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s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树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
  抓住课堂这块主阵地,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把这些渗透于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一)识字、写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好最合时宜。只有提前认读,扩大识字量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与写作。传统的启蒙教育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是提前认读的最好教材。利用現代多媒体技术,把传统经典制作成视频动画,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记忆,这样既贴近时代又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字要从小练,养成好习惯。我认为,小学里应该花更多时间在写字教学上。除了讲笔顺外,还要讲间架章法,而不仅仅是布置写字作业回家自己写,更不是写不好多抄写几遍就能解决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写字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贯彻落实目标要求。如果把书写教学上升到传承中华文化这一层面,就要适当地引入书法教学。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它“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历代书法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教学中,适当引入书法艺术欣赏,开展临帖摹帖等书法活动,对促进写字教学大有裨益。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粹,更是功不可没。
  (二)读读背背中积累传统文化。
  “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语文园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提高语文素养,不应忽略。
  1.激发兴趣,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可以联系生活,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挥想象进行续编、创作。
  2.学用结合,化静止为运动。有些“日积月累”中的词句,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加深感知和理解。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带学生游玩时,可以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俗语的准确性。
  二、用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太多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必须让学生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开一个好头起步,就直抵经典。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许多学生手中捧着的是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经典活动,吸引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真心悦纳书籍,与书籍成为好朋友,享受读书之乐。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好读书,又要让学生求甚解,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这一切必须靠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首先,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书籍浩如烟海,要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书来读;其次,充分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指导学生正确地读书。
  三、综合性学习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内容可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歇后语谚语”、“历史人物事迹”、“中国传统节日传说故事”等。例如围绕《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等课文展开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搜集文化名人故事,讲故事,古诗词摘抄、诵读;利用假期精读一本优秀古典小说,写读后感;举行弘扬传统文化的手抄报比赛,等等。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四、搜集整理风土民俗资料
  地方风土民俗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对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在收集大量资料、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设计有创意的主题活动方案,而且团队合作可以编写校本教材,供校本课上学生使用。这样,教师大手牵小手,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带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师生的文化素养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语文课堂就定能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个人发展的能力。鉴于此,老师要多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展的条件、方式和有效性等问题,探究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意义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以生为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创设情境,让
校园广播等小型广播系统以其使用灵活覆盖容易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将逐渐向DAB系统转变。开发和生产DAB接收终端的单位,也需要小型的发射系统来进行测试。传统的发射系统
该实验首先以大鼠为研究模型,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及分析大鼠在胚胎时期、出生后早期、成年时期各重
空气压缩机作为向铁路机车上各种风动设备和制动系统提供风源的装置,是整个机车必不可少的组成装置。压缩机腔体温度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压缩机的安全可靠工作及机车运用效率,因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NR)的过度激活与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及其继发的脑内综合征(如脑心综合征、消化道出血等)、焦虑、抑郁、疼痛、癫痫、痴呆等重大神经、
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一种艺术再创造的活动。朗读教学通过有声语言再创造文字语言中的艺术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思想内容,使学生获得语文课本中的诸多信息、知识,达到甘美的享受。  自古以来,朗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的私塾在教学生学习语文时,都很强调熟读成诵,学生几乎每读必背,教师在此基础上讲
摘 要: 对初中学生而言,复习阶段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阶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进一步深化教学成果,就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复习课 教学策略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实现再认识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的重要学习环节。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复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阶段;对教师而言,复习则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
摘 要: 语文教学有深有浅,备课深度是关键,准备得越充分,教师操作得就越自如。从备课角度划分,整个语文教学现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平淡乏味的课,教者仅仅是个读者;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课,教者是个照本宣科的人;有个性和思想的课,授课者集读者、教者、学者于一身。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角色 读者 教者 学者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及生态意识的逐渐提高,依据生物固氮和有益微生物能改善肥力状况的原理,利用有机废弃物制成的可再生性肥源——生物有机肥料正逐渐成为现代农林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肇事越来越多,驾驶员疲劳驾驶已经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努力尝试运用科技手段寻找解决交通事故的方法。安全辅助驾驶技术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