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据分析方法 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为例,简述如何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概念的水平,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体现化学基本概念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数据分析方法;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
  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的内容。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这是概念的适用范围。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各种判断题、选择题的综合检测得到体现,概念的正确掌握能从根本上解决计算题、实验题及综合题等。只有学好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才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正确而有效地学好化学知识。
  一、运用数据分析,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的一些化学基本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在教学中依据教材提供的数据材料或通过实验所得数据及推理演算,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得出相关概念,并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通过数据分析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从而感受数据分析的实际价值,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
  例如,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用Ki表示。弱电解质通常为弱酸或弱碱,所以在化学上,可以用Ka、Kb分别表示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用HA表示弱酸,则其电离方程式为HA H A-,则电离常数Ka=[H]*[A]/[HA],电离平衡常数描述了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电离度的大小也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用电离度比较几种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时,应当注意所给条件,即浓度和温度,如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5℃。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概念抽象难以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去学习,因为学生对于课本上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理解总是基于表面,没能真正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数据,分析Ka与电离度α的关系,比较Ka与电离度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电离常数K与电离度α的关系可近似地表示为K=cα2,其中c为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教师通过设计一组具体数据,让学生从电离常数可以算出不同浓度、不同温度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比较电离常数与电离度的区别,可看出Ka是常数而α不是常数。Ka随温度而变化,α随Ka而变化,因此α也随温度而变化,Ka不因浓度改变而变化,但α却随浓度而变化,Ka不因溶液中其他电解质的存在而变化,但α却因溶液中其他电解质离子的存在而变化。
  例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CH3COONa),则因同离子效应而使平衡向左移动,α将减小。在室内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是1.8×10-5,学生对这一数据并没有什么印象,但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它的电离度α=1.3%,学生得出每1000个醋酸分子室温条件下只有13个醋酸分子发生电离,987个醋酸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通过数据的分析转换,学生容易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利于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
  二、运用数据分析,准确化学概念的外延
  化学课本中有许多数据,教学中并不要求具体记忆这些数值,但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形成学科观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数据观念,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从而充分体现化学基本概念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例如,关于Ka概念外延的教学,我们应该清楚该概念的适用范围。
  (1)根据Ka判断弱酸的酸性强弱。通过Ka的学习达到指导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相同条件下,Ka越大,酸性越强。通过比较Ka,我们可以得出常见弱酸的酸性:CH3COOH>H2CO3>
  H2SiO3;H2CO3>HClO;H2CO3>Al(OH)3。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醋酸溶液与碳酸钙的反应,还有漂白粉放置在空气中失效、水玻璃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等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都是高一化学课本中的重要反应,都符合“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基本原理。
  (2)以Ka来判断盐类物质的水解相对大小。根据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我们可以判断出相同条件下醋酸铵溶液、氯化铵溶液、次氯酸铵溶液水解的相对大小,从而判断出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利用醋酸Ka和氨水Kb数据的特殊性可知:醋酸铵溶液接近中性,进而可以探究Mg(OH)2沉淀溶于浓铵盐的反应原理。
  (3)根据Ka1、Ka2判断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在25℃时,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碳酸Ka1=4.30×10-7,Ka2=5.61×10-11;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54×10-2 ,Ka2=1.02×10-7。对于酸式盐NaHA的水溶液, NaHA 中 HA-既可电离:HA- H A2-,也可水解:HA- H2O H2A OH-。酸式盐溶液由于NaHCO3溶液的Ka1Kh1而显酸性。
  (4)根据Ka1、Ka2的相对大小判断物質的性质、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碳酸Ka1=4.30×10-7 ,Ka2=5.61×10-11 ;苯酚C6H5OH ,Ka=1.0×10-10; 氢氧化铝的酸式电离Ka= 6.3×10-13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容易得出酸性:H2CO3>HCO3->Al(OH)3-;H2CO3>
  C6H5OH>HCO3-。这样就容易理解以下四个反应:
  A.往苯酚钠水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足量CO2 : C6H5O- H2O CO2 →C6H5OH
  HCO3-
  B.往偏铝酸钠水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AlO2- H2O CO2→Al(OH)3↓ CO32-
  C.往偏铝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AlO2- H2O CO2→Al(OH)3↓
  HCO3-
  D. 偏铝酸钠水溶液与碳酸氢钠水溶液混合: AlO2- HCO3- H2O→
  Al(OH)3↓ CO32-
  三、运用数据分析,拓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概念的水平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学会数据分析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化学计算题中,往往题目数据多、综合性强,但学生们因综合分析能力差,不善于对知识准确迁移,因而觉得十分棘手。分析化学过程、融会贯通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是正确解决化学计算题的基础。
  在学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后,许多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K、酸碱电离平衡常数Ka、Kb、水的离子积Kw、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等一些概念进行比较归纳,分析他们的异同,但是若能进一步拓展到酸电离平衡常数Ka与盐的水解常数Kh、与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配合物的稳定系数Kw之间的联系,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25℃下,于0.010mol·L-1
  FeSO4溶液中通入H2S(g), 使其成为饱和溶液 (C(H2S)= 0.10mol·L-1) 。
  用HCl调节pH值,使C(HCl)= 0.30mol·L-1 ,试判断能否有FeS生成。这样一道计算题融合了Ksp与Ka的计算,体现了概念的外延,拓展了学生综合应用概念的水平,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形成学科观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仅从以上三个方面予以论述,以供参考。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行為习惯对于幼儿的影响极为深远,其不仅对幼儿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而且对幼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从幼儿时期开始,结合生活元素能让幼儿行为教学产生更为显著的效果,对于幼儿一生成长颇具意义。基于此,文章就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生活元素的融合进行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学;行为习惯;生活元素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行为习惯将会伴随幼
摘 要:体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教育中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足球,作为一种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足球作为一项有益又有趣的特色运动,已经出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常规课程中。文章将从幼儿的年龄特征、足球的趣味性和有益性,以及如何在幼儿园开设足球的游戏化课程等方面来探究足球作为幼儿课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足球;幼儿;游戏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语文是一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人文学科,也是一门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学科。语文素养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更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遗憾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基础、方法、习惯、环境、心理等各种原因不可避免会有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我们必须对他们加以足够的关注,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改进语文学习方法,不断取得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教学中的导入虽然仅占几分钟或只有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拉近师生的距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一、直入主题,引出新知  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出示或说明课堂学习目标和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及有效结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精髓,在舞蹈教学中,我以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的心态对音乐游戏进行了近一年时间的探索研究。我体会到在音乐游戏的带动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感受舞蹈艺术,在兴趣盎然、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跨进舞蹈艺术的宝殿,最终促进幼儿对舞蹈的热爱。  1.音乐游戏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更有助于幼儿进行快乐的舞蹈  动听的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由于“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时必须时常运用地图。经常运用地图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地图作为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对学生学习地理至关重要。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因此,如何掌握地图,应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首先应解
从目前教学的方式来说,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从教学手段上来说,乐器、舞蹈、戏曲等内容的融合大大地拓宽了音乐教学的广度。葫芦丝作为独具民族特色的管弦类乐器,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互动,让学生了解葫芦丝这一乐器,还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此,我对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  一、营造愉快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音樂是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还原教与学的生态,探求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仍然是教改面临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通过组织一次社会调研活动,使学生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有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关键词:高中政治;民主决策;责任教育  【活动背景】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的第二课,教学内容是“我国公民的政治参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大多数教师在执教的时候,是将林林总总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线性排列,遵循着“考纲解读—知识点讲解—典例(前一年高考试题)分析—题海战术”这一思路。然而如果所有的知识点都这样复习,势必使高三的语文学习因丧失科学性和人文性而沦为高效复习的鸡肋。  能不能将芜杂的知识点通过严谨的逻辑线条和醇厚的人文情怀进行创新式梳理呢?下面是我的一节课堂实录。  师:我们生活在燕山脚下,巍巍紫塞环抱,作为
2014年,在美丽的湖南省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校园,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手拿小红旗,在学校附近的路口护送孩子们过马路,维持上下学秩序;在校园里清扫垃圾,维持操场楼道口秩序;学校大型活动中,他们一边做现场活动的安保工作一边呐喊助威;在课堂上,他们又与孩子一起静心听课,与老师交流孩子教育心得;更多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幕后默默地支持着学校的各项工作……他们就是我校的家长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