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与古文学艺术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务必要求生物教学目标除了应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训练,还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为此方面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而要完成此教学目标,常常要求跨学科或泛学科的。在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中能把生物学知识与古文学艺术有机的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使生物学知识更体现着人文的关怀,闪耀着人性思想的光辉。下面撷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大家。
  “两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这样学生不仅从古诗中欣赏到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还对植物类群中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藻类植物的进一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种F去的是种子,收获的粮食也主要是果实和种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来养活的。这样学生对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即能产生种子且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就印象深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古诗是对于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联系到每个人类个体,不也是经历类似植物这样的生命周期吗?人生苦短,每个人只有在人生成长阶段,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才能在人生成熟时期,享受到丰硕的果实。这样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括的情感态度则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春天播下去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这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关。通过知识的讲授之后,进而让学生联系自己,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不同样也与自身内因和外因密切相关吗?希望同学们能把握好人生的“黄金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有水到渠成之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从学生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可了解干万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这样非常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芽的结构怎样?为什么小小的芽能萌发成新的茎叶来?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古诗生动贴切地比喻了人猿同祖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人类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我们的近亲这些濒危的现存猿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否则,人类也有可能走向绝灭的境地。从而迫切地唤起人类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在唐代诗人杜甫和杜牧的笔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啁啾的鸟鸣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鸟类是_人类的好朋友。
  “粱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唐代诗人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联想到每个同学的父母,哪一个不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诗人李商隐这首委婉凄美的爱情诗句,曾影响许多后人。但当我们学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知识之后,再分析这首诗其中有失科学性的地方,同学们若让你做个小诗人,你能通过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学生都跃跃欲试,其中不乏有妙笔之处。
  当课堂上学生吟诵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句,“梅雨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闹敲棋子落灯花”。这时教师适时提出思考问题:1、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声?2、雌雄蛙都能鸣叫吗?3、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学生对青蛙的生殖发育的有关知识就有了初步了解。
  总之,学校教育应发挥各学科的特点,井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人格的塑造,在达到认识、技能领域里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构建创新环境,扶持创新意识。  【关键词】科学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切创造
期刊
非谓语动词中的分词作状语是历年全国及各省份高考试题的热门考点,因为高考试题突出对重点语言、语法点的考查。2009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天津、浙江、四川、重庆、福建、北京、全国(II)、湖南、江西、上海卷等都分别对该语法点进行了考查,足见这一知识点之重要。分词作状语更是广大考生欲求而不得知的语法项目之一。笔者现将自己多年教学该语法点的经验技巧进行总结与归纳,愿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切磋。  高考试题对
期刊
【摘要】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所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不教”。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将各种知识综合,以其独特的审美客体--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均可以理论结合实际探讨情感的内涵,情感对记忆、对思维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摘要】数列的相关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正确而熟练地掌握数列的性质对于解决数列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数列;性质;运用    1. 对于等差数列{an},任意两项an、am的关系是:an=am+(n-m)d或am=an+(m-n)d  例:{an}为等差数列,已知a5=2,a3=1,求通项公式
期刊
[背景]    当今新课程理念主导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与课前预设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的意外情况。教师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因势利导,如何适时点拨,巧妙地把郁结疏通,将问题引向教学的主题,化意外为精彩,就成了一门学问。    [案例]    我在教四年级下册课文《中彩那天》时,将“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作为教学的难点。我这样预设:先让学生反复阅读7、8两个自
期刊
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来源与实践,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就会使原本单调的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继而更加喜欢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数感  单纯的数字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千方百计地触动学生对数学的兴奋点。如果教师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充分体现了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有效的教学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又要获得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有效教学是有效性的教学,相对于教师的教学投入,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是可能大的、理想的。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其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是高三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本人根据数学科的特点,结合“三精一清”教学模式,浅谈一些个人见解。注重双基,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基本能力,是复习课必须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关键词】精选;精讲;精练;精评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是高三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本人根据数学科的特点,结合“三精一清
期刊
【摘要】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正日渐深入人心,并且已经体现或渗透在中小学教育的各门学科以及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之中了。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仅决定了语文学科与生命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还决定了它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关键词】生命教育;智障儿童;语文教学  一、生命教育问题的提出  生命教育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