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 新的希望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fe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全国人民都很高兴:免除农业税使得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GDP年增速超过10%,制造业居功甚伟,也直接提升了城市就业水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涨工资,涨得不多,但收入总算增加了一些;金融系统平稳走过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不但没有出什么事而且形成了境外投资者倾力追逐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现象;最值得一提的是股票市场结束了近五年的低迷徘徊终于由“长熊”转为“劲牛”,且“牛气冲天”;外汇储备突破一万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大玩家;中共中央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基本精神,仁政爱民将转化为切切实实的执政行动;……
  要列举的高兴事还有很多,但全国人民肯定也有一些不大愉快和心存疑虑的事,比如说:环境污染和官员腐败的发展势头能不能得到遏制?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社会群体的扶持力度能不能再大些?城市社会治安状况能否明显改善?居者有其屋和病者得其治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让《物权法》快一点颁布让那些聪明诚实勤劳致富的怀有建设祖国“家乡情结”的人踏踏实实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金融当局能不能想出一些新招法让银行系统的过剩流动性和保险系统的资金能够简明顺畅地转化为为实体经济部门服务的货币?能不能让外汇储备不要增长过猛,运用方面的“储蓄漏出”特征也不要太过明显?如此等等。
  2007年,中共要开十七大,因此,这一年肯定会成为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周期的新起点。十七大前将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提出一套新的改革和发展思路做准备并有后续的2008北京奥运相跟随,2007年肯定会是红红火火、忙忙碌碌的一年。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是:(1)GDP年增速仍不低于10%,但更注重结构平衡和成长质量;(2)节能、节水、保护环境能成为政府、企业、居民的自觉行为;(3)A股市场继续保持高企向上的牛市行情,让二级市场的广大投资者切切实实地体验一把财富效应;(4)在创业投资体系和多元化资本市场建设方面采取有力的推动措施用以改变中国储蓄——投资的循环路径,让更多的资金注入能够有效改善国家工业基础的民营高科技企业;(5)银监会已宣布放宽县域经济和农村银行类机构的行业准入限制,这个带有革命意义的以放松金融管制为主旨的决定应当在新的一年里转化为各地方政府和银监局的实际行动,在几个试点省份立即进行实际推进,为在全国的普遍推广提供生动案例;(6)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可进一步放大,中国应当用币值变动这个经济手段市场化手段来有效扭转国际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现状,让中国的可贸易商品结构出现根本性调整,最终朝着由贸易大国转向貿易强国的目标迈进;(7)中国的各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应当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为首务,同时相应加强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如果仍然维持近年来各家银行所做的那样——一方面授信业务权限大幅上收,一方面又喋喋不休地强调风险管控,事实上既解决不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也无法真正提高;(8)中国证券市场同先进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最大差距不在硬件而在软件,证券市场若想在2006年牛气冲天的基础上使其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改善,出路在落实公正性原则和强化透明度上,让优质上市公司的融资和再融资更加便利,让那些毁灭财富的公司和市场舞弊者及贪腐人员得到及时严厉的惩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市场信心;(9)保险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序竞争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仍然过于狭窄,因此应从整顿和放开两方面着手,在资金运用上大小保险公司应享受平等待遇;(10)在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前,中国也应当在金融政策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经验教训总结并形成一个新的金融政策思路,可以认为,在中国过去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部门出现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金融政策失当上找到原因,同理,中国经济发展的绝大多数弊端也都可以运用金融政策加以矫正。可以认为,不论是实现世界一流强国目标、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平衡还是和谐社会的建设,新金融政策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中信银行的成功上市。    近年来,中国总是让全球资本市场惊羡不已,总是让全球资本市场掀起波澜。最近的主角是中信银行,其于4月27日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当天,中信银行董事长孔丹与副董事长常振明坐镇香港,行长陈小宪则留守上海。  这是继中国工商银行之后银行上市“A+H”同时上市的又一经典之作。中信银行本次发行受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和追捧,绿鞋前合计融资规模近54
期刊
编者按:由于缺乏能够被所有人接受的、令人信服的指标体系或者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无论你得出的结论是“热”还是“不热”,似乎都有令人难以驳回的论据。在此情况下,也许我们应该暂时将关于当前宏观经济“不热”或者“热”的争论搁置一边,转而以保障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运行这一所有人的共同目标为出发点,找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瑕疵所在,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才是正解。      张兴胜:用全球
期刊
《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也是我国最基本的一部法律。作为与商业银行相关权益关系十分密切的一部法律,《物权法》的通过和施行,给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带来机遇,也提出了诸多挑战,其对银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将是积极而深远的。为此,除了在本期“特别关注”中加以讨论之外,本刊以“《物权法》时代的中国银行业”作为本期银行家论坛的主题,邀请来自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从事法律实物与理论研究的多位人士,共同探讨
期刊
目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城商行如何扎根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服务于市民,不仅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体现其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增长的法宝。太原市商业银行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减少利润以覆盖损失    如果想了解一个商业银行的运行情况,最常规的办法大概就是看看它经营业绩如何了。一家银行是经营有方,还是工作欠缺,从其经营业绩可一览无余。当记者面
期刊
树立银行监管新思维,重新整合金融监管资源,构建全新的银行业监管体制,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与开放的迫切要求。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迎来后WTO时代,中外银行将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新一轮角逐。更新传统银行监管理念,重新树立银行监管新思维,并构建崭新银行监管体制,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至关重要。    银行监管之特质    银行监管是政府经济
期刊
在当前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结合县域经济实际需求,缩小经济发展中金融供需的不平衡,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县域经济金融工作的重点。    历史沿革和经济体制等诸多制约因素造成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于总体经济发展,但是,在当前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金融支持力度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此,结合县域经济实际需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期刊
昆明市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部分地具备现代商业银行的成功要素——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让行长杨槐璋与他的同事们对实现三步走战略充满信心。    2007年4月9日,昆明市商业银行杨槐璋行长陪同云南省领导前往东南亚考察归来。虽然疲惫,但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喜悦的神情,因为此行他更加坚定了昆明市商业银行的“三步走”战略。此前杨槐璋就曾多次出访东南亚,并早已将昆明市商业银行的目标瞄准了东南亚,然而此次他却有着从未
期刊
主持人语:2007年三月“两会”的召开使得诸如设立外汇投资公司、利率调控、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升值、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村金融改革等问题复又成为人们当前议论的焦点。在中国金融改革中,银行业改革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早已毋庸置疑。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已经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再发展到分业和混业的高级阶段—专业化经营相比,中国银行业刚刚处在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过渡阶段。这也预示着中国银行业未来在参
期刊
同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人,從他们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出两国中央银行层面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  笔者:副行长先生,我们了解到巴西中央银行以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此我们很感兴趣。您知道,我们中国人民银行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各国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还不多,能不能就这一点谈谈您的看法。  斯瓦茨曼:的确,目前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
期刊
长期备受关注的中国农村金融问题,随着中央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又成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中最热门的话题。2007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银监会也为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出台相关政策,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所有这些都表明政策面正在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进行努力。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实际取得的成果显得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在未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