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食品基地建设应成国家战略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确保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业国际竞争力、关系国家形象的一个重大命题。黑龙江垦区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要勇于承担维护国家食品安全的重任。”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2012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达到432.6亿斤,商品粮总量突破400亿斤,实现“九连增”。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黑龙江垦区要积极转变和创新发展方式,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勇于承担维护国家食品安全的重任。
  M:您曾在去年两会上提出,黑龙江垦区要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时隔一年,您又建议将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构想酝酿的背景是什么?
  隋凤富:我想还是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关。民以食为天,人们所吃的食品是否安全、健康、绿色、无污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也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既要用行政手段、法律约束、政策引导等综合性措施,杜绝利益驱使下的不法行为,又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形成生产制造安全食品的模式和机制。
  一直以来,黑龙江垦区以率先实现全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为目标,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过去的5年里,我们的粮食总产连续跨越300亿斤、400亿斤两大台阶。
  当前,确保食品安全又成为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农业国际竞争力、关系国家形象的一个重大命题。我们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黑龙江垦区建设成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并由此上升至国家战略,就是在充分发挥垦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建立安全生产基地。
  M:黑龙江垦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是否已经具备了建设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基础和实力?
  隋凤富:我想用一组数据回答这个问题。这组数据是2012年底统计的。
  目前,黑龙江垦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预计287个,全年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面积199.3万公顷,其中绿色食品作物种植面积2815万亩、有机作物种植面积17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63.4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489个,有机农产品企业35个、有机农产品达到170个,认定基地面积11.67万公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农产品质量追溯建设单位45家,实现追溯规模种植业种植面积214.3万亩。
  M:黑龙江垦区是否已经起草建设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相关规划?
  隋凤富:是的,去年两会后有关部门就起草了《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工程规划》。去年5月12日,黑龙江农垦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黑龙江垦区发展战略座谈会,邀请到11位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专家,依据规划讨论稿,围绕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进行了深入讨论。
  受邀领导和专家一致表示: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符合国家战略要求、顺应百姓需要、适合垦区发展,具有前瞻性、大局性和示范性,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当年建设“百亿斤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垦区在新时期牢记使命、勇担重责的又一壮举。
  M:与会者提出了哪些建议和意见?
  隋凤富:实际上,这次座谈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获得了大量信息,许多真知灼见和重要指导性意见需要我们深刻领会。比如黑龙江垦区要继续保持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加快完善垦区农产品加工体系;要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制定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与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相适应的一体化供应链;充分利用国家战略资源,充分发挥现行管理体制作用,要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最主要的就是,要聘请国家知名专家、学者把规划编制得更完善。
  M:如何保证基地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是安全的?
  隋凤富:建设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一定要以低消耗、低排放、生态资本不断增加为主要特征,同时还要以绿色创新为基本途径。所以我们提出要构建绿色体系。
  最主要的,是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提供有效的内控机制。我们提出以建设世界最严格的标准认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加工、储运、市场准入的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控制,构建产品有标准、生产有规程、质量有追溯、市场有监测、企业有诚信的运行机制,确保垦区生产的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的质量安全。
  着力建立全过程控制、运行有效、指导与服务到位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统一制订绿色有机食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质量技术标准及配套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以垦区内部设立的部级食品质检机构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和基地农场自检机构为基础,加快构建覆盖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及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垦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认证体系建设,推行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全面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队伍,加强质量安全技术攻关,大力推进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满足绿色消费。
其他文献
棚户区改造,是要从根本上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它不仅是个大工程,更是个民心工程。  驱车从长春出发,向南行驶114公里到达吉林省辽源市。辽源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  辽源历史上是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城市,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从2000年以后,辽源逐步进入城市转型期,与此相适应的是,辽源市当时的安居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因市区不少地区处于采煤
在代县、忻州市乃至山西省,韩树平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们传颂着他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更钦佩他情系家乡、立志扶贫、奉献社会的高尚品质。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他近年来投身山西省转型发展,致力于代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开發;传承晋商精神,积极奉献,成为“以企带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企业家和带头人。  经济转型求发展 旅游文化展宏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中强调“要加快实
他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阳光基金”的发起者;  他是“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资大赛”的发起者;  他是“互联网金融中国梦创业梦全国高校公益巡讲”的发起者;  他是“互联网金融中国梦”的提出者;  他是“梦二代”和“梦二代精神”的提出者;  他提出了“控制欲望,坚守诚信,加速创新,防范风险”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十六字公约;  他著书立说透彻分析互联网金融现状和未来!  他就是袁善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
了解创造力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以及儿童与环境的具体互动连接点是什么,既可帮助我们呵护孩子本身具有的创造力萌芽,还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发挥出更多的创造力。  我们已经知道了,创造力的发展是人和环境交互作用影响的结果。儿童时期是人类脑发育的关键期,此时大脑的体积、脑重增长最快,连接大脑的神经元的突触也在迅速增长,孩子的各项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这个阶段快速提升。因此,儿童时期不仅是认知发
“几辈子都遇不上这样的事。”总书记在他的印象里是“亲切,没有官架子”“问了问我下岗再就业的情况,还问了家里冷不冷”。  2013年8月30日对于沈阳市多福社区来说无疑是个大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多福社区,看望了这里的下岗再就业职工丛龙江,并与退休工人、劳模等人围绕就业问题举行了座谈会。  多福社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是30多年的老旧社区,人文环境、居住环境一度较差,失业家庭几乎占到社区
评价“网生代”不能以偏概全。我们应该结合数字化生活方式对“网生代”产生的利弊共存的影响现状来评价,并在理解“网生代”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引导。  “网生代”是指在中国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后,即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群体。作为“信息获取”和“资源共享”的主要工具和平台,网络之于他们就像水之于鱼。网络信息社会下,“互联网 ”是“网生代”的独特标签。[1]  一、“网生代”产生的现实语
与往年一样,农民工讨薪在年关节口再度成为社会焦点之一。不一样的是,因九大部委合力出击,今年节前农民工讨薪渠道更加通畅,讨薪难度也在逐渐降低。  前不久,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李守镇说:“工资拖欠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有所减缓,拖欠工资涉及的企业数、职工人数、金额有所下降,群体性事件有所减少。”     农民工讨薪何其难  2012年1月8日,农民工代表熊得贵向本刊记者表示,
《AI时代 慢养的勇气》  作者简介:  林美慧,幼教专家,30多年来专注于教育探索。她在中国台湾创办有6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及儿童教育资源整合中心,多次荣获优秀教育单位的称号。她创办的幼儿园曾被权威媒体评为最具创意的幼儿园。  编辑点评:  AI时代,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养育观念?又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呢?没有人生来就是理想的父母,生活也没有速成课。幸运的是,我们有机会跟随林美慧老师,从她讲述的16个
1月25日晚间,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玩法出现意外,因重庆一地数据无法及时上传而导致当期延迟开奖两个多小时。虽然这并非福彩第一次延迟开奖,但这次事件却使福彩成了舆论众矢之的。  接下来的两天,民政部、福彩管理中心迅速展开危机公关,频繁向社会公众道歉并详细解释延迟开奖原因、善后事宜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一系列“行动”之后,事情有何进展?福彩是否再次遭遇信任危机?  事件影響不大  1月27日傍晚,《民
人生最基本的四件事,衣食住行,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令人纠结的,无疑是房子问题。今天如此,古代也一样;百姓如此,官员也一样。在宋代,绝大多官员在住房问题上,都属于“夹心层”群体,上不能跟王公宰执攀比,下不愿与市井黎庶同流,结果,朝廷建造的官舍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宋代皇帝在给官员发薪水时,相对比较大方,但在解决官员住房问题上,却又显得格外地抠门:不但不分配住房,连唐代曾有的“赐第”老传统也一并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