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浅探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ebbs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重新修订的初中语文课本增加了说明文的数量,使本来就已经是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任务之一的说明文教学被重视。然而说明文教学,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教学来说,内容显得平淡无味,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在说明文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使说明文教学富于趣味性,这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说明文;兴趣;意义;教学法
   说明文语言平平实实,缺乏生动、形象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往往偏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却不喜欢说明性的文章。许多语文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上课时,教师只不过是一再地对说明文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干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无法理解,学起来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另外,在写作教学中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有的教师甚至根本不布置说明性的作文,以致不少学生虽能写出出色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说明文。所以说明文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考试中得分率较低。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了。
  而在重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各种文体中增长率是最高的。说明文教学量的增大,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实用性原则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也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的突出位置,它与记叙文、议论文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平衡不同文体的教学,不断探索和追求提高说明文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那么,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说明文的教学现状,提高说明文的教学质量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其中的方法。
  一、 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爱因斯坦又说:“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说明文时,教师要在导入新课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倘若每次说明文教学一开始便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走进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自然会好些。激趣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影音导入等,只要是想得到的、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的方法都可以运用到其中来。例如,不久前,在上法布尔的《蝉》时,上课伊始,笔者先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同时,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作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等,接着就引出说明对象--“蝉”。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兴致,接下来的课自然就容易上了。
  二、 抓住趣味点
  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趣味点,吸引学生,让学生体会参与的乐趣。初中生常有这样的心理:浅显的说明文觉得单调,不屑于阅读;深奥的说明文读起来觉得吃力,懒得阅读;只拣感兴趣的内容阅读,不感兴趣的内容一律不读。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如果教师能找到教学内容的趣味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教学便有了成功的开始。从新课标下重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来看,说明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既有传统规范的说明文,也有语言活泼的说明性小品;既有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作品,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内容;既有自然基本常识的介绍,也有最前沿科学动态的揭密;既有宏观世界可感知的事物,也有微观世界需要感悟的事理。这些内容,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已经大大增强了。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学生感知内容的兴趣点,教学便不会单调、枯燥乏味了。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笔者首先出示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先不让学生看课文,说明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有说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的,有说大拱两边的顶部有四个小拱的,有说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的,同学们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急欲看书。这时教师才让他们打开课本,体会“各有”与“肩”字使用的准确。使用这一做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对课文的学习也处于一种兴奋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三、 拓宽欣赏视野
  “文似观山不宜平”,“文以曲为贵”,常被看作做文章的“奥秘”,古今中外,无不如是,只是“曲”的方式不同罢了:小说常以曲折多变的情节吸引读者,散文多以情感起伏的波澜激起共鸣,戏剧常靠峰峦叠起的矛盾冲突抓住观众的心,倘或一望见底,就会被斥为“用淡水写的文章”。然而说明文则大多以平直见长,如《景泰蓝的制作》,有条不紊地向普通读者介绍复杂的制作过程;《中国石拱桥》,如拉家常地介绍包涵高深道理的石拱桥。然而,学习和研究这样的作品,我们的学生却往往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宽欣赏的视野,注意课内外的结合,介绍一些课外的相关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在上《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学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后来还为此开了专题报告会。
  四、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是哪种,说明文的语言都不失准确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而准确性又是说明文语言的前提。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遣词造句是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的。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利用这些客观性很强,准确、简明、周密的说明性语言,充分品味和运用其中的语言魅力呢?其实,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是足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的。比如,在讲到“石拱桥”的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可以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使说明文教学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总之,在说明文教学中始终要坚持知识性与生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要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尝到甜头,学会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增强阅读能力,最终使说明文教学走向扎实,丰富。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所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不教”。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将各种知识综合,以其独特的审美客体--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均可以理论结合实际探讨情感的内涵,情感对记忆、对思维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摘要】数列的相关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数列的性质对于解决数列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数列;性质;运用    1. 对于等差数列{an},任意两项an、am的关系是:an=am+(n-m)d或am=an+(m-n)d  例:{an}为等差数列,已知a5=2,a3=1,求通项公式
期刊
[背景]    当今新课程理念主导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与课前预设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的意外情况。教师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因势利导,如何适时点拨,巧妙地把郁结疏通,将问题引向教学的主题,化意外为精彩,就成了一门学问。    [案例]    我在教四年级下册课文《中彩那天》时,将“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作为教学的难点。我这样预设:先让学生反复阅读7、8两个自
期刊
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来源与实践,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就会使原本单调的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继而更加喜欢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数感  单纯的数字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千方百计地触动学生对数学的兴奋点。如果教师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充分体现了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有效的教学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又要获得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有效教学是有效性的教学,相对于教师的教学投入,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是可能大的、理想的。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其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是高三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本人根据数学科的特点,结合“三精一清”教学模式,浅谈一些个人见解。注重双基,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基本能力,是复习课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关键词】精选;精讲;精练;精评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是高三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本人根据数学科的特点,结合“三精一清
期刊
【摘要】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正日渐深入人心,并且已经体现或渗透在中小学教育的各门学科以及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之中了。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仅决定了语文学科与生命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还决定了它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关键词】生命教育;智障儿童;语文教学  一、生命教育问题的提出  生命教育从
期刊
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务必要求生物教学目标除了应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训练,还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为此方面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而要完成此教学目标,常常要求跨学科或泛学科的。在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中能把生物学知识与古文学艺术有机的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使生物学知识更体现着人文的
期刊
【摘要】数学的知识教学不是不加组织地向学生传授孤立的知识,而是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加工组织,让学生形成知识的认知结构。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