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话题 畅快聊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y6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有效推进儿童阅读的一种新兴组织形态,班级读书会正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很多班级读书会中,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不高。我想,这与教师的话题设计是分不开的,因为有的话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无话可说;有的话题过于封闭,学生无法敞开了说;有的话题停留于作品表面,学生无法深入地说……长此以往,学生得不到阅读后交流的畅快与提升,渐渐会失去对班级读书会的兴趣。由此可见,话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阅读交流的效果。一个好的话题,有着内在的牵引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课堂教学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合剂,能够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引导孩子体验聊书的乐趣,并在交流中提升领悟,获得前期阅读的超越。
  那么,如何设计班级读书会的话题呢?我认为,话题设计应把握几个原则:宜近不宜远,宜大不宜小,宜深不宜浅,宜开放不宜封闭,应具有整合性、覆盖性和统领性。结合多位名师的教学实录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了解学生,拉近距离,巧设“近话题”
  班级读书会应该是孩子的读书会,因为在班级读书会中学生是主体,是处于一个阅读共同体背景之下的读者。但是,有些教师在设计话题时,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及年龄特点,忽略了学生的已有体验,设计的话题离学生太遥远,以致学生无话可说。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的视角来设计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只有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已有体验,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能打开话匣子,有话想说,有话可聊。
  蒋军晶老师教学《草房子》时,本来设计了“这本书中,许多人物前后性格表现截然不同,你考虑过为什么吗?”“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说非常不幸,但也可以说非常幸运。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这一类的问题,但是后来,他改变了这样的设计,因为这样的话题太理性,离学生太遥远。于是,他把学生分成了四组,分别代表《草房子》中的四个主要人物,然后宣布要从四人中选出“最”少年——最调皮的少年、最英俊的少年、最幸福的少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话题贴近孩子的生活,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于是,整班的孩子聊得很开心,都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拼命回忆、寻找书中的种种事例、细节来证明自己所代表的桑桑、杜小康、秃鹤、细马是最调皮的,最英俊的,最幸福的,甚至不惜牵强附会重新界定“英俊”“幸福”等关键词的含义。这种轻松的话题,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在一种“有趣”“好玩”的感觉中畅所欲言,获得了人生体验。
  有时候,教师可以开展“话题征集活动”,在交流会之前让孩子自己设计读书会交流的话题,孩子们就可以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去设计多角度的话题,教师再从中进行挑选,这样产生的话题肯定是贴近孩子,是孩子们乐于交流的。
  二、删繁就简,整体把握,巧设“大话题”
  话题如果过于繁多、零碎,就抓不住交流的重点,品不透作品的妙点,交流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使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影响了课堂效率。如果一节课中,教师能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话题”来带动整本书的阅读交流,既可以大量减少无效提问、无谓提问和无用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交流时间,又可以“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整本书的理解品读,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思考,真正让学生成为阅读交流的主体。
  交流讨论小说《窗边的小豆豆》片段《大冒险》,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话题:①巴学园的孩子每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树”,知道他们喜欢在树上干什么吗?②泰明因为患小儿麻痹症,从没爬过树,也根本不会爬。明明知道泰明的情况,小豆豆为什么还要邀请他爬树,并为他保密呢?③这一次冒险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④想象你就是小豆豆和泰明,坐在高高的树上,你们会说些什么?单独看,这些话题的设计都不错,但综合起来感觉其中似乎缺乏很强的整体意识,各话题的指向不够集中。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会发现这一章节是围绕着“树”来写“人”的,大树见证了小豆豆和伙伴的故事。不妨藉此入手,以“一棵树的聆听”作话题,引导孩子们交流“你”(大树)都听到了孩子们的什么悄悄话。这样的话题,空间很广,几乎包容了整个文本的内涵:有欢欣的呐喊,有困难的犹豫,有真切的鼓励,有美好的愿望……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与文本的再度对话。再者,因为话题数量的精简,使得读书会的交流时间充裕,讨论得以从容推进。
  三、研读作品,挖掘内涵,巧设“深话题”
  班级读书会中,有些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所提的问题过于浅显,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明示,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肤浅,不能真正启迪学生的思维,不能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读书会中,教师如果不能示范性地提出能够鼓励孩子深入阅读的话题,那我们的孩子永远只会是表面的阅读者而已。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作品,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精心设计有深度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深入阅读。
  在开展《青铜葵花》的班级读书会时,一位教师设计的话题是,青铜和葵花经历了哪些苦难?他们如何面对苦难?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的章节进行概括回答,不需要进行深层的思考。我设计了这样的话题“你觉得青铜和葵花的生活怎么样?”面对这样的话题,学生的答案是多元的,是必须经过自己的阅读感悟后进行提炼才能交流的,有的孩子说他们的生活是贫穷的,他列举了青铜家多么贫穷的几个事例;有的孩子说他们的生活是艰辛的,他叙述了青铜一家是如何经历几次苦难的;有的说他们的生活是幸福的,他朗读了他们一家人团结一心,相亲相爱的几个片段并结合自己的感悟来解读“幸福”;还有的孩子认为他们的生活又酸又甜,因为从物质上看,他们实在太穷太苦了。但是,虽穷虽苦,从精神上他们却处处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处处感受到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因此,设计话题时应多设计诠释性的话题,少设计解释性的话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阅读交流走向深度。
  四、设置矛盾,引发冲突,巧设“活话题”
  班级读书会的话题与语文阅读课的话题是有区别的。但是,有的教师采用阅读指导课提问的方法,设计话题过于拘谨,过于封闭,有明确的指向,有标准的答案。相对而言,班级读书会的话题则更加开放,开放的话题会带来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能让师生的心灵尽情舒展。很多时候,班级读书会的魅力就在于这段时间内孩子们是自由的,自由地言说,自由地分享,自由地吸收,自由地成长。通过设置矛盾,引发冲突,可以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使学生深入研读作品,产生要交流的动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话题的讨论之中。我在上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班级读书会时,设计了“读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请你试着比较动物的情感和人类的情感”这个话题,孩子们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人类的情感更感人,有的认为动物的情感更单纯、更真挚。于是双方激烈辩论,有的结合动物小说《第七条猎狗》中的例子,认为动物的情感比人类的情感更感人、更伟大;有的联系最近从报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欺诈事件、违法案件谈人性的丑陋;有的则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来表达父母之爱,同学之情;还有的结合学过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桥》、《金色的鱼钩》谈人性的崇高……孩子们的认知发生冲突,“聊”一步步升级,最后成为“辩论”,他们的观点不断发生碰撞,在碰撞中进一步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
  有时候,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批判性问题,这类问题,就是让学生去争论,去辩驳,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去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和永恒意义。例如,讨论《夏洛的网》时可设计:你喜欢坦布尔顿吗?对于这本书的结局你满意吗?你觉得哪个章节还可以改进?这种话题可以引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批判阅读。
  总之,举行班级读书会,教师要走进学生,以读者的身份整体把握作品的主旨,用发自内心的对阅读、对书籍的热爱来感染孩子;要以组织者的身份巧妙设计话题,引导孩子们深入阅读,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以聊友的身份,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尊重地聆听、平等地表达、开阔地包容,让孩子们畅快聊书,真正体验阅读、交流的乐趣。\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明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安溪茶艺是安溪茶文化的精华,带有浓厚的闽南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在人与茶的互动中,传递着“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在茶文化教育活动中,将传统的品茗艺术进行挖掘和整理,创编了一套具有安溪茶乡独特风格、融传统茶道与现代风韵于一体的、体现少儿年龄特点的“少儿茶艺”。作为校本课茶艺小组的指导教师,我在探索教学中,积极尝试把茶艺作为一种益智游戏来组织,作为一种艺术技能
期刊
新课标提出,“教师即研究者”。历经十年的课改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研究者”的丰富内涵,研究其实不一定要领先于学界的成果才叫研究。对于教师来说,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最有效最便捷地学习,这就是研究。甚至是教师自己从不会、不熟练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突破自己的原有局限,也可以归为自己研究的成果。学习者也可以是研究者,教学就是研究。广大一线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不自觉地改变了认识,便悄然走向了研究旅程。那么
期刊
2011年版课标强调在课堂中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整体把握每一堂课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做到稳步推进、步步扎实,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呢?下面以《画》课堂教学片段为例来探讨这一话题。  【片段】游戏导入,读句认字  1. 师:孩子们,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游戏,我给大家看一些字,十秒钟内看谁记得多。  出示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6课《风娃娃》。  【教学目标】  1.会认“抽”等12个生字,会写“夫”等8个字,积累课后“我会读”中“赶紧”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段的语气,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期刊
“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案例介绍  有一天,生活部负责人打电话告之
期刊
近几年,“择校难”与“择校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择校难”与“择校热”的问题,也为了向民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均衡教育,“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模式为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所推崇,也为各地著名中小学所热捧。各地争相以当地著名中小学为创始单位,通过其教育品牌与教育力量来改造与优化薄弱或者相对薄弱学校。厦门市已形成分别以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为首的联合办学集团,为推动厦门教育均衡
期刊
一、说真话,悟真情,体会“不舍”  1.“初恋”鲈鱼,产生“不舍”。  师:三十四年前的一次钓鱼经历,让作者至今难以忘怀,那钓到的肯定是一条很有魅力的鱼!它魅力何在?  生:(鲈鱼珍贵、个大、味美、不用花钱买)  师:这么多理由,足够让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此时作者的内心会有什么想法和欲望?(把鲈鱼带回家;把鲈鱼藏起来;一句话,这鲈鱼归我了,谁也别想带走。)  师:你们说的都是真话。是的,作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3课《白鹅》。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 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中获得愉悦的语言体验;体会仔细观察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
期刊
通常进行绘本教学时,许多教师能充分考虑并挖掘绘本中的趣味性,采用充满趣味和激情的如“!”似的教学策略,引导孩子走进绘本世界,如:“阅读前测策略”“合作交流策略”“表演激趣策略”“媒体创境策略”“行动延伸策略”等,使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些阅读指导策略应注意把握使用的时机和效度,否则就可能偏离绘本教学的初衷。笔者现以一年级《猜猜我有多爱你》(以下简称《猜》)绘本阅读指导为例,谈谈绘本阅读
期刊
【教学设计说明】  《晴天有时下猪》是日本儿童文学“荒诞故事”经典中的经典。作者矢玉四郎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暨插画家,书中以则安这个小男孩为主角创作了一系列的插画故事集。故事内容为:则安不喜欢妈妈偷看他的日记,便开始杜撰未来吓妈妈 ;为了写出“明天日记”,他瞎掰出许多荒唐事,最后竟连天气栏都改填成“晴天有时下猪”……这是一套想像力极为丰富的书,它的荒诞味道即使在以荒诞著称的作品中也属少见,其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