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9月9日至16日,温家宝总理访问芬兰等欧亚4国,出席了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及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温总理此访有力推动了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和亚欧跨区域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欧合作更上一层楼
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是温总理此次出访的重要日程。近年来,随着中欧各自实力地位的稳步提升,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影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特别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尤为突出。
过去一年来,中欧双方积极落实第八次领导人会晤达成的共识,各领域合作取得了新进展。在政治领域,双方保持了高层交往的势头,成功举行了两轮战略对话,启动了能源交通战略对话和气候变化的首次磋商,加强了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在经贸领域,双边合作突飞猛进,成绩斐然。据统计,2005年中欧贸易额达到217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欧洲在华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技术转让领先于美国和日本位居第一位。欧盟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欧元区从中国的进口首次超过美国,达到540亿欧元,预计今年年底欧元区和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额都将超过从美国的进口,从而使中国跃居为欧盟第一大进口伙伴。伴随着双方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双方的人员往来也空前活跃,去年中国公民赴欧达100万人次,欧盟公民来华则是300万人次。2004年,中国在欧盟各国学习的留学生就有近16.5万人,是在美国学习的中国留学人员的近两倍。
与此同时,中欧双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日趋深入。在可持续发展、防扩散与军控、反恐、抗击禽流感、气候合作、保护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科技交流与合作、农业、交通、能源、民航、教育、打击非法移民以及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
温总理在此次首脑会晤中向欧盟领导人倡议着手制定中欧新伙伴关系合作协定,并立即启动相关谈判,以便为中欧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确定牢固的法律框架,使中欧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或国家领导人的更迭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得到了欧方领导人的赞同和响应。新协定将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国际问题等各个领域,对于拓展和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义重大,将把中欧关系推向一个新阶段。
此次会谈中,能源和关于非洲问题的对话格外引人注目。中欧双方一致认为,全球能源安全关系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至关重要。欧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市场,预计未来20年内对外能源依存度将提高到70%。而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中欧双方在确保可靠、经济的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方面有着共同的关切。双方将进一步加强能源对话与合作,为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安全、经济和清洁的能源环境。
此外,双方还共同承诺将一起为非洲的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同意建立非洲问题的对话机制,协调彼此的对非政策,并探索与非洲伙伴开展务实合作的渠道,支持非洲发展新计划,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上述对话标志着中欧伙伴关系正逐渐摆脱双边关系的狭隘束缚,更多地就重大国际问题加强对话、协调立场。
针对欧方在中国发展道路、中欧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能源安全和民主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的疑虑,温总理发挥首脑外交的优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说服工作,起到了增信释疑的良好效果。欧方领导人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欢迎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主要利益攸关方,愿与中国一道推进中欧合作的深入发展。
在当前中欧关系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例如在军售解禁、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上仍有分歧,此次领导人会晤没有就这些问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温总理希望欧方从战略和长远高度,展示远见卓识,独立自主地做出正确的政治决断,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亚欧盛会继往开来
9月10日和11日举行的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是温总理此次欧亚之行的又一场重要活动。温总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多边主义和应对安全威胁、全球化与竞争力、能源、气候变化、文化与文明对话以及亚欧会议未来发展等六大问题阐述了中方立场,同时提出引导亚欧会议未来发展方向的八项主张以及举办不同信仰间对话的倡议。这些立场和主张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和支持。
亚欧会议创建于1996年,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是亚欧两大洲之间的区域性合作机制。其宗旨是以定期的国际会议的方式展开持续深入的对话与合作过程,以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共识,加强亚欧国家平等基础上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经过10年的发展,亚欧会议已经成为推动亚欧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成员由最初的26个扩大到39个(亚洲中、日、韩加东盟10国,欧洲为欧盟25国加欧盟委员会),人口达2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则超过全球的50%。亚欧会议涉及议题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在推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日渐突出;在促进区域间合作和地区一体化的发展、鼓励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会议是亚欧会议发展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各国领导人回顾和总结了10 年来亚欧合作的成果,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亚欧会议的合作重点,通过了《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关于气候变化的宣言》和《亚欧会议未来发展赫尔辛基宣言》,可谓硕果累累,对亚欧合作朝务实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展望未来10年亚欧会议的发展,各国领导人表示将支持和推动亚欧合作的发展,为此确定了未来的重点合作领域。亚欧会议第二个10年的重点政策领域包括加强多边主义,应对共同的全球威胁;全球化、竞争力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劳动力、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卫生;科技,包括信息与通讯技术;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千年发展目标、气候变化、环境和能源;以促进相互了解为目的的不同文化和信仰间的对话。欧亚各国领导人还承诺双方将通过建设性的政策对话和“注重成果”的计划,深化两地区之间的经济和金融合作。
根据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亚欧会议将继续保持非正式和循序渐进的特点,同时加强机制建设,以构筑更强有力的伙伴关系。会议在宣言附件中提出了关于改进亚欧工作会议的工作方式和机制运作的具体建议,一方面鼓励以“以问题为基础的领导作用”,即谁倡议、谁出资、谁组织推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不同领域齐头并进、相互呼应的局面,推进亚欧合作的进程。另一方面则加强对亚欧合作进程的总体指导、协调和管理。保证亚欧合作目标清晰、重点突出,符合整个合作进程的总体目标。会议决定设立名为“虚拟秘书处”的内部网络作为亚欧会议协调和信息共享的工具,另外还将加强亚欧会议成员驻外使馆(团)之间的定期联系。这些措施无疑将推进亚欧会议的制度化程度。
本次会议通过的主席声明宣布来自欧亚双方的新伙伴加入亚欧会议进程。欧洲方面包括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两个即将加入欧盟的国家;而亚洲方面则包括印度、蒙古和巴基斯坦三国,东盟秘书处也将作为独立一方参与到进程中来。2007年在德国召开的亚欧外长会议将审议上述各方谈判进展情况;预计2008年第七次亚欧首脑会议上这些新伙伴将正式加入,从而使亚欧会议得到极大的发展壮大。
中国外交助推区域多边合作
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和平外交政策日趋活跃,对国际多边机制的参与也日益深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亚欧会议进程的发展,中国日益重视这一重要的多边外交舞台,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亚欧会议的框架之中,广泛开展了与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中国有义务也有能力在亚欧区域合作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影响力。
首先,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亚欧会议的深入推进起到锚定作用。欧盟作为亚欧会议中迄今为止惟一的非主权国家代表,其在亚欧合作议题设定上的作用不容低估。1994年欧盟出台的《亚洲新战略》就对协调各成员国的亚洲政策、确保亚欧会议的启动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而中国作为欧盟亚洲战略的重点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在东亚地区和平与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中国经济发展对整个亚洲的经济成长的贡献也越来越突出。在这个背景下,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就自然为亚欧对话进程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其次,中国多边外交日趋活跃,在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方面地位作用上升。中国不仅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酝酿提高联合国会费的分摊比例,而且大力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倡导和推动多边主义、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出建立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亚欧会议作为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为中国展示自己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阐述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支持信任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长期高速发展,GDP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并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影响力今非昔比。对国际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上升。新的实力地位要求中国在经济外交和能源外交领域采取主动,积极应对、化解国际社会对由中国经济发展导致的原材料、能源需求上升的关切。经济合作作为亚欧会议最重要的一根支柱,一直是整个进程健康深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拓展亚欧会议框架下的经贸合作,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有利于我国主动塑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保障我合法经济权益。
当前,亚欧会议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例如合作内容不够深入,倡议多于行动,“虚多实少”,有沦为“清谈馆”的危险;合作领域过于宽泛,缺乏重点;同时,亚欧双方的实力地位也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对等、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充分利用主办2008年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以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推动该进程的发展,彰显自己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泱泱风范。
(本文责任编辑:王栋)
中欧合作更上一层楼
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是温总理此次出访的重要日程。近年来,随着中欧各自实力地位的稳步提升,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影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特别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尤为突出。
过去一年来,中欧双方积极落实第八次领导人会晤达成的共识,各领域合作取得了新进展。在政治领域,双方保持了高层交往的势头,成功举行了两轮战略对话,启动了能源交通战略对话和气候变化的首次磋商,加强了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在经贸领域,双边合作突飞猛进,成绩斐然。据统计,2005年中欧贸易额达到217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欧洲在华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技术转让领先于美国和日本位居第一位。欧盟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欧元区从中国的进口首次超过美国,达到540亿欧元,预计今年年底欧元区和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额都将超过从美国的进口,从而使中国跃居为欧盟第一大进口伙伴。伴随着双方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双方的人员往来也空前活跃,去年中国公民赴欧达100万人次,欧盟公民来华则是300万人次。2004年,中国在欧盟各国学习的留学生就有近16.5万人,是在美国学习的中国留学人员的近两倍。
与此同时,中欧双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日趋深入。在可持续发展、防扩散与军控、反恐、抗击禽流感、气候合作、保护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科技交流与合作、农业、交通、能源、民航、教育、打击非法移民以及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
温总理在此次首脑会晤中向欧盟领导人倡议着手制定中欧新伙伴关系合作协定,并立即启动相关谈判,以便为中欧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确定牢固的法律框架,使中欧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或国家领导人的更迭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得到了欧方领导人的赞同和响应。新协定将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国际问题等各个领域,对于拓展和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义重大,将把中欧关系推向一个新阶段。
此次会谈中,能源和关于非洲问题的对话格外引人注目。中欧双方一致认为,全球能源安全关系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至关重要。欧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市场,预计未来20年内对外能源依存度将提高到70%。而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中欧双方在确保可靠、经济的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方面有着共同的关切。双方将进一步加强能源对话与合作,为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安全、经济和清洁的能源环境。
此外,双方还共同承诺将一起为非洲的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同意建立非洲问题的对话机制,协调彼此的对非政策,并探索与非洲伙伴开展务实合作的渠道,支持非洲发展新计划,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上述对话标志着中欧伙伴关系正逐渐摆脱双边关系的狭隘束缚,更多地就重大国际问题加强对话、协调立场。
针对欧方在中国发展道路、中欧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能源安全和民主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的疑虑,温总理发挥首脑外交的优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说服工作,起到了增信释疑的良好效果。欧方领导人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欢迎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主要利益攸关方,愿与中国一道推进中欧合作的深入发展。
在当前中欧关系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例如在军售解禁、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上仍有分歧,此次领导人会晤没有就这些问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温总理希望欧方从战略和长远高度,展示远见卓识,独立自主地做出正确的政治决断,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亚欧盛会继往开来
9月10日和11日举行的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是温总理此次欧亚之行的又一场重要活动。温总理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多边主义和应对安全威胁、全球化与竞争力、能源、气候变化、文化与文明对话以及亚欧会议未来发展等六大问题阐述了中方立场,同时提出引导亚欧会议未来发展方向的八项主张以及举办不同信仰间对话的倡议。这些立场和主张得到各方积极响应和支持。
亚欧会议创建于1996年,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是亚欧两大洲之间的区域性合作机制。其宗旨是以定期的国际会议的方式展开持续深入的对话与合作过程,以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共识,加强亚欧国家平等基础上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经过10年的发展,亚欧会议已经成为推动亚欧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成员由最初的26个扩大到39个(亚洲中、日、韩加东盟10国,欧洲为欧盟25国加欧盟委员会),人口达2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则超过全球的50%。亚欧会议涉及议题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在推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日渐突出;在促进区域间合作和地区一体化的发展、鼓励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会议是亚欧会议发展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各国领导人回顾和总结了10 年来亚欧合作的成果,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亚欧会议的合作重点,通过了《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关于气候变化的宣言》和《亚欧会议未来发展赫尔辛基宣言》,可谓硕果累累,对亚欧合作朝务实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展望未来10年亚欧会议的发展,各国领导人表示将支持和推动亚欧合作的发展,为此确定了未来的重点合作领域。亚欧会议第二个10年的重点政策领域包括加强多边主义,应对共同的全球威胁;全球化、竞争力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劳动力、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问题;卫生;科技,包括信息与通讯技术;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千年发展目标、气候变化、环境和能源;以促进相互了解为目的的不同文化和信仰间的对话。欧亚各国领导人还承诺双方将通过建设性的政策对话和“注重成果”的计划,深化两地区之间的经济和金融合作。
根据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亚欧会议将继续保持非正式和循序渐进的特点,同时加强机制建设,以构筑更强有力的伙伴关系。会议在宣言附件中提出了关于改进亚欧工作会议的工作方式和机制运作的具体建议,一方面鼓励以“以问题为基础的领导作用”,即谁倡议、谁出资、谁组织推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不同领域齐头并进、相互呼应的局面,推进亚欧合作的进程。另一方面则加强对亚欧合作进程的总体指导、协调和管理。保证亚欧合作目标清晰、重点突出,符合整个合作进程的总体目标。会议决定设立名为“虚拟秘书处”的内部网络作为亚欧会议协调和信息共享的工具,另外还将加强亚欧会议成员驻外使馆(团)之间的定期联系。这些措施无疑将推进亚欧会议的制度化程度。
本次会议通过的主席声明宣布来自欧亚双方的新伙伴加入亚欧会议进程。欧洲方面包括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两个即将加入欧盟的国家;而亚洲方面则包括印度、蒙古和巴基斯坦三国,东盟秘书处也将作为独立一方参与到进程中来。2007年在德国召开的亚欧外长会议将审议上述各方谈判进展情况;预计2008年第七次亚欧首脑会议上这些新伙伴将正式加入,从而使亚欧会议得到极大的发展壮大。
中国外交助推区域多边合作
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和平外交政策日趋活跃,对国际多边机制的参与也日益深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亚欧会议进程的发展,中国日益重视这一重要的多边外交舞台,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亚欧会议的框架之中,广泛开展了与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中国有义务也有能力在亚欧区域合作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影响力。
首先,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亚欧会议的深入推进起到锚定作用。欧盟作为亚欧会议中迄今为止惟一的非主权国家代表,其在亚欧合作议题设定上的作用不容低估。1994年欧盟出台的《亚洲新战略》就对协调各成员国的亚洲政策、确保亚欧会议的启动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而中国作为欧盟亚洲战略的重点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在东亚地区和平与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中国经济发展对整个亚洲的经济成长的贡献也越来越突出。在这个背景下,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就自然为亚欧对话进程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其次,中国多边外交日趋活跃,在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方面地位作用上升。中国不仅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酝酿提高联合国会费的分摊比例,而且大力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倡导和推动多边主义、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出建立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亚欧会议作为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为中国展示自己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阐述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支持信任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长期高速发展,GDP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并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影响力今非昔比。对国际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上升。新的实力地位要求中国在经济外交和能源外交领域采取主动,积极应对、化解国际社会对由中国经济发展导致的原材料、能源需求上升的关切。经济合作作为亚欧会议最重要的一根支柱,一直是整个进程健康深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拓展亚欧会议框架下的经贸合作,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有利于我国主动塑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保障我合法经济权益。
当前,亚欧会议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例如合作内容不够深入,倡议多于行动,“虚多实少”,有沦为“清谈馆”的危险;合作领域过于宽泛,缺乏重点;同时,亚欧双方的实力地位也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对等、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充分利用主办2008年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以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推动该进程的发展,彰显自己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泱泱风范。
(本文责任编辑: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