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fan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有效评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估算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教学实例;估计意识;有效评价;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以《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算单位“千”,初步体会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 通过数学活动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具:同桌一张数量为100的方格纸,印有计数器的纸一张。
  教具:10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小朋友,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瞧,是谁?它要带我们去商场看一看。
  在商场中,QQ看到许多漂亮的商品,请选择一件你喜欢的商品向大家介绍它的价钱。(学生边说教师边将表示价钱的数板书在黑板上。)
  2. 这些数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一)认识计数单位“千”
  1. 课件出示一个方块,问:这是什么?(正方体)是的,正方体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这里有几个?(板书:一)
  2. 数一张100个方格的纸。
  那么你手中那张纸上会有多少个正方体呢?
  (1)同桌合作数方块计数卡
  (2)学生汇报数的方法
  教师边听边小结(如问:一行10个,一个一个数,几个一是十?十个十个数,几个十是一百),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 认识1000。
  师:那么1000个正方体会是这样的几张呢?
  生说师贴出10张方格纸,边数边将这10张贴成一个正方体。
  师:我们现在是几个几个数的?几个一百是一千?
  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也可以说:1000里面有( )个一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更大的计数单位——千。
  4. 发现10进制关系。
  齐读3句话,问:在刚才的数数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是啊,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了个、十、百、千之间它们的进率都是10)
  (二)读书、写数及组成
  过渡语:好能干的小朋友,咱们的企鹅QQ好朋友也利用正方体出了几个题目考考我们,敢挑战吗?
  1. 课件出示:256个方格。
  问:这里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是啊,2个百、5个十、6个一组成了256)
  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你会读、会写吗?256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2. 课件出示:560个方格。
  师:你能将这些方格数量在自己的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并写一写、读一读,说说它的组成吗?
  反馈,(生说师板书在黑板的计数器上)。并问:0不写行吗?(强调占位)
  3. 課件出示:704。
  师:想象一下704个方块的样子。——课件出示。是这么多吗?
  你能写出704吗?用手指在桌子上写一写。你是怎么写的?(生说师板书:704)
  4. 小结读写法。
  (1)读法
  老师把你们已经认读过的数都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再轻轻地快速地读一遍。
  想一想,我们都是怎么读这些三位数的?(都是从高位读起,在百位上就读几百,在十位上就读几十,在个位上就读几。(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指着数引导:这些数字都在百位上,我们就读——)
  陈老师还发现了一件事:这些有零的数,你们在读时,有些读出零,有些却没有。想一想,读出零的数有什么特点?不读的呢?
  (2)写法
  师:写数也是一样,从高位写起,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三)数数和认数
  过渡语:真棒,我们已经会读数、写数了,那你会数数吗?
  1. 借助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数。
  A. 一个一个地数,从187数到204。
  独立数,齐数。
  2. 一个一个地数,从985数到1000。
  独立数,指名数。
  问:当数到999时,再加一颗珠子,计数器是怎么变化的?
  3. 十个十个地数数,从760数到820。
  独立数,指名数,开火车数。
  三、感知“一千”的大小
  师:1000这个数我们认识了,生活中1000到底有多大呢?你想来感受一下吗?
  1. 师出示100粒绿豆放在塑料瓶里,想想500粒约有多高?(出示)那么1000粒会有多高呢?(想象,再出示验证)
  2. 出示100粒红豆,1000粒红豆有多高?
  3. 同样都是1000粒,它们的高度怎么会不一样呢?(是啊,虽然它们的数量相同,但是形状、大小不同,感觉就会不一样。)
  4. 想知道1000个人站在一起的感觉吗?——课件出示。   (1)我们一班有多少人?(45人)我们把它看成50人,每天都到操场上做操,排成2队。回忆一下这种站两队的感觉。那么100人会是几队?想象。200人呢?400,600,800,1000已经到操场的哪了?
  (2)看幻灯片验证。
  四、巩固练习
  过渡语:学到现在,充满智慧的题目来了。数轴上数数,从500数起,往后数,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
  五、课堂总结
  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这节课学得开心吗?
  教学反思:
  《千以内的认识》是从“百”跨入“万”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也是基础点,是学生接触大数的一个敲门砖,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为以后的学习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能力,笔者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为渗透相邻计算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以及数感的培养。
  笔者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成功之处
  1.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这节课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和困惑者的角色,所代表的是一些存在疑惑的学生。在课中教师提出怎样快速地数到一百、一千由學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以增加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所获得的成就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2.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自己动手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数数量是100的方格,并在数的过程中,回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然后顺势导出“10个一百会是多少呢?”。通过方格纸的叠加,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潜移默化地形成数的表象,而对新学习的“千”更有立体感。而在数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在小组间合作数出一百个方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学生所学的知识越来越趋向于日常生活.估计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此笔者有意识地渗透了估算。在认识了“一千”后,笔者出示了一些绿豆、红豆,让学生大胆地估算多少粒,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不足之处
  1. 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
  2. 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判断,并及时给予评价的能力需要提高。做出的评价中也无非是“说得真好”“不错”“你真能干”等等,一些简单的鼓励性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但在多次试教中,笔者不断摸索,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摘要】解析法在数学中应用广泛,而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对此法的渗透,在习题教学中此种情况尤甚,因而导致学生在解题时也不具备运用此法来解题的意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基础,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解析意识.通过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数学内容的结构安排符合解析法思路,并且解析法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解析法;方法论;数学核心素养;数形结合
【摘 要】数学应该与学生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和灵性。数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实践活动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
【摘 要】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底子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未能引起重视,在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并突出地表现为师资短缺,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以部分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为调查对象,对其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考察,根据所在地的音乐教育状况,经过调查分析来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观点。  【关键词】农村;中
【摘 要】在深化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专业化的创造性活动。本文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社会要求,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遵循教师工作性质的要求。通过树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价值观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专业化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引起了教育者们极大的关注。而新课程能否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有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研学后教”理念下,FAM课堂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词汇教学的使用,笔者结合了在教学实践中利用FAM模式教学进行词汇教学的经验,总结了在小学英语词汇课堂中使用FAM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FAM课堂模式;FM教学设计;Activity教学设计;Mind-map教学设计  FAM教学模式的流程:FM(Form and meaning词汇的音形义)—Activity(词汇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笔者认为其有四个特性,并以《打电话》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四性”  “综合与实践”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个新
【摘 要】步法是羽毛球各项技术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专项性素质训练,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训练对步伐移动速度的影响;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结合羽毛球的步伐,设计专门性的练习内容,研究其训练的效果;通过素质训练和结果分析,想提高步伐移动的速度,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训练是不可少的练习内容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专项训练;素质;力量;速度;步伐  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指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采用与羽
【摘 要】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的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本文先阐述了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重要性,而后从现实出发,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简述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结合实际论述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技能要紧紧结合生活体验这一观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情境;学习技
【摘 要】逆反期的学生渴望平等、渴望受到尊重、渴望得到关注、渴望表现自笔者,但也存在偏激、反复心理问题,故而加大青春期心理逆反德育工作的难度,甚至使教育走向死胡同,最终两败俱伤。基于实践过程中跟踪青春期心理逆反学生,以及长期扎根一线于德育工作和在大量的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青春期心理逆反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平等倾听;换位思考;赏识教育;因材
【摘 要】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人们对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也是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进行探究,提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