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qwertyui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几个重大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以农业为侧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城乡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以转变经济发辰方式为契机,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蹦镇区域布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化城镇化成本,增强城铗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其他文献
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农民权益保障、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框架,是“三农”研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课题。鉴于此,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定于2012年月12月联合举办“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讨会”。本次会议也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0周年院庆的系列活动之一。
本文使用2004-2009年河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广义矩方法研究了农户粮食储备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农户粮食产量、人口数量等因素后,农户粮食储备量主要受到真实利率、粮食价格、上年粮食储备量、非农收入等变量的显著影响。
本文利用微观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金融危机冲击前后的面板双重倍差(panel-DID)模型,考察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有涉外经济业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造戍了直接冲击,使得农村劳动力在这些行业的非农就业人数减少、劳动时间缩短;但是,研究并没有发现金融危机冲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所产生的持续性影响;在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时,受教育程度较低、从事工资性劳动、就业地点在外省的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更容易遭受失业。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户调查法获取了重庆市4个农村居民最集聚区的578户农户数据,基于农户共生理论,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认知及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农户非农化程度的增强,影响集聚区农户的共生因素沿“生存一经济发展一社会心理”这一方向转移;②集聚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意愿普遍较高,其中,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农户的居民最共生意愿最高;③“同类农户资源共享,异类农户资源互补”的农村居民集聚理念已成为共识,体现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居住需求和未来发展诉求,总体上表现为空间、物质和信息的共享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让政府棘手、让百姓头疼的问题,然而在不知不觉中,作为生产者的农民“独辟蹊径”,找到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这就是被叶敬忠等称作的“巢状市场”。它通过特定生产者生产出来的高质量农产品与特定的消费者直接联结,并具有以下特点:不同质量的产品价格不同;附加值的分配模式不同;对利润的使用不同;资源基础不同;流通方式不同;农民的角色不同。巢状市场的建立不但回应了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做出了新的尝试;从更深的层次上,巢状市场的发展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路径。农民在中国农
“十一五”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展望“十二五”时期,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提高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推动等因素的作用,农产品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环境继续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的方式继续变化,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分化继续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利条件增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将加快,基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体系将不断完善
2010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具体表现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且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上述成就,得益于“三农”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农业发展环境继续改善。同时,农村改革在若干领域取得新进展,农村社会事业继续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产品贸易逆差急剧扩大,农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等问题。展望2011年,中国农
本文基于1990~2008年国际市场大米月度价格数据,运用ARCH类模型分析了国际大米价格波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发现,国际大米价格波动存在一阶ARCH效应和“杠杆效应”,库存的结转作用是这两种效应存在的原因,即正向价格冲击使库存持有者减少了库存,减弱了其缓冲下期价格波动的能力。另外,分析还发现,WTO谈判所带来的贸易自由化、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以及美元的贬值加剧了国际大米价格波动。
本文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11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微明层面对农户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概率和缴费金额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农户参加新农保概率越低;在参加新农保的农户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倾向于支付更高的缴费金额;新农保政策中的“捆绑条款”对外出务工农户的新农保缴费金额具有积极影响,而对经济条件不好且养老负担较大农户的新农保缴费金额存在负效应;家庭养老负担和教育支出压力是制约农户新农保参加概率和缴费金额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东部地区农户
本文引入一个社区主导型草地共管案例,在概括说明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地实施这一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并试图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影响其内在机制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共管是一种有效的草地资源可持续管理模式,它促进了牧民增收、草地资源的保护和社区治理的改善,提高了牧民的生态意识。在草地共管的机制形成和成功实践中,社会资苓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包括传统文化、社区制度、社区组织、社区信任、民间规范和社区联系等在内的社会资本有利于草地共管的认同机制、制度安排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