开放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为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实现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为当前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人类世界未来文明发展走向确立了新航标。  關键
成熟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中美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的卓越范例,是建立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的伟大创举。  一、适应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要求。其一,这是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2009年4月在伦敦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的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对话开幕式发表书面致辞,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