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使幼儿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启发幼儿思维,从而发展幼儿智力。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聚焦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形式,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使提问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一、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提问的困惑
  (一)教师的提问太抽象,“令孩子摸着不头脑”。
  在与幼儿互动中,教师的提问有时会含糊不清,太抽象,令孩子摸不着头脑,孩子的回答怎么也到不了教师所需要的点上,使教师与孩子的互动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问题的适宜性,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提问。
  (二)教师的提问,使得幼儿的回答“跑了题”。
  在与孩子的谈话中,孩子的回答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稍不留神,教师的提问就会出现“跑题”现象,很容易导致活动目标的偏离。针对孩子可能的千变万化的回答,我们的提问只需要不离其活动目标和要求,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三)面对孩子“人云亦云”的现象如何调整。
  受年龄限制,中小班孩子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积极思维。面对孩子无意义的从众回答,要及时帮孩子梳理、提升,转变追问策略,引导孩子走出单一的谈话内容,调整谈话节奏。
  二、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
  (一)改善教师提问策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1.提问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要保持幼儿思维清晰,关键是要问重点。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一步解答相关问题奠定基础。而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较好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针对同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多方面、多途径地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寻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如中班语言活动——“青蛙搬家”,教师在开始和结尾的发散性提问都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设计,如:“青蛙和雁子都要搬家,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青蛙还会和雁子做邻居吗?”让幼儿通过问题进行思考,根据自己的想法续编故事,解答问题的方法也自然多种多样。
  2.提问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结合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提出层次不同、难度不等的问题,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回答问题。
  3.提问要兼容有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活动中可以根据活动目标,合理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问题最后。这样,既体现了活动中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又为幼儿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
  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有目标,有培养孩子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活动具体的目标。教师要围绕这些目标、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充分调动幼儿思维,拓宽幼儿的视野。
  4.尽可能地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封闭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大弊端:首先,这类问题鼓励幼儿猜测而不是动脑。其次,选择性问题的价值含量低。因为具有猜测性质,幼儿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开放式问题的特点,答案具有不固定、不确定性,给幼儿更大的思考空间,也就给了幼儿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讲述积极性、拓展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进入积极状态。
  (二)激发幼儿问题意识,发展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
  1.由问题引发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反问,简单地可以说是教师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重新抛给幼儿。教师的反问能保持谈话主体的活力。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反问无疑是进一步生成主题的催化剂,由于教师的反问,主题的开展不再浅显,而是随时可以调整强化的,这样的谈话自然就更有意义。
  2.通过创设情境、丰富材料引发问题。《纲要》指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肯定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学习中,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对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创设情境、丰富材料做起。在新课堂中,要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发现问题。
  (三)提高教师回应能力。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的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奇特。答案随时有可能出乎成人的意料,从而生成各种不确定的问题,这时老师的即时调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要保护幼儿的问题意识,还要引发幼儿的进一步讨论。对于不一样的问题采取不一样的应对策略:
  1.转移视线。教师根据幼儿生成的问题,判断是否有潜在价值,有价值的,教师进行点拨,引向显性价值方向;没有太大价值的可以转移幼儿视线,转移到有价值的方向。
  2.深化主题。当幼儿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教师应采取强化、鼓励策略,并灵活调整原有计划,追随幼儿思维,求得意外收获。
  3.嫁接是指对幼儿生成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链接,形成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4.商议探讨。幼儿对某一问题引起争议时,教师应从尊重幼儿的意愿出发,采用师生、生生共同商议的策略。
  5.留疑。对幼儿生成的问题教师无法作出判断时,可坦诚相告,师生共同对疑难问题探究解答。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设问的技巧,课堂才会变得更生动精彩。
其他文献
有一位营养学家曾形象地告诫人们说:吃食物,吃“四条腿(猪、牛、羊)的,不如吃“两条腿”(鸡、鸭、鹅)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指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
期刊
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看“台下十年功”,后者,看“台上一分钟”;前者,表现学生学习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结果.教学不是表演,不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消费者品牌意识的觉醒,品牌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品牌目前已经成为拉动企业销量增长的主要力量,成为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鉴于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各个行业都在加速与国际接轨,企业的竞争环境、经营环境以及管理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给予企业管理高
数学问题总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所谓解题途径是指由条件(或结论)出发,不断分析、推理直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题型特征往往包含着通往结论的信息,充分挖掘与运用题型特征
教师是学生成才道路上的教育“导师”,是直接能够影响到学生品德与学习成绩高低的关键性人物.在传统意义的教学中,教师们曾取得优异教学成绩,面临着新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新情况
广东省惠州市机关幼儿园积极探索家园合作的途径和方法,发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家园共育是其它家园共育形式的一种良好补充。本文主要从幼儿园网站的创建和多种信息技术手段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一、斜率在运动学中的应用rn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时,因直线运动中的诸多规律大多以公式呈现,因此在处理直线运动问题时,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多用公式法去解决问题.但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