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术中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p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粗针穿刺活检技术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术中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4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总结术中行粗针穿刺活检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病理检查结果和穿刺相关并发症等。术后进行定期随访。

结果

共入组病例36例。所有均进行粗针穿刺术中病理检查,病理诊断:胰腺癌29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慢性胰腺炎5例。经随访,5例慢性胰腺炎中1例术后6个月出现肝转移,1例术后4个月出现肝转移,肝转移病灶均穿刺病理证实,结合临床考虑胰腺癌肝转移。其余3例随访>12个月,肿物大小无变化,无转移灶出现,1例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其余2例临床诊断慢性胰腺炎,粗针穿刺准确率94.4%。术后A级胰瘘2例,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术中使用粗针穿刺活检技术是局部晚期胰腺癌术中安全有效的病理诊断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普通外科和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脑卒中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检索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普通外科、骨科手术的病历,收集出院诊断有脑卒中记载的596例患者,对其中术后新发生的脑卒中患者29例(病例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1∶6匹配同期同类未发生脑卒中手术病例174例作为对照组,探讨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脑卒中或短暂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槲皮素抑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出生后7 d的小鼠放入75%的氧气环境中5 d,后在空气中恢复5 d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动物模型,并数字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腹腔注射丙二醇,第12~17天);B组(槲皮素20 mg/kg治疗组,第12~17天)。第17天处死小鼠,取出眼球固定,行视网膜铺片并ADP酶染色,光镜下评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的代谢综合征人群的血糖特点。方法2009年6至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40例健康体检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均为正常糖耐量(NGT),依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 (MetS组,12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MetS组,28例)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本研究通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MetS组与N-MetS组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和
期刊
目的评价左心房直径对非瓣膜病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心房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在前瞻性建立的数据库中,筛选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拟行房颤导管消融并完成经食管超声检查的房颤患者。排除标准:阵发性房颤、瓣膜病房颤、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服用华法林抗凝、多次消融。共筛选1 524例,入选367例,其中男267例,女100例,年龄26~89岁,平均年龄(56±11)岁。根据食管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左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胃体早期癌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31例早期胃体癌患者,分别行PPG手术46例,DG手术85例,比较分析两组远期的主观、客观指标,以及术后2年胃镜检查结果和5年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情况,评价PPG手术的效果。结果DG组术后倾倒综合征发生率(8.2%)高于PPG组(0),术后18个月DG组胆囊结石发生率高于
目的探讨肾去交感神经(RSD)对肺动脉高压(PAH)模型犬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PAH组、PAH+RSD组各8只。检测各组犬实验前血清神经激素水平、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后,对照组右心房注入二甲基甲酰胺(0.1 ml/kg),PAH组右心房注入脱氢野百合碱(2 ml/kg),PAH+RSD组先行肾去交感神经术,后右心房注入脱氢野百合碱(2 ml/kg)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