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参与型”课型的应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421769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型”课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学生真正摆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强调学生参与教学各环节的全过程教学。
  
  一、“参与型”课型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教育从社会的边缘位置变成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尤其是在培养人的素质方面,教育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事业所不可取代的。21世纪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满足社会生产需求的合格劳动力,也不仅仅是传承已有文化,而是要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的人才,这样才能为当今的时代作出更大的贡献,才更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兴旺和发达。当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创新精神特别重要。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这样一种能培养学生主体与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在思想层面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培养素质型人才是世纪之初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指示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科教兴国培养适用型高技能人才,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各工科专业的基础,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参与型”课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应用
  
  1.课堂教学目标实现
  (1)认知目标:针对每一节高等数学课复习旧知识了解新知识及其必要性。(2)技能目标:通过对新知识认识,能应用新知识,判断、证明、解题及画图。(3)能力目标:通过认识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4)情感目标:通过每次课的讨论,启发、引导、督促、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
  原则是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引导、督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按教学大纲完成每一次高等数学教与学的任务,下面举两个实例:
  
  三、高等数学教学中“参与型”课型应用的重要性
  
  1.让学生直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参与型”课型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学生真正摆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强调学生参与,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听讲授知识为主要的讲授式教学的局限性,体现出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以“三元”教学为目标(情感、能力、认知),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教育思想,教给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
  学生参与高等数学教学全过程,是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融合统一,是改变“三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是从重在教师的教转向重在学生的学、变教师系统讲解为学生商量、讨论、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课堂为学生发展能力的场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给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课堂上师生双方积极互动,协同中完成每一节教学和学习任务。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
  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宗旨,重视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注重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探究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做”数学的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中只知道运算技巧与思维形式训练,只注重数学结果教学做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地实现了“三元”目标
  “参与型”课型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三元”教学为目标,以讲解、传授“启发——讨论”,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协同教学为原则,教学中体现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耐心启发和帮助学生,而不是一味要求,要激励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可望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成为探求知识真理的积极参与者。体现了学生不是在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科学知识,而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积极主动学得知识,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课堂为学生发展能力的场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这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中强调的一个原则。教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成员,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工作。    一、教师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教师的角色特点源于教师特定的角色职责,教师的角色职责就是教师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我国《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教师法》对教师
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优良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教育,很难说是良好的教育。  大学师生关系经农业社会的萌芽、成型,工业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大学师生关系在理论上存在较大的局限,在实践中面临许多困惑。理论上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大学师生关系的认识是以“主客二分”思维作为哲学认识论基础,导致了一种机械的、分裂
作为培养人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本身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我认为要突出提高以下10个方面素质修养:    一、做忠贞不渝、热爱工作的勤奋者    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要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为荣、为乐,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心全意地做好教育工作。为了教育工作的目标与利益,贡献自己一切力量,甚至不惜牺牲
诗歌翻译历来被认为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工作。我国翻译界的前辈们前赴后继把许多优美的英诗译成具有他们各自风格特点的优雅中文,耐人寻味。本文从翻译批评的角度,赏析罗伯特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尚缺乏正确分析、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密结合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