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至画为高 画到书为极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书画家中,如溥石先生有如此丰赡的人生阅历者和艺术探索者并不多见。纵观溥石先生的艺术人生,可以用“二入二出”来概括。入于中,出于外,洋为中用,中西合璧。
  溥石先生1957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之家,家学渊源深厚,他即幼承家教,跟着祖父临习碑帖,练写丹青,摹刻汉印。后师从著名书法家任杰生先生,与启功、王遐举、董寿平等诸位名家交游甚厚。系统临习龙门二十品及汉魏碑帖,这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可谓入门正,立意高,其书法的涵养和原始精神,已熔铸成他的血脉情怀。这对他其后的山水、兰竹的创作影响深远。溥石先生说:“一个成功的中国画家,首先是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对中国画的理解高度与否,一半来源于对书法的认识和感悟。所谓‘书至画为高,画至书为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书至画为高,画至书为极。”已经成为他的创作原则。
  中国画自宋代就渐趋完善,达于高峰,其运笔的勾、勒、点、染之法多源于画家对书法笔墨的领悟。况且传统的中国画与诗词、书法间的距离几乎亲密无间,“文至极,画也”。溥石先生的山水画,即由师法宋元名家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顺道而为,他充分利用和捕捉一切自然元素来进行艺术组合、提炼、升华。对融书入画的传统笔墨意趣多有探索,且颇有心得,深得中国画之精髓。北京本就赓续传统,文脉繁盛,而从繁华帝都成长起来的溥石先生,自然浸淫其中,耳濡目染,形成他独特的大气、豪爽、厚重、包容、崇德的人格力量。他的画也自有其宏大的气势和格局,有一种尊道的自然,强烈奔放,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在注重大手笔表现特征的同时,又洋溢着一股秾严的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气韵。作为书画大家,正由于这可贵的人生阅历和修养,使我们在他近年的艺术创作中,感受到一种明朗的抒情韵致和崇高之气以及高古之态。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溥石先生自身的天赋和勤奋所致,同时,也是他入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含英咀华的结果。
  一出。
  溥石先生很年轻时,即履职外交部,并被派驻波兰大使馆工作。西方另一种文明与异域风土人情,大异于东方文明与东方传统,他被新的世界所吸引,开始像精研细思东方文化一样地去钻研西方文化,如蜂入花丛,群芳征逐。之后他遍游欧洲六年,又游学日本四年。前后十年的海外游历,接触的都是海外文明。眼界为之开,胸襟为之畅,无形中为他的创作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在国外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被多家美术机构收藏。他精通书画印之道,在日本其作品受到追捧,被誉为“三绝”。但他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认为还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文化和文明,经过二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民族思维方式。而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社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处事规则。溥石先生说,只有更深入地了解了西方之后,才感到坚持走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子是对的。
  二入。
  因此,经过十年倦游,归国后,溥石先生更加珍惜和敬畏传统文化,在研究书法的同时,潜心探索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以山水为师,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艺术家的经历也就是其个性化艺术形成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溥石先生的表现尤为突出。他虽然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又有着其他书画家没有过的外交官的经历以及十年欧游的心得,但他的心律始终落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湛蓝色的海洋里,他的心灵始终惦记的是魂牵梦萦的是祖国的苍茫山川。近年来,他攀武陵,登华山,长期旅居青城峨眉,写生创作,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他的个人风格日益昭彰。如果说“一入”是打下深厚传统根底的话,那么,他的二次回归传统,则更重于行。他说:“山岚迷蒙,山乡村落,甚至偶尔的几声鸡鸣狗叫,我都会感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陶醉,成为我笔下描绘的对象。这种描绘有笔、墨、水、色的表达,更有西画中光感的表现。”
  是的,他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又不绳墨于传统,独来独往,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参透诸多世事本相的彻悟,是他融会贯通中西方文化后的一种境界与修养上的提高。虽然他学贯中西,但在溥石先生的艺术观念中,丝毫没有西方画家主客两分法,有的是中国画家的传统精髓,“亦物亦我”和“天人合一”的融汇。他的山水画卷,无不深情地注入了他对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现实的感慨,他把这种魂魄和充满生机的民族精神都以传统的笔墨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因此,他的画作才生动感人,已然超越前贤今人。这与他对山水画优良传统的继承、与他长期游走世界遍历名山胜水的感悟关系至切。
  二出。
  溥石先生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主要教授海外留学生和中国派出国外的孔子学院的教师。他以一种教学相长的文化自信,和自己多年涉外经验及对诗书画的深入理解,诠释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书法水墨之道,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至少与世界接轨。
  溥石先生最近把自己的工作室设在美国和日本,成为一个世界公民。他说,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只有对美的欣赏程度的不同,但爱美之心是相通的。他要向世界各国的大师学习,成为一个具有东方气度与风格的画家,他立定的目标就是:自己一定要再做十年功课,如果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实现某种意义的话,那就是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国粹的守护神”,将感动人心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扎根、开花、结果。
  溥石先生以国学为底蕴,以笔墨为精魂,博学之后而能独抒己见,在继承传统和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借古以开今”、“借洋以立宗”之路,创造出自己的新面目,有开一代风气之势。何也?这与他的独立精神有关,与他的天赋和个性有关。艺术创作离不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体现出艺术家的生活阅历,对自然的感悟、天资以及个人的修养、品格和功力笔墨技巧及诗、书、画、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民族性、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
  石涛论画,有“一画论”之说,大意是,只需一笔便知这幅是你的。溥石先生说,書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展现自己,当你从内心把自己敞开时,画就是你的。
  在中国画领域,从古至今人们最为热爱的还是山水画,热爱山水精神。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不单单是指绘画,更是一种崇尚自然、陶冶性灵的精神,是一种品德与境界的互喻。山水画不但可赏可憩,并可从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学问、品格、修养等诸多信息。故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寄情于此,溥石先生的山水画,就是他这种人文精神的寄托和传承。
  正是因为溥石先生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艺术修养以及所达到的日臻化境的艺术高度,收藏他的书画作品已成为业界的时尚和攀比。他不但多次在海内外举办画展,被各大博物馆所收藏,而且其作品和个人事迹,近年来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财富时报、人民画报等众多媒体频频报道,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的瞩目,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其价格屡攀新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存在内在耦合性,以思政驱动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基于“性教育概论”的课程教学,从课程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成绩考核的评定等方面,探寻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存在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就对墓葬比较讲究,这一点在迄今为止发掘的一些古代陵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古人对墓葬的讲究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陵墓的雕塑上,而墓室随葬俑作为陵墓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现代社会极大的关注,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从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文化含义着手,进一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陵墓雕塑中陶俑艺术的发展特点,并对一些具有特色的陶俑进行赏析。  【关键词】陵墓雕塑;陶俑艺术;魏晋南北朝
【摘要】《西洲曲》自问世以来,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受到了历代欣赏者的喜爱。这首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抒情诗,通过抒写一位江南女子从春到秋对恋人一往情深的执著、缠绵相思,大胆地展示出少男少女最内在最真挚的感情。《西洲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清新典雅的语言、声情摇曳的音韵、巧妙精当的修辞,构成了《西洲曲》独特的语言风格,使读者获得“杏花春雨江南”般的审美享受。  【关键词】语言;音
【关键词】破解谣言;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4-0036-03  【作者简介】李虹,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南海口,570000)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在全国上下齐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各类谣言滋生,如开窗通风会把病毒带进家引发新冠肺炎、武汉火神山医院是日本人设计的、吃槟榔可以预防新型冠状
【摘要】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古典主义气息的德国音乐家,被称为“德奥最后一位古典音乐大师”。钢琴间奏曲Op.118 No.2是处在他创作的晚期,于1892年-1893年之间完成,此时的勃拉姆斯在创作上已经达到了成熟时期,克拉拉称这些小品为“珍珠似的钢琴作品”。  【关键词】勃拉姆斯;Op.118;分析  【中图分类号】J6
【关键词】青春期;异性交往;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8-0069-03   【作者简介】孙中霞,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江苏镇江,2120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青春期是一个重要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快速发育,出现了第二性征,心理上也逐渐成熟,经历了异性排斥和异性相吸两个阶段,异性情感快速
左:邓中夏。右:李启汉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共有50多名成员(党员),邓中夏、李启汉名列其中。他们是同乡,是郎舅,更是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共同用生命和热血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书写了不朽篇章。早期黨员  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太平里乡邓家湾村一个清末举人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1915年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1917年考进北京大学文科学习国文。李大钊应聘来北大担任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
【摘要】在中西方文化日渐融合的今天,高中生容易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如何给高中生补给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高中政治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00后;三观;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一、发现问题  政治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三观”即科学世界观、健康人
【摘要】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关人类福祉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对灌南县当前中小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小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摘要】“非遗”视野下羌族刺绣生存发展的研究——羌绣传承人陈莉口述史访谈录。  【关键词】羌族刺绣;刺绣发展;口述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访谈时间:2016年2月19日  访谈地点: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陈莉家中  访谈人:卓千晓(简称“卓”)  被访谈人:陈莉(女,羌族,出生于1970年1月,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涪城区,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羌族传统刺绣工艺传承人,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