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作文教学设计一例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本设计针对尚未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全面体现了这一目标。
  A.教材说明:
  《清兵卫与葫芦》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通过对具有独特审美能力、酷爱葫芦,但遭到父亲和教员严重扼杀的清兵卫的形象刻画,体现了要尊重自由的个性的主张。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则要求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B.教学设计:
  一、目的要求:
  1. 培养正确面对挫折,笑对漫漫人生的心态。
  2. 了解续写的基本要求。
  3.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注意写好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展开丰富想象,设计合理情节。
  三、教学难点:写好细节,写出人物性格。
  四、时间安排:共1课时。
  五、预习提纲:读熟原文,根据课本的写作提示和要求,写好草稿。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表教学法等。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昨天布置预习第80页的写作,现在看看大家写得怎样。
  2.引入新课:这节课就让大家展示一下昨晚辛勤劳动的成果,并且共同探究一下怎样写好续写之类的作文。板书题目: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3.教学新课:
  ⑴讲解“续写”:续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给你一个文章开头,要求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二是给你一篇作品,根据全文内容,顺着作品的结尾增加情节另写一篇。不论哪一种,都要注意跟提供的材料衔接自然,保持一致。(板书)
  ⑵除此以外,你对这次续写的要求还有怎样的理解?指名根据课本提示概述写作要求,老师继续板书要点:合理想象,富有创意;写好细节,形象鲜明。
  ⑶大家是否按这个要求写作的呢?哪个同学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时间有限,请抓紧举手。同时请大家做好笔记,准备评议同学的发言和作品,包括优点和缺点。举手自荐朗读自己习作。
  ⑷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⑸先举手自荐、后指名(没举手的)评论:朗读和作品中的优缺点,注意本次习作的三个要求,可自定或由老师指定评论一个或几个方面。老师对没举手的同学的发言要特别注意发掘其闪光点,鼓励其主动发言,如:看,答得多好,这个评语多中肯!以后可要主动回答哦!
  ⑹指名让没举手的同学朗读自己习作全文或片断,大家注意其有哪些优点,准备评议。
  ⑺讨论,自荐或指名让优等生指出朗读或文中的可取之处。
  ⑻老师总评,鼓励:包括朗读、原作的情节、细节和人物性格、学生的评议等方面,要挖掘优点加以表扬,并揭示构思巧妙和描写细致之处,有必要可范读片段。
  ⑼自荐概述自己的不同思路,师生评议,老师板书其情节要点,提示注意结局力求积极乐观——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自己要努力,不要轻易放弃。
  ⑽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同学讨论,或老师解答。
  ⒋巩固新课:
  ⑴强调要求:①续写要与原文衔接自然,主要人物和主题与原文保持一致,但每篇习作的情节、性格、结局可各不相同(板书);②要大胆想象,富有创意,但要合理,给人真实感;③要写好细节,使人物性格鲜明。本文要求写小说,所以还要设计好情节结构的四个阶段。
  ⑵各自修改习作,并与同学、老师商讨。
  ⒌布置作业:修改草稿,誊写清楚。
  C.设计亮点:
  这节写作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本化、多元化、综合化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吻合新课标强调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
  1.学生为本,精讲多练。老师讲解少,而把时间交给学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既引导学生自荐参加讨论,又指名让一些胆量小、基础差或懒惰的同学发言,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有发言锻炼、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既照顾了尖子生又没丢下中下生,特别是让优等生评议后进生的优点,可谓一箭双雕。
  3.教法灵活,形式多样。综合运用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表教学法,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对比中提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运用发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观点,各抒己见,能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
  4.充满激励,催人奋进。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发言,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巧妙设问,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做好笔记,既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又能避免学生评议时无话可说。
  6.教书育人,潜移默化。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保持乐观心态。
  
  张宏继,教师,现居广东五华。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使文本更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课堂教学上,一改过去沉闷的灌输式教学,倡导自主的、合作的、互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新课改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一个一直在一线努力实践着新课改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多媒体辅助
剑锋  门,在我背后隐然作响  我回头,只感觉到一阵风,从暗处  悄然袭来。似乎只有门的形象  存在。为你命名之后,梦  就经常游走于水與火之间  剑锋的两刃相遇而不相见  看不见的仍是那  握剑之手  岩石  岩石的梦是静谧的  在暗流涌动的湖底  光滑柔软的绸缎轻轻展开  遮住了岩石赤裸的身体  天风拂过湖面,滋养湖底的岩石  使他皮肤调柔,腠理致密  岩石上的离离水草  如美少女的长发在风中
看了《玉米地》,就想起了《红高粱》,因为看上去有几分相似,写的都是不合理法的性关系,写的都是大自然中的性行为。或许有的读者会因此觉得这篇小说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自然,《玉米地》很可能难有《红高粱》那样的经典价值,但是它却绝非某种小说套路的简单模拟,而是颇具微言大义的风范,于不动声色中揭示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应该说,人的本能欲望之于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两篇小说的共同点。但是这种本能欲望必然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写道:“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开放的视野、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如何提高?拓宽中学生阅读的视野,把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加强课外阅读是一条必要的途径。  然而,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笔者日前对我校初二、初三两个年级的各100名学生进行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入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话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阔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悠然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不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而其诗尤以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他的此类诗又能给人一
光线追逐草叶,探寻山脊的尺度  一棵老树隐藏起千年的脸  黑暗中,万物孕育的语言  从未有过边界  人群的缝隙间是死亡在穿梭  摇晃青褐色的身影  被夜阑遮掩的词,只看见  泪水在池子里種植莲花  而一朵花要被什么蛊惑  才能置换来一段偶遇?  要有什么样的勇气  才能妄想在词语中安居灵魂?  光线是太阳掉下的流苏  被暗夜尽数捡拾  睡眠之外,空着的一半床褥  是对峙,更是对我的嘲弄  折杨柳 
新时代的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及个人尊严。老师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些,我认为最基本的是心中必须有“爱”。  爱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在当代主要体现关心、信任、保护、理解、尊重、期盼、宽容等。爱心是教师道德的灵魂。实践证明,教育的爱的确能给予做错事的学生以改过自新的勇气,能鼓励学生说出满意的答案,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存
从近几年教学和阅卷中看出,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类作文不多;中等程度的作文雷同题材多;审题不清,不符题目要求;缺少真情实感,无病呻吟;没有文体感,选材视野不开阔;立足点不高,思考不深。究其原因,我认为他们生活阅历较浅,接触面窄,经验不多;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思想情感贫乏;加之学业负担重,忙于应付其它学科。这种情况下,初三阶段的作文教学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做:    一
语文课要把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除了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充分地备课外,我觉得老师教学的语言美是个关键。  美在文采风流  语文课,除具备与其他课程一样的话语明确、精准的共性外,语言还要有文采。比如,在教《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前,教师可巧妙地选用下面精美语言来导入新课。  如:什么是文学?  庭前花开花落,天空云卷云舒,你觉得真好,这就是文学;  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你觉得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而且要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面对综合性如此强的复杂的教学实践,语文老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心理学规律指导语文教学,更容易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充当心理辅导师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