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巴西货币政策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人,從他们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出两国中央银行层面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
  笔者:副行长先生,我们了解到巴西中央银行以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此我们很感兴趣。您知道,我们中国人民银行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各国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还不多,能不能就这一点谈谈您的看法。
  斯瓦茨曼:的确,目前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还不多,新西兰中央银行是第一个采用的,巴西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最早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之一。
  你们也许知道,从1994年到1999年,巴西采用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名义目标维持了几年时间,直到1999年,巴西发生了货币危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被迫取消,此后以什么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当时,巴西中央银行也考虑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模式。但是我们看到墨西哥货币危机发生后,墨西哥采用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制的实践并不成功,因此,我们转而选择了通货膨胀目标制。
  可是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当时也面临许多困难,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适应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础设施:缺少相应的专家队伍,缺少对通货膨胀预测的技术,以及如何和公众沟通的经验。特别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毕竟是很新的东西,如何让市场知道我们的看法及我们会为此做些什么,这些都是巴西中央银行面临的考验。
  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在中央银行内部设立了专门的研究部门,为通货膨胀目标制提供技术支持;在向公众传递我们的预测判断上,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做法,每个季度都发表中央银行关于通货膨胀预期的报告;同时,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会议纪要也在会议后的一周公布,并且在公布时字斟句酌,十分小心。
  交流是双向的,我们在向公众公布我们的看法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市场上的各种预期;我们用多种模型去分析私营部门对通货膨胀的判断,同时也召集私营部门的经济学家开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我们也把市场判断加以归纳,每周公布一次市场预期,让市场传递他们的预期。
  在操作实践中,在通货膨胀目标体系下,中央银行面临着时时干预外汇市场的压力,而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捍卫汇率水平有时是和通货膨胀目标相矛盾的。但是既然确定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我们调节利率围绕的就是通货膨胀水平,而不是为了调节汇率水平。
  总体情况看,巴西央行实行同行膨胀目标制的实践效果还不错。这几年,虽然通货膨胀的实际水平还高于我们的目标,但是呈现出了逐渐下降的趋势,2005年通货膨胀率是5.7%,预计2006年和2007年大概会达到4.5%的水平。
  笔者:贵国这几年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2005年通货膨胀率是5.7%,但过去几年雷亚尔却升值了30%,这似乎是个矛盾,如何看待雷亚尔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情况?如何解决货币内外支付能力的不一致性问题?
  斯瓦茨曼:首先,我们要对名义汇率升值和实际汇率升值加以区分,这两者相互关联,但表象不同。从2003年开始,雷亚尔的升值对巴西的对外贸易冲击很大,导致外贸顺差减少了。但在另一个方面,雷亚尔升值使得巴西的主权债务风险下降了,一年期主权债的价格从过去的Libor加350点降到220~230点左右,反映了外国投资者愿意购买巴西主权债,资本流入的增加弥补了贸易流入的减少。影响汇率升值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外汇多了,导致名义汇率上升;另一个,由于通货膨胀,也导致实际汇率升值。由于国内存在通货膨胀,雷亚尔实际汇率升值,因此我们要判断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实质影响有多大。我们看到,尽管雷亚尔升值,但我们的出口仍然上升,贸易顺差会有所下降,估计会从440亿美元降到400亿美元,但从主权债的价格上,可以看出外部仍对雷亚尔抱有信心。
  巴西的货币政策是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只要汇率变化没有伤害到实体经济,就只能任由汇率的市场变化。而另一些国家,如俄罗斯、阿根廷等,他们为保护对外经竞争力,力图保持很低的名义汇率。但是由于国内利率水平较低,通胀上升,导致实际汇率升值。
  笔者:在巴西的商场到处可见消费信贷。如一条裤子、一件衬衫的价格标签上,通常标明“3×**雷亚尔”的字样,表明一条裤子、衬衫也可分三次付款购买,这是否表明消费者过度借贷?对此该如何管理?
  斯瓦茨曼:在巴西,任何信贷行为,只要进入金融体系的,就有紧密的跟踪统计。在巴西金融体系下,对消费贷款有专门的检查,主要是为了防范风险,主要看其风险拨备是否充足。
  至于您所说的这类消费贷款在巴西消费贷款中占比很小。在巴西,消费贷款占GDP的比重仅为3.1%,说明巴西消费者不存在过度借贷的问题。目前,也出现了有人以工资收入做担保来取得贷款,无论如何消费信贷的风险值得我们警惕。
  后记:2006年4月3日,我们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团在巴西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时,利用会议间隙,专门拜访了巴西中央银行副行长亚历山大·斯瓦茨曼先生,以上文字就是当时的对话内容。
  参加这次拜访的代表团全体成员除笔者以外,还有人民银行驻美州代表处首席代表蒋锋,总行国际司中央银行处负责人曹莉,开发机构处负责人卜郁,总行办公厅王靖国,曹莉做的翻译。
  拜访是在巴西中央银行贝洛奥里藏特分行的十一层、副行长先生的临时办公室内,他也是来此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的。贝洛奥里藏特这座城市,建设在丘陵之上。分行大楼座落在一片山坡上,灰色的主体建筑,茶色的玻璃窗,外观古朴而又庄重。
  窗外,远处一片翠绿的山坡上,绵延地矗立着幢幢白色的高楼,楼群被成片的红色屋顶的别墅群隔开,天很蓝,真的很蓝,是北京难以见到的清纯的蓝。蓝天下的白云,悠悠地飘浮着。
  副行长的个子很高,秃秃的头顶已无一根头发,戴着一幅白色的无框眼镜,白衬衫配着蓝底花格领带,讲话时,常习惯性地把手放在脑后,时而向上仰头。
  对他的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我的理解是:货币对内对外支付的不一致性。如果在通货膨胀率高,外汇又短缺的情况下,货币对内对外一定会同时贬值,在控制通胀的情况下,由于本币利率高,会吸引外汇流入,由于控制下的通胀率下降,人们对本币信心的增强,也会吸引外汇流入。同时,由于对外部门的发展,贸易顺差,外汇也会多。外汇充裕了,本币升值就不可避免。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其他文献
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物权法》是一部民生法、民权法,也是一部金融创新的促进法。我主要谈四点看法:  第一,《物权法》完善担保物权立法有利于促进银行业稳健快速发展。我国现行担保制度存在一些对金融发展不利的因素,主要是:(1)法定担保物范围太窄,动产的担保价值无法充分发挥,造成了金融资源浪费,增加了中小企业和农民融资的难度;(2)偏重于不动产担
期刊
我想从私人银行——这一银行新兴业务的角度出发,首先谈谈《物权法》中有关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定对信托业务的影响。我国目前的信托业务基本上都局限在资金信托领域,其他财产类型的信托很少见,比如在海外常见的不动产信托在我们的实务中就很难操作,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登记问题不解决,信托财产的所有权问题就不明晰,信托的效力就难以实现。《物权法》明确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问题,这意味着我国
期刊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中信银行的成功上市。    近年来,中国总是让全球资本市场惊羡不已,总是让全球资本市场掀起波澜。最近的主角是中信银行,其于4月27日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当天,中信银行董事长孔丹与副董事长常振明坐镇香港,行长陈小宪则留守上海。  这是继中国工商银行之后银行上市“A+H”同时上市的又一经典之作。中信银行本次发行受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和追捧,绿鞋前合计融资规模近54
期刊
编者按:由于缺乏能够被所有人接受的、令人信服的指标体系或者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无论你得出的结论是“热”还是“不热”,似乎都有令人难以驳回的论据。在此情况下,也许我们应该暂时将关于当前宏观经济“不热”或者“热”的争论搁置一边,转而以保障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运行这一所有人的共同目标为出发点,找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瑕疵所在,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才是正解。      张兴胜:用全球
期刊
《物权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也是我国最基本的一部法律。作为与商业银行相关权益关系十分密切的一部法律,《物权法》的通过和施行,给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带来机遇,也提出了诸多挑战,其对银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将是积极而深远的。为此,除了在本期“特别关注”中加以讨论之外,本刊以“《物权法》时代的中国银行业”作为本期银行家论坛的主题,邀请来自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从事法律实物与理论研究的多位人士,共同探讨
期刊
目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城商行如何扎根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服务于市民,不仅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体现其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增长的法宝。太原市商业银行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减少利润以覆盖损失    如果想了解一个商业银行的运行情况,最常规的办法大概就是看看它经营业绩如何了。一家银行是经营有方,还是工作欠缺,从其经营业绩可一览无余。当记者面
期刊
树立银行监管新思维,重新整合金融监管资源,构建全新的银行业监管体制,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与开放的迫切要求。    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迎来后WTO时代,中外银行将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新一轮角逐。更新传统银行监管理念,重新树立银行监管新思维,并构建崭新银行监管体制,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至关重要。    银行监管之特质    银行监管是政府经济
期刊
在当前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结合县域经济实际需求,缩小经济发展中金融供需的不平衡,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县域经济金融工作的重点。    历史沿革和经济体制等诸多制约因素造成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于总体经济发展,但是,在当前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金融支持力度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此,结合县域经济实际需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期刊
昆明市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部分地具备现代商业银行的成功要素——管理、创新与价值创造,让行长杨槐璋与他的同事们对实现三步走战略充满信心。    2007年4月9日,昆明市商业银行杨槐璋行长陪同云南省领导前往东南亚考察归来。虽然疲惫,但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喜悦的神情,因为此行他更加坚定了昆明市商业银行的“三步走”战略。此前杨槐璋就曾多次出访东南亚,并早已将昆明市商业银行的目标瞄准了东南亚,然而此次他却有着从未
期刊
主持人语:2007年三月“两会”的召开使得诸如设立外汇投资公司、利率调控、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升值、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村金融改革等问题复又成为人们当前议论的焦点。在中国金融改革中,银行业改革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早已毋庸置疑。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已经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再发展到分业和混业的高级阶段—专业化经营相比,中国银行业刚刚处在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过渡阶段。这也预示着中国银行业未来在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