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验感受 探究知识脉络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过程;正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图例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同时培养学生读图以及独立作图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能对发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情况描绘出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感受数据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统计”,看到这两个字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师:是啊!小到家里的日常生活,大到国家的人口与经济政策的制定都离不开统计。(课件展示)请看,这是国家对全国的城市与农村人口进行普查第一到第五次的统计结果,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
  1952年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人口:77,260,000人 农村人口50,530,000人
  1964年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人口:127,100,000人 农村人口567,480,000人
  1982年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人口:210,820,000人 农村人口797,360,000人
  1990年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人口:299,710,000人 农村人口833,970,000人
  2000年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城镇人口:458,440,000人 农村人口807,390,000人
  学生从人口变化,城镇农村人口等方面进行对比。
  师:是啊!用统计表的形式虽然比较简单,但在综合比较分析的时候,就显得比较麻烦、不够直观。那是不是有其他的形式,可以让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能清晰地观察各种数量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本课伊始,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把统计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二、注重体验,全程经历
  现场选择大家平时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进行男女生的数据统计收集。其中运动项目有跳绳、跑步、球类三项。
  1.现场数据收集。
  四(4)班“我最喜爱的运动”情况统计表
  2.学生在网格纸上分男女生情况绘制自己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选择几位学生绘制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展示,学生担任小评委点评,共同回忆单式统计图的绘制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统计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利用统计班级里同学最喜欢的体育运动的活动,从数据的收集到整理、绘制,让学生经历体验统计形成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探究数据,解决矛盾
  1.展示点评。
  师:观察这些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遇到什么困难吗?(两张图不方便比较)
  师:那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把两张图移到一张图中呢?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和前后的同学讨论一下,以4人小组的形式完成你们的想法。
  2.学生自主体验实践(分析、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
  讨论评价中围绕着几个问题,利用课堂生成展开:
  (1)学生各种表达方式的优缺点。
  (2)如何表现男生、女生的数据(靠拢的条形)。
  (3)如何区分男生、女生的不同(颜色)。
  (4)各种方式的对比与选择……
  在学生自评与互评中,自然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与图例的表示,绘制时要注意的问题等。
  3.师:这种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和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统计数据时有什么特点吗?(不但可以表现数量的多少,而且清楚直观,便于比较)
  4.看到现在完成的统计图,你对于学校开展体育运动,想对我们学校的校长提什么建议吗?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把学生推上学习的前台,让他们互帮互助,学生自己教自己,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走进生活、感受统计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像这样的复式统计图?
  课件展示:书屋商店等销售情况、历届世博会参观人数、2008年北京奥运会、气候、人口、降水等统计图。
  师:我们选取其中大家感兴趣的统计图来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什么的信息?
  如:从“星星书屋第一、二季度各类图书销售情况”中分析各类图书的销售情况的变化,并根据销售情况制订第三季度订购新书的策略……
  ……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统计知识发展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的统计现象,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分析数据信息相关的问题,并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同时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五、回顾总结,分享收获
  统计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统计局,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数据整理与收集工作,并制作成各类统计图表,为国家决策、人民生活提供帮助。(图表展示)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谈谈自己的收获。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近几年,“择校难”与“择校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择校难”与“择校热”的问题,也为了向民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均衡教育,“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模式为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所推崇,也为各地著名中小学所热捧。各地争相以当地著名中小学为创始单位,通过其教育品牌与教育力量来改造与优化薄弱或者相对薄弱学校。厦门市已形成分别以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为首的联合办学集团,为推动厦门教育均衡
期刊
一、说真话,悟真情,体会“不舍”  1.“初恋”鲈鱼,产生“不舍”。  师:三十四年前的一次钓鱼经历,让作者至今难以忘怀,那钓到的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它魅力何在?  生:(鲈鱼珍贵、个大、味美、不用花钱买)  师:这么多理由,足够让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此时作者的内心会有什么想法和欲望?(把鲈鱼带回家;把鲈鱼藏起来;一句话,这鲈鱼归我了,谁也别想带走。)  师:你们说的都是真话。是的,作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3课《白鹅》。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 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中获得愉悦的语言体验;体会仔细观察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
期刊
通常进行绘本教学时,许多教师能充分考虑并挖掘绘本中的趣味性,采用充满趣味和激情的如“!”似的教学策略,引导孩子走进绘本世界,如:“阅读前测策略”“合作交流策略”“表演激趣策略”“媒体创境策略”“行动延伸策略”等,使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些阅读指导策略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和效度,否则就可能偏离绘本教学的初衷。笔者现以一年级《猜猜我有多爱你》(以下简称《猜》)绘本阅读指导为例,谈谈绘本阅读
期刊
【教学设计说明】  《晴天有时下猪》是日本儿童文学“荒诞故事”经典中的经典。作者矢玉四郎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暨插画家,书中以则安这个小男孩为主角创作了一系列的插画故事集。故事内容为:则安不喜欢妈妈偷看他的日记,便开始杜撰未来吓妈妈 ;为了写出“明天日记”,他瞎掰出许多荒唐事,最后竟连天气栏都改填成“晴天有时下猪”……这是一套想像力极为丰富的书,它的荒诞味道即使在以荒诞著称的作品中也属少见,其内
期刊
作为有效推进儿童阅读的一种新兴组织形态,班级读书会正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很多班级读书会中,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不高。我想,这与教师的话题设计是分不开的,因为有的话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无话可说;有的话题过于封闭,学生无法敞开了说;有的话题停留于作品表面,学生无法深入地说……长此以往,学生得不到阅读后交流的畅快与提升,渐渐会失去对班级读书会的兴趣。由此可见,话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
期刊
笔者在下校听课中发现复习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标很不明确,表现在有的教师进班让学生做一张练习就算完成一节复习课;有的教师从头到尾讲评一份练习算是一节复习课等等。二是对所教年段教材知识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确,有拔高或不到位的现象,比如第一学段是以“字词教学”为重点的,但一二年级之间的区别在哪呢?笔者在课堂上看到许多雷同的现象,这就造成对于一年级来说拔高了要求,对于二年级来说又降低了要求。再比如笔者还发现
期刊
独立学习与创造  我曾想就“低学段数学教学可创造内容举例”为题写篇文章,列举一下小学低学段可创造的内容,后来放弃了。因为每一节课中都有创造,每一个过程都有创造。每一节课中,数学概念的得出,公式、公理、法则的总结,模型、思想方法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哪一个环节没有创造?现在需要的不是指出哪节课中有创造,而是需要我们教师树立一个让学生创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我们教师往往也知道要让学生学会创造,要培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学多边形的初步认识。这是以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认知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用边的数量来分类和命名,使他们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做好准备,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围、搭、拼、折等活动中进行观察和交流,清楚表达出操作过程中的思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
期刊
近十年来,数学活动经验大约经历了两个认识发展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这里将“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种实践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并列归入“重要数学知识”的内容,这是我国数学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