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老师要充分利用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可融学习与实践于一体,效率更高。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有规则的,利用一定的习题进行训练是必要的手段,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自主学习,驱动内因奠基础
  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内因也是对学生的尊重。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汲取教材知识的“主动者”。新时代的教学方式都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像网络“微课”的利用,“翻转课堂”的推行,都比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以提前对课文内容作细致的了解,利用工具书扫清课文的阅读障碍,利用网络手段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广泛查阅,以利于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经过自主学习阶段的准备,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具目的性,参与学习时可以有效质疑,学生如果能与老师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疑难,那么自身能力的提升就很简单。
  如苏教版八年级下《范进中举》一课,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利用网络资源对小说的背景进行了查阅,对“科举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样对文章主题的解读更深一层。小说就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如果学生能够从对人物的描写中概括出当时的社会形态,就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小说。学生大都比较喜欢阅读小说,这正是学习小说的有利因素,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小说的方法,如从小说的三要素切入分析,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理清楚这些,小说的主题便很容易概括。
  像《范进中举》一课,题目已经高度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只需分析其情节即可。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只要做好“范进”中举前后衣食住行的比较,以及“胡屠户”和众乡邻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就可以概括出小说反映的主题。只要学生掌握方法,自主学习就能有所收获。
  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求双赢
  经过自主学习的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浅显的认知,也筛选出更多的疑难点,此时便需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合作探究可以激活思维,学生在交流和思辨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自主学习中,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尽相同,所搜集的材料也不太一样,经过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的信息量都得到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将更到位。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求老师要放下身段,倾听学生的见解,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在老师的“请教”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深入研究课文内容的热情。
  如《范进中举》一课,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以明晰“范进”在中举之前和中举之后生活的变化,老师要引导学生做更深入的探究。以“胡屠户”和“范进”的改变为例,讨论这两个人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范进是贬低谩骂;中举后,胡屠户对范进是敬畏夸赞。由此可以看出,“中举”二字对胡屠户的影响之大。再看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漫骂,只能是唯唯诺诺:“岳父见教的是。”中举后,立刻变了口气:“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多,这六两银子,老爹拿了去。”运用对比手法,使范进的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学生在讨论分析时,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科举制度,进行深入研讨,尤其是文中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学生在讨论时,思维更加活跃,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
  三、强化训练,潜移默化提能力
  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要看学生学了什么,还要看学生是否会用。检验学生的运用能力就是每课之后的小练习,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如何,要靠做一做、练一练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字音、字形要正确把握,关键词句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需要分析学习,之后在课堂反馈题中要对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测。因为有习题检测,学生在学习时更有目的性,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习惯,对学习更上心,实践运用能力不断提升。
  如《范进中举》一课,在检测反馈中“桑梓(zǐ)”的读音错得最多,其原因一是学习时不够细致,二是平时不注意积累。在能力训练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写小作文:以“范进上任之后”为题目,给出合理的想象,最好用上讽刺手法。通过写作,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进行整合,有效形成能力。练习要跟上每天的学习,及时强化训练才能对学生掌握的内容查漏补缺,保证学生每天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我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通过开发山区农村丰富的水能资源,替代农村居民生活燃料,减少农村薪柴、煤炭、秸秆等消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型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个道理,建筑的设计最能说明: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布白重要,书法如此,建筑如此,艺术上更是如此。  宗白华指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
什么叫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如果你仔细观察各种学习方法,它们天天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作用,产生着明显不同的效果。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在同样老师的指导下,用的是统一的课本,学习也都很用功,甚至基础也都差不多,可是不久,就会出现明显的差距,其中一条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同。  例如上课前,有的学生搞预习,但预习的方法不一样,有的像看小说一样,就是发现了问题也不爱动脑筋,等着老
文言文乃中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之滥觞,因此简易、简单、简陋的学习方式就会愈加令学生乏味厌倦,因此另辟蹊径自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就抛砖引玉——借助诗歌导入课文;以逸待劳——展示地图剖析文章;刨根问底——书写甲骨引申字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分析。  一、抛砖引玉——借助诗歌导入课文  一般情况下,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导入课文,倒也未尝不可,可总觉得是白开水加面包,虽能填饱肚子,但毕竟少了让人回味的感觉
摘 要:从学生所生活的实地出发,结合当地具有特色的地理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需求是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地理课堂的本质追求。努力整合当地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课堂,使得地理知识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地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录载武德六年(623)进士四人,可补充明法科卢医王,制科甄庭言。
作为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以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沿着那字字珠玑的古诗文,我们要感受古代先贤文人的人格、气质、风
高明老师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设计的构想与实施》一文中这样解释少教多学的概念:“少教多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教师的“多教”转变为学生的“多学”。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具弹性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具有科学的学习方式、思维品质和较高的自学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更好、更有效,学生学得更多、更主动,在师生互动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
《任光禄竹溪记》是明代中期唐宋派领袖唐顺之的名篇,但是,其题中主人"任光禄"是谁,至今流行的文学史、古文选本及高校教材中多说"待考"或"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