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拟行路难》中“布白”的艺术魅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因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型之内,空白要分布适当,和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个道理,建筑的设计最能说明: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布白重要,书法如此,建筑如此,艺术上更是如此。
  宗白华指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他们各自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留白,使得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物理绝缘,自成境界。
  朱光潜也说:“美是孤立绝缘的艺术形象。”
  鲍照的《拟行路难》就是这样一首擅长空灵的艺术佳品,一首布白适当的诗歌明珠。
  诗是这样的: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其区别于其他学科,是以比喻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本诗当然也是如此。起笔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很明显,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水”流的长远,是由“水”的多少决定的;是平坦无阻还是一路颠簸?这是本体。至于喻体即比喻人生的什么,作者并没有说明,而是采取了“布白”的方式,给读着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当读者在欣赏、吟咏这首诗的时候,结合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探究作者的生平和命运,进行作品的二次生成,自然就能理解。当读者结合鲍照的经历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明确感受到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出身门第高低贵贱不同的人,“水”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地势”高的“水”走的远,“地势”低的“水”走得近,就好比“门第”高的“人”爬上高位,“门第”低的“人”沉沦下僚,“出身”贵的人走得顺,出身“贱”的人命运坎坷,并由此看出当时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导致的悲愤抑郁心情。正因为曲笔的使用,“布白”的运用,寄激情于平淡,才给读着留下思考的空间,否则,就会显得直白,对诗味造成伤害。
  接下来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灵深处。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高声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自己,“举杯”“断绝”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之歌声。这里诗人有意“布白”,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而是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这种口吻和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以及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尾,作者本想吐露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和石头,不可能没有感情,比较而言,诗人的心性比一般普通人更为敏感。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没有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怒,已极度膨胀,随时都有可能“井喷”。必须尽情宣泄,必须放声歌唱。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宣泄,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反动的门阀制度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的地步了。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沉郁不舒,这正是“布白”之功。
  这首诗托物寓意,欲言又止,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从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来说,本诗迂曲婉转,虚实结合。“布白”的存在,使得本诗充满艺术的张力。
  难怪清代沈德潜评价本诗说:“妙在不曾说破。”
  ★作者单位:湖北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是初中学习中重要且有难度的学科,学习物理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研究总结的过程,因此,没有很好的创新性思维很难将其学好。并且,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的学科,教师无法做好实验教学,学生的物理学成绩就难以提高,而做好实验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了解了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将创新教育运用到课堂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学习
温州水电发展遇到了剩余资源少、政策处理难、生态环境要求高等因素制约。通过编制水能规划、加强建设管理、加大技术改造、注重生态保护等措施,保持水电可持续发展。
怎样让人文精神渗透语文课堂?语文课的人文精神教育,就应该在"渗透"上下功夫。所谓"渗透"就是要将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精神自然而合理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润物无声终须细。下面,笔
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保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保山市掀起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电站建设高潮、水电事业空前发展。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建设现
机械液压调速器是水电站普遍采用的调速装置。由于属老式产品而且科技含量较低,已不能满足水电站科技进步的要求。为适应农村水电技术现代化的技术要求,在技术改造中采用步进式
[本刊讯]2007年9月4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审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德铭介绍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实验的形式,通过补充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展开自主钻研,注重对化学实验方案的创新,使化学实验教学更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099-02  DOI:10.1665
《后汉书·皇后纪·明德马皇后》记载:“每于侍执之际,辄言及政事,多所毗补,而未尝以家私干。(欲)[故]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一直是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将知识传授与美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
我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通过开发山区农村丰富的水能资源,替代农村居民生活燃料,减少农村薪柴、煤炭、秸秆等消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