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因感悟的积累而结果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读书成为习惯,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关于读什么、怎么读,千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人常说“为学当先立宗旨”“开卷有益”“學贵心悟”“学以致用”……
  为什么用同样的时间,读同样的东西,收获却不同?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没用心去感悟。
  我赞美读书要蘸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去品味、感悟,如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张载的“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只有让读书的感悟融入自己的血肉与精神,才能取其精华化作自己的智慧。
  我赞美读书就是读自己、陶冶自己,一个读懂自己的教师,才能读懂自然的美好与人类的道德,才能读懂自己肩上的责任。
  我赞美教师静静地阅读,为课堂、为社会添几分书香,添几分人文涵养,添几分和谐厚重。但静静地阅读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一名教师把他个人的志趣融于时代洪流中,他的阅读才有价值。
  我赞美教师博览群书,但是,要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加以辨别(一个自己知道读什么的教师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读什么)。否则,“不加辨别地读书,是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读得越多,越是一片狼藉”(陈四益语)。
  我赞美读书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只教不读则流于浅薄,只读不教、不实践则为纸上谈兵。
  我愿“心中的志趣”“静静地滋养”“毅力的耕耘”“感悟的积累”能化作让读书成为习惯的小舟,驶向由“学会”变为“会学”的时代潮流,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心爱的学生,为了我们为之奉献的教育事业。
  (选自赖纪根编《中学语文名师成长感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改动)
其他文献
摘 要:語文园地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设计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语文园地学习既快乐又高效,进而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园地 教学策略 方法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48  语文园地位于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不重要,学习积极
2017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恢复全省统考(我省一线语文教师习惯将其称为“新中考”),虽然我市的一线老师在考前做了各种应试准备,但考试的结果依然让大家颇为意外和震惊,这一点从《2017年南平市中考情况分析及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等相关材料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整份试卷要体现与高考接轨,可是步伐不宜迈太大”;“‘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文化常识’突然纳入中考,显得突然”;“强调初中教师命题的话语权,初高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推出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旨在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升理性思维水平。“思辨性阅读”理念的确立,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现状,激发学生对具有人文价值、理性哲思的文章展开思辨。笔者结合在以学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培训活动中的一堂展示课,对教学实践做一些总结。  一、教学设想
现如今,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的气氛不再沉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构建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课堂活力的保障  “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上这个学科的老师因而喜欢上这个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无形之中会影响到学
2009年,中国台湾学者赵镜中在描述台湾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变化时曾说:“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5期)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的概念,并且阐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即围绕同一个议题,多文本。此后,“群文阅读”这一概念便被广泛使用。  群文阅读
于漪老师说:“教学生学习古诗词,不能降格为技能技巧的分析,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她的话一语中的,直指当下古诗词教学重技能技法、轻阅读感知的现实。教师在技法训练上费尽心思,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理解水平。古诗词该如何阅读?又该从哪里开始阅读?于漪老师又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画。”“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古诗词
古诗鉴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古诗鉴赏教学水平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感知文化的韵味具有重要作用。古诗中蕴含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古诗鉴赏教学需要让学生欣赏古典文化之美,提高古诗的欣赏能力,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但是,在当下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古诗鉴赏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要提高古诗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仔细分析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朴素的教学方法,在小说教学中也不例外。小说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审美的过程,作为课堂中的主导,教师必定要把握好审美的视角,必然要引领学生对小说文本进行朗读、吟诵,其过程既是语文的,又是美学的,也是哲学的。  一、“读”出本味,优化小说课堂教学  现在,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新”,追求“开放性”阅读,忽视了对文本的朗读,更别提诵读了。然而要上出小说的本味,就不能脱离
散文阅读无论是理清结构思路,把握文章文眼,还是品味散文语言,欣赏语言风格,或是赏析文章意境,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散文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在《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时要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阅读。  一、透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五情发而为辞章”“文质附乎性情”
“技近乎道”是庄子的话,意思是高超的“技”差不多已经接近“道”了。庄子的学说属于“国学”,但“国学”这个概念却并没有庄子或《庄子》那样久远的历史。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观念中,中国人通常以“天下”描述居处的这片土地。降至晚清,国门洞开,乃知世界之大,赤县神州不过万国中之一国。近代,坚船利炮攻击的是“天朝”的肉身,西方学术占领的就是我们的头脑。浸淫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怵然惕之,“国学”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