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影响的实验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槲皮素抑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将出生后7 d的小鼠放入75%的氧气环境中5 d,后在空气中恢复5 d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动物模型,并数字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腹腔注射丙二醇,第12~17天);B组(槲皮素20 mg/kg治疗组,第12~17天)。第17天处死小鼠,取出眼球固定,行视网膜铺片并ADP酶染色,光镜下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比较两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酶联免疫法(ELISA)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新生血管发生率为82.1%,对照组新生血管发生率为100%(P>0.1);治疗组新生血管的严重程度钟点数均值为6.3±2.8,对照组为9.0 ± 2.2(P<0.01)。槲皮素治疗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为(28.0±5.1)个,对照组为(47.0±4.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组视网膜中VEGF含量(118.2±6.2) pg/mg,为较对照组(146.3±4.3) pg/m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槲皮素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作为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新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免疫抑制治疗(IST)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ST联合rhTPO治疗40例成人SAA患者,以同期单用标准IST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反应及血小板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IST后3个月,rhTPO组患者血液学反应率及良好血液学反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对50.0%,P=0.022
期刊
目的探讨合并疾病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6例连续入组有详细合并疾病评估的MDS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6例患者中395例(58.4%)伴有合并疾病(合并疾病组),281例(41.6%)不伴合并疾病(无合并疾病组)。两组患者≥60岁比例(32.4%对18.5%)、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中位数[0.035(0~0.190)对0.025(0~0.190)]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在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101例接受过基于培门冬酶化疗方案的年轻(≤40岁)成人ALL和T-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101例患者中ALL 44例[中位年龄23(15~40)岁],T-NHL 57例[中位年龄40(16~77)岁]。101例患者共使用培门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持续口服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伴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75例MM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给予环磷酰胺片(50 mg/d)联合泼尼松片(15 mg/d)进行小剂量化疗。结果75例患者中,失访2例,在可评估的73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64.4%,其中完全缓解(CR)2例(2.7%),很好的部分缓解(VGPR)4例(5.5%),
期刊
期刊
目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普通外科和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脑卒中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检索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普通外科、骨科手术的病历,收集出院诊断有脑卒中记载的596例患者,对其中术后新发生的脑卒中患者29例(病例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1∶6匹配同期同类未发生脑卒中手术病例174例作为对照组,探讨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脑卒中或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