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发展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城市地理·论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5)
  摘要:我国正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针对如何使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开发建设协调调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总结TOD开发模式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设计案例,对城TOD发展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字:TOD发展模式;公共交通;火车站;城市设计
  一、TOD模式的基本概念
  TOD是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的简称,作为以公交为主的一种区发展形态最先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Peter Calthorpe)提出,核心为公交站点,以600M的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将居住、零售、办公和公共空间组织在社区之中,是一种综合效益最佳的居住社区。
  二、TOD土地开发模式的主要特征
  TOD土地开发模式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较高密度。通过提高建设强度来增加土地使用效率,一定的居住人群及就业人群支撑交通线路必要的客流量,社区内部的商业网点带来社区活力。一般来说,越是靠近轨道交通站点的土地价值越高、开发强度也越大。
  2、土地混合利用,TOD土地开发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土地的混合利用。土地开发以居住用地为主,同时配套一定比例的公建、商业、交通等用地,对TOD模式的居民来说轨道交通将成为人们生活设施的一部分。
  3、开放的步行系统。一般来说以5~10min的步行距离(约400m左右的圆心半径)为服务半径来界定TOD土地开发模式下社区的范围。
  4、高质量的公交服务。TOD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公交,公交停靠站及枢纽建筑的设计、不同公交方式之间的零换乘、公交信息的及时更新标牌指示和相关信息、各类公交方式衔接的时间都影响着服务的质量。
  三、TOD发展理念在湘潭火车站北片区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1、项目区位
  长株潭被国家列为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是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2月14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项目所在区域——湘潭市火车站北片区位于城市中心区边缘并和中心区保持着便捷的交通联系;从功能上说,基地将是城市与外界进行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换的重要通道和场所,具有相当高的复合性特点基地在区位、功能、形态上的独特性,使其城市门户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2、湘潭火车站概况
  湘潭火车站位于湖南省湘潭市车站路,始建于1958年。湘潭站是湘黔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的重要站点;沪昆高速从基地北部穿过,是连接云南和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3、TOD发展模式在用地功能方面的应用
  湘潭火车站北片区的设计,在功能上的定位是1、面向全中国的综合示范性城市门户形象;2、连结长株潭的区域枢纽型重要集散节点;3、服务大湘潭的功能复合型现代服务新城;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强调用地功能的混合,同时,我们将赤马路沿线商业地块的容积率控制在4.0-5.0左右,采用高密度开发,重点打造成湘潭市的门户区域。高密度开发,混合用地功能,都是TOD发展模式在设计中的重要体现。
  4、TOD发展模式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应用
  TOD土地开发模式提倡绿色交通体系,强调步行和高质量的公交服务。湘潭火车站北片区规划设计在公共交通系统设计方面的应用主要在于:一、配置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在火车站北部右侧设置公交总站一座,并规划配置9条公交线路,方便人们出行。二、配备良好的换乘系统,规划在主要公共节点设置自行车集散点,将自行车系统和公共交通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基本上做到“0换乘”。
  5、TOD发展理念在慢性系统设计方面的应用
  湘潭火车站北片区慢性系统的设计,充分秉承TOD发展理念。主要步行流线为南北向,沿着商业地块而打造的商业步行环线,南北向与火车站站前广场以及彩虹桥相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步行流线。商业建筑的中庭围合空间为步行购物的人们提供了可驻留的休闲公共场所,提升了商业空间的趣味性。
  次要步行流线主要将住区、学校、公园等串联起来,且沿路两侧设有点状开放绿地,为地块内居民打造了一条绿色生态慢行廊道。 同时,居住区内部步行轴线横向延伸,将慢性系统向外延伸,充分考虑到与周边地块的联系。
  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TOD开发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其主要特征,以及在TOD发展模式在国外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研究湘潭火车站北片区城市设计中的TOD发展理念。基于TOD理念并结合轨道交通枢纽站点进行的城市开发建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有效的开发模式,对于引导我国城镇以集约、紧凑方式进行空间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广泛的实践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广君、许光华. TOD发展模式解析及其创作实践.
  [2] 杜轩、张永、任刚..基于TOD模式的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3]郝忠娜、李锁平、覃运梅.交通引导发展(TOD) 模式浅析.
其他文献
摘要: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中美两国文化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存在于经济、社会以及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本文试图分析央视专题栏目《看见》之“柴静专访导演卡梅隆”中所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美文化差异;体现  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自古以来,很多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以及人类学家们都试图给文化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文化一词仍没
期刊
摘要: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更好地把乡村的特色推荐给全国各地的人员,同时还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得出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市场、政府、社会三元一体的运营系统,以及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完善政府职能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潍坊市;发展现状;调查  1.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
期刊
摘要:建筑是人类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同的建筑受到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有着各自的特点。城市的发展促进建筑的不断改进,而建筑则沉淀了每一座城市的历史。本文通过对西安部分“新唐风”建筑进行举例评析,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建筑与城市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思考与评判。  关键词:西安建筑;唐风建筑;文化传承与流失  绪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机具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纷纷拔地
期刊
摘要:利用枣庄市58024站43年(1971-2013年)逐年夏季降水资料,采用Excel中的内置GAMMADIST和GAMMAINV函数及散点图表的处理方法,用皮尔森-Ⅲ型曲线进行降水重现期计算,并计算给定重现期的最大降水量,计算结果通过95%置信水平K-S检验。此外,还计算了自建站以来夏季最大降水量1971年出现的9793mm降水,其重现期约为200年一遇;统计年内,80%保证率降水量约为35
期刊
摘要:路易斯·巴拉甘以他敏锐的禀赋和透彻的洞察,赋予了作品寂静、安详、明亮又诗意的空间,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本文通过探析巴拉甘景观设计作品的语言特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进一步揭露巴拉甘在国际主义盛行的时代,创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和浓厚人情味的极简主义。他的设计对世界的景观设计以及中国的景观设计趋势都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寂静;诗意;设计语言;精神家园;情感空间  引言  “我们很
期刊
摘要:足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代表着激烈、残酷、竞争,足球新闻报道则起到报道赛事、传播足球精神以及足球文化的作用。日新月异的大众传媒手段、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平台和高速发展的生活节奏都影响着媒体语言的表达,足球赛事的激烈性、对抗性以及高关注度决定了体育新闻记者辞藻的选择。  关键词:俄语足球新闻;报刊政论语体;词汇特点  “体育新闻的娱乐功能和审关功能要求在体育新闻中运用更富有表现力的手段;而信息报道功
期刊
摘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与精神所在,体育文化对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来说,不可缺少。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体育的角度,探究泸州市体育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文化软实力;路径与方法;泸州  “软实力”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源于西方政治学的概念,近年来在中国备受关注。概念提出者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
期刊
摘要:城市天际线也称城市轮廓或全景,是城市的整体形象、环境品质和历史内涵的综合体现,独特的天际线是塑造城市特色形象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山水城市天际线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绵阳市涪江沿岸城市天际线的特点及塑造原则,希望为绵阳下一步的城市设计作参考。  关键词:山水城市,天际线,绵阳市,涪江沿岸  城市天际线作为城市整体结构的色彩、规模和标志性建筑,综合体现了城市的整体景观风貌和文化格局特色。绵阳作为我
期刊
摘要:双龙村是老龄化的彝族村寨,其养老敬老风俗的演变,受传统习俗、外来文化、行政行为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该村养老敬老风俗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探寻农村养老文化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养老敬老;传统习俗;文化变迁  尊老爱幼是彝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在外来文化影响之下,彝族村寨中的养老敬老风俗也不断发展变化,对洛河乡双龙村养老敬老风俗的演变进行调查,可看到传统风俗在流失,同时行政力量在推动养老敬老新风俗的
期刊
摘要:通过区域地质矿产填图,深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地质构造;以先进的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有效的找矿方法和手段,开展找矿工作,以有色金属、贵金属为重点,兼顾其他矿产,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研究区域矿产分布规律,初步查明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矿(化)体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矿物成分、有益组分及其含量等。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2-3处。  关键词:地质;磁法;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