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大学钢琴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特定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而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大学钢琴教育应按照一定的要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教育教学,培养符合需求的合格的钢琴工作者。
【关键词】钢琴教育要求教学方法
一
大学音乐教育主要是面向教育部门、青少年宫、文化活动中介、电视台、音乐教师、音乐团体的表演人员、广播电视台等宣传部门从事宣传工作(毕业趋向大部分以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具有一定表演能力、较强专业水准和组织管理、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等职业应用型音乐人才。经过培养,应达到以下要求: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应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文明习惯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视唱能力,基本的音乐基础和技术理论以及初步的创作技能(如歌曲创作、舞蹈曲创作、小型乐队的配器等),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乐历史知识和一定数量的优秀中外作曲家与作品。
其次,具有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基本掌握小型乐队各乐器的基本性能;具有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掌握音乐教育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师技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
最后,应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提倡一专多能,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
从多年来的钢琴教学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演奏汇报可以发现,大学钢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难以适应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曾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钢琴训练,手的自然条件也各异。他们不仅要学会钢琴的基本演奏法,也要学会歌曲伴奏能力,而且在四年的时间里要学习声乐、舞蹈、指挥等课程,练琴的时间相对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大学的钢琴教学应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应遵循钢琴基础课的方法,也应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鲜明的个性和特性;既应继承专业钢琴课的经验,也应适应音乐教育技能发展的特殊需要。因此,在大学钢琴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能强调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容易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教学中应有意给学生留“自我空间”,培养其主动查阅音乐文献资料的能力,应鼓励学生多听录音,多参加音乐会,以使其形成对作品的独立见解,此外,还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加以探讨。教师在这种民主教学气氛中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忽略成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一味强调技术训练,追求“高速度”、“高难度”的教学方法。大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总体上不强,又因年龄较大,要求技术上有高深的造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音乐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成年人的特点是理性强于感性,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发挥其分析归纳和类比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以心理活动推动生理活动,用理性带动感性,注意总结和归纳,使教学科学化、条理化。
第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班级和不同层次的特点及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合适的方案实施教学。由于学制限定,在选择曲目时应采取精弹与浏览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使教学难度增加,同时对教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在大学钢琴课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专业课。为提高音乐教育人才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系统、科学的剖析和分析,找到符合大学钢琴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意义的任务。
首先,应加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钢琴教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大学钢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们应该通过学习钢琴演奏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增加自身对钢琴艺术的思考和认识。与此同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日后从事教学工作早作准备。应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加强与钢琴教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钢琴教学法、中外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以及正谱伴奏、即兴伴奏等培养实践能力的内容。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此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那些钢琴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应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初级阶段的学习。这过程中应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一定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钢琴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正谱弹奏和即兴伴奏。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应是教学型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因此,加强钢琴伴奏内容非常重要,而这又正是目前的教学内容中所缺少的。其实很多中外民歌、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创作都十分优秀,可以从不同音乐风格、不同伴奏织体中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伴奏歌曲纳入教学内容,以丰富教学内容。钢琴教师在进行系统技能讲授的同时,又灵活穿插钢琴伴奏内容,这将是培养实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环。钢琴伴奏是一门融钢琴技巧与作曲理论为一体的交叉式学科,同时也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较为实用的一项技术。无论学生钢琴程度深浅,教师在钢琴课上都应对学生进行键盘和声内容的系统训练,以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不同调性在键盘上确定音位及和声连接的各种逻辑规范,这将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成为综合性的实用人才作好准备。
最后,从教师要求上看,要求教师在每学期伊始,针对每一名学生制定教学日历,并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学校及教研室负责人应定期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教学,对于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的学生也应灵活应变、因材施教。大学钢琴教育应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既是音乐学习的工具,又是教学手段,是需要普及、推广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目前大学钢琴课只开两年,三年级分专业时,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还可继续学钢琴,成为主修生或方向生,他们的钢琴程度大多连299的水平都达不到。这就导致好的学生、主修生向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看齐,差的学生又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这也使得教师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需设立一个标准,学生在毕业时均需达到299以上的程度,学制为4年,对于达标的学生可以提前拿到学分,对于还想继续提高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应突出大学钢琴教育的特点,高标准要求,为中小学及整个社会所需的音乐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徐大成.试论新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学[J].乐器,2005(5)
[3]闵胜林.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探索与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S1)
[4]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
[5]黄媚莹.论高师钢琴教学[J].人民音乐,1993(7)
【作者简介】解芳(1976-),女,山西人,甘肃联合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和现代流行音乐。
(责编何田田)
【关键词】钢琴教育要求教学方法
一
大学音乐教育主要是面向教育部门、青少年宫、文化活动中介、电视台、音乐教师、音乐团体的表演人员、广播电视台等宣传部门从事宣传工作(毕业趋向大部分以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具有一定表演能力、较强专业水准和组织管理、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等职业应用型音乐人才。经过培养,应达到以下要求: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应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文明习惯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其中包括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视唱能力,基本的音乐基础和技术理论以及初步的创作技能(如歌曲创作、舞蹈曲创作、小型乐队的配器等),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乐历史知识和一定数量的优秀中外作曲家与作品。
其次,具有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基本掌握小型乐队各乐器的基本性能;具有组织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掌握音乐教育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师技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
最后,应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提倡一专多能,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
从多年来的钢琴教学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演奏汇报可以发现,大学钢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难以适应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曾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钢琴训练,手的自然条件也各异。他们不仅要学会钢琴的基本演奏法,也要学会歌曲伴奏能力,而且在四年的时间里要学习声乐、舞蹈、指挥等课程,练琴的时间相对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大学的钢琴教学应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应遵循钢琴基础课的方法,也应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鲜明的个性和特性;既应继承专业钢琴课的经验,也应适应音乐教育技能发展的特殊需要。因此,在大学钢琴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能强调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容易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教学中应有意给学生留“自我空间”,培养其主动查阅音乐文献资料的能力,应鼓励学生多听录音,多参加音乐会,以使其形成对作品的独立见解,此外,还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加以探讨。教师在这种民主教学气氛中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忽略成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一味强调技术训练,追求“高速度”、“高难度”的教学方法。大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总体上不强,又因年龄较大,要求技术上有高深的造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音乐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成年人的特点是理性强于感性,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发挥其分析归纳和类比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以心理活动推动生理活动,用理性带动感性,注意总结和归纳,使教学科学化、条理化。
第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班级和不同层次的特点及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合适的方案实施教学。由于学制限定,在选择曲目时应采取精弹与浏览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使教学难度增加,同时对教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在大学钢琴课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专业课。为提高音乐教育人才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系统、科学的剖析和分析,找到符合大学钢琴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意义的任务。
首先,应加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钢琴教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大学钢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们应该通过学习钢琴演奏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增加自身对钢琴艺术的思考和认识。与此同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日后从事教学工作早作准备。应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加强与钢琴教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钢琴教学法、中外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以及正谱伴奏、即兴伴奏等培养实践能力的内容。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此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那些钢琴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应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初级阶段的学习。这过程中应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一定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钢琴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正谱弹奏和即兴伴奏。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应是教学型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因此,加强钢琴伴奏内容非常重要,而这又正是目前的教学内容中所缺少的。其实很多中外民歌、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创作都十分优秀,可以从不同音乐风格、不同伴奏织体中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伴奏歌曲纳入教学内容,以丰富教学内容。钢琴教师在进行系统技能讲授的同时,又灵活穿插钢琴伴奏内容,这将是培养实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环。钢琴伴奏是一门融钢琴技巧与作曲理论为一体的交叉式学科,同时也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较为实用的一项技术。无论学生钢琴程度深浅,教师在钢琴课上都应对学生进行键盘和声内容的系统训练,以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不同调性在键盘上确定音位及和声连接的各种逻辑规范,这将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成为综合性的实用人才作好准备。
最后,从教师要求上看,要求教师在每学期伊始,针对每一名学生制定教学日历,并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学校及教研室负责人应定期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教学,对于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的学生也应灵活应变、因材施教。大学钢琴教育应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既是音乐学习的工具,又是教学手段,是需要普及、推广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目前大学钢琴课只开两年,三年级分专业时,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还可继续学钢琴,成为主修生或方向生,他们的钢琴程度大多连299的水平都达不到。这就导致好的学生、主修生向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看齐,差的学生又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这也使得教师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需设立一个标准,学生在毕业时均需达到299以上的程度,学制为4年,对于达标的学生可以提前拿到学分,对于还想继续提高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应突出大学钢琴教育的特点,高标准要求,为中小学及整个社会所需的音乐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徐大成.试论新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学[J].乐器,2005(5)
[3]闵胜林.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探索与研究[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S1)
[4]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7
[5]黄媚莹.论高师钢琴教学[J].人民音乐,1993(7)
【作者简介】解芳(1976-),女,山西人,甘肃联合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和现代流行音乐。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