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和谐.幸福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是坚持“人本管理”,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人”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通过“人”的努力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并在教育实践中成就“人”的幸福。
  纵观我校百年发展史,“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就像一根闪光的主线贯穿始终,促进着师生的不断成长。进入新世纪,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进行了系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一、立足人本,打好管理的人文底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中,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学校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人的管理”。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既是对传统“生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实践创新。
  第一,以学生为本。我们以对学生、对家庭、对国家、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教育职能。管理中我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自觉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历程,多为他们提供实践创新和情感体验的平台。我们还进行了“假如我是孩子”的讨论与换位体验——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充分地了解、理解、尊重、爱护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做他们学习成长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路人,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从角色定位看,他们既是服务学生的主体,也是学校管理服务的客体。管理工作要注重突出教师的“主人”地位,把每一位教师当作“要发展、可发展、能发展”的最重要的“人”来引导、教育和培养,当作“需关心、该关心、多关心”的最重要的“人”来激励、支持和帮助,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力求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规范要求和灵活创新相结合,自我发展和团队共进相结合,强化教师从业的责任感、归属感、成就感,激发教师献身事业、勤勉工作的热情,促进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以家长为本。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家长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家长还是我们的同事,大家共同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育人目标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重要的补充作用,理解、尊重、指导、帮助家长,与家长平等交流和沟通。要善于和家长换位思考:假如是我的孩子,该怎样关心呵护学生?怎样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我们还要理解家长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树立“大教育”的情怀,从培植和放大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自身工作的责任和价值,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基础教育的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促进和谐,注重发展的内涵品质
  我们倡导“和谐发展”,就是通过建设符合人性和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民主、人文、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师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土壤。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构建平等和乐、安全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要创造优良的物质文化环境,为师生提供舒适温馨、安全宜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让学校成为学生体验成长快乐、教师感受职业幸福的精神家园。
  第一,学生的和谐发展。主要体现为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学校教育应该突出“全体性”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纳教育”,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孩子们只有成长发展的先后之分而没有好坏之别,我们要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和优质的教育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要注重突出“素质化”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用课程设置来保证,用有效课堂来支撑,用多彩活动来补充。学校教育要积极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核心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做到既重视学科教学,也关注行为习惯的养成;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关注身心素质的培养;既重视知识积累,也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既重视学业成绩,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校教育也应突出“主体性”原则,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校教育还应注重“个性化”原则,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与众不同”,坚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丰富学习生活,搭建展示舞台,努力让学生成为既符合共性要求又有个性特点的优秀人才。
  第二,教师的和谐发展。教师的和谐发展要体现教师的个体发展与团队发展的协调,注重业务发展与综合发展的协调。教师自身就是最重要、最鲜活的教育资源,我们既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重视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还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工作状态,力求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幸福的职业体验。教师的和谐发展还要注重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协调。教师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除了统一的工作规范与考核要求外,还要兼顾教师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搭建自主个性发展的平台,鼓励学有所长、教有所专的特殊人才进一步提升自我,真正做到纵向比较有层次,横向比较有个性。
  第三,学校的和谐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学校的发展要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不仅重视学生的发展,也关注教师的发展;不仅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关注办学特色的创建;不仅强化硬件的建设,也关注软实力的提升;不仅重视学校自身的发展,也要关注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追求幸福,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真正的教育是孕育幸福的教育,我们倡导“幸福教育”,就是要把“幸福”作为学校教育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坚持以成就学生、教师及他人的终身幸福为发展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发掘、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培养或影响出更多能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让学校“到处都流淌着奶和蜜”。
  第一,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指数。没有教师幸福的教,就没有学生幸福的学。我们通过职业规划导航教师的职业理想,激发教师的成长内需,引导教师将个人职业价值取向和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校作为自己生命成长的肥沃土壤,播下职业幸福的种子;通过学校文化塑造教师的职业精神,营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高度认可的制度环境、愉悦和谐的心理环境,把学校作为自己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浇灌职业幸福的花朵;通过扎实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育事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收获职业幸福的果实。
  第二,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体验。通过营造平等、温馨的师生关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适合的发展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快乐;通过开展真诚、丰富、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获得真切的幸福体验;通过实施轻负、高质、快乐的学科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幸福与生命的精彩。
  第三,提高学校幸福的辐射功能。我们要有办大教育的情怀,尽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将学校内部师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源”扩展到社会,辐射到家庭,以此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幸福、国家幸福。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实现科学、规范、高效运转的根本保证。“人本”既是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也是管理实施的策略与方法;“和谐”既是学校管理的融洽状态,也是管理实施的理想与目标;“幸福”既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也是管理实施的追求与享受。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管理研究,实施管理创新,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学校成为一个让人幸福的地方。
  (戴铜,淮安市实验小学,223001)
其他文献
一、现状分析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是以单元形式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安排三到四课。而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是阶梯式上升的,也就是说无论是知识,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学生的要求都是循序渐进的。可是在一线的品德学科教学研讨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往往只以一篇课文为教学单位,忽略了整个单元。而学生的学也是满足于单一课文的学习,不关注甚至感觉不到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
丹阳六中是一所“调整校”——由两所撤并的农村高中和一所郊区初中、一所城区初中在丹阳西郊“组装而成”;更是一所“新校”——1996年组建、开办。然而,就是这样一所“新校”、“调整校”,在开办短短10年后的2006年就被认定为省四星级高中,如今,学校的“生本教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新疆内高班”为载体的民族特色教育经验全国闻名,女子足球队即将走出国门,代表中国赴巴西参加世界中学生女子足球比赛
郭初阳老师讲的《沉重时刻》,我所看的,只是网上视频,并非现场所听。时为午夜时分,看完后,便一遍一遍地读里尔克的这首诗,继而陷入沉重的惘然之中。  忝为语文老师,迄今已十又五年,所听过的课,自然不在少数,有名师的,也有非名师的,但是,能够让我忘记是在听课,而随着老师全然进入文本的,却实在了了,郭初阳的这课,算是一堂。  所以,便想说一说。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堂课的话,我会说,这是一堂“不动声
最近去美国访问,参观了十多所高校。有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不到千人的小校,其中有一所不为大家熟知的印弟安诺州的罗斯霍曼理工学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因为我的高中学生在那里读书还为我们作了介绍,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让学生在求学期间就能参加应用性研究,学习、研究、开发应用紧密结合的学以致用的办学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学校也以此引以为自豪,所以
幸福,是一个人活着必然追求的本质问题。教育因指向人,而注定是一种追求幸福的活动。多年来,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以“培养真正的人,成就幸福的人”为理念,树立健康快乐的教育目标,创新寓学于乐的教育方法,追求乐此不疲的教育过程,践行着“培养幸福儿童”的“三乐”教育理想。发展“三乐”学生,成就“三乐”教师,构建“三乐”课程,学校逐步形成了特有的“三乐”教育,展示着一种独属于金阊实小的幸福教育表情。  “三乐
受访:邓雪霞(南京市小西湖小学校长)  采访:杨孝如(《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  【学校名片】  南京市小西湖小学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西临秦淮河,南朝中华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发轫于清代,于1906年正式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是南京市创办最早的小学之一。秦淮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百年湖小的精神依归,而跨越近三百年的普育堂,以及与普育堂一脉相承的“义学”传统,则是小西湖小学办学坚实的文化根基。“
摘要:从哲学理性的角度看,异化在人类进化的特定时期,对人的理性生命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达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与人的同一,经历对人的异化,最终要实现向人的回归,这是教育早就“注定”了的发展轨迹,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在教育中的体现;而且,教育与人及其生活,从最初的同一,到最后复归同一,不是无意义的循环,而是一种辩证的回归,是在扬弃了各阶段的悖理性之后所达到的更高层次上的同一,蕴含了“否定之否定”,“螺旋
马志响教师是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影响  杨文娟分享,渗透到血液里的品质  杨九俊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姜树华晤·焐·悟  康立为基于绩效评价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的设计与创新  姚 洁未来名师从这里起飞  张 扬以“周周有活动”为抓手,构建生态 校本教研体系  孙惠芳关注学生答题:生本教育的出发点  殷秀兰创设小班主题墙的实践与思考  成丽君初中语文板块式教学再探  陈金秀从福岛核事故看物理教学中
微雨访陶  2011年6月14日,天空飘落微微细雨,我们一行6人驱车前往位于晓庄广场旁的陈云森老人家中,寻访一段历史,钩沉一段回忆。  大约10点左右,我们来到了陈云森老人家,老人看见我们,捧着一个相框激动地迎上来。作为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的见证者,作为晓庄小学的第一届学生,已经九十二岁高龄的陈云森老人依然显得精神矍铄。老人紧盯着相框里的一张老照片,打开了话匣子,将那一段关于晓庄的记忆向我们娓娓道来
《发明与创新》杂志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核心期刊、青少年科技创新辅导期刊,《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3—1401/N;国际标准刊号:ISSNl672-0954;邮发代号:42-299。  《发明与创新》(教研之窗)重点发表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各学科具有较高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及教育管理、教法探索等优秀文章。  欢迎投稿、荐稿。诚聘全国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