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探究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机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m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网络舆论危机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内部的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由于未能及时妥当处理,在网络上形成的舆论危机事件。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应对和化解网络舆论危机,形成积极健康的高校舆论环境,成为高校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高校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案例解析
  
  2011年7月,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高校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正式发布,该榜梳理了2011年10件与高校有关的代表性的“舆情热点事件”,并按照“校方响应、信息透明、舆论形象、动态反应、问责、网络技巧”6个指标,对高校的应对、处置能力进行了评估。以下按照专家评级由高到低选取了2个典型案例,通过各高校的实际应对方案加以剖析。
  案例1.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被撤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1年2月,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201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决定:鉴于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
  在此事件中,西安交通大学在2007年接到本校6位教授举报,在举报人及各方压力下着手调查,并主动向科技部提出撤销申请,奖项最终于2011年撤销。事件从外部看似乎负面影响很大,波及了校方的声誉,然而从长远看,实则有益于校方,舆论大多给予了支持和肯定。从事后学校的官方回应中亦可见:此事并未造成学校申请不到项目、获不了奖的局面。相反,评审专家在看到其上报项目时,会更多考虑学校严格的要求和认真的态度,会认为报奖材料更值得信任。
  案例2. 江西中医学院破除“留学生强奸女学生”谣言
  2011年5月8日晚,有网友爆料:“江西中医学院有名女生在实验楼被留学生强奸,学校为息事宁人对其公费保研,并在全校封锁消息。”9日上午,该内容又通过微博被迅速转发,引发网友强烈关注。9日下午,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纯属谣传。而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网民转发,不加求证的网站转载,不良公关公司的炒作,谣言愈演愈烈。9日晚8时,学校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郑重声明》,称帖子“纯属造谣、捏造事实”,并已报警,但此举仍未能消除公众的争论和怀疑,危机事件随时可能爆发,校方处境开始被动。直至17日,在校方积极配合下,《人民日报》介入,刊发《“老外强暴女生”属虚构》,直指关键性问题:“老外强暴女生”“公费保研”是否属实?网帖究竟如何产生?并爆出谣言制造者。用调查回应质疑,用真相反击谣言,该新闻被转载百余次,谣言不攻自破,公众关注度逐渐趋冷。
  此次江西中医学院“强奸门谣言”事件,微博扮演了极重要的负面推手。起初,微博传播消息,未能被校方足够重视,后经微博转发放大,舆情迅疾鼎沸,遂引起公众对该校负面围观。在谣言酝酿时,校方及时向媒体通报,在官网刊登声明,各单位统一口径,成为舆情应对的一大亮点。但在与谣言赛跑时,校方未开拓其它传播渠道全方位、不间断地设置议程,官方声明亦未对事件做细节解释,一定程度上造成下一阶段舆情趋于混乱。
  
  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策略
  
  1.迅速及时地发布信息
  当源头事件发生后,高校应把握好主动权,及时引导舆论。首要的就是迅速从官方角度,在官方信息平台和主流媒体上发布信息,及时、主动地向可能引起或参与网络舆论危机的各方,如事件当事人、媒体、意见领袖、学生骨干等通报信息,与各方建立有效沟通,做到“及时发布、迅速回应、实时更新”。
  2.准确全面地发布信息
  在源头事件发生后,高校要准确全面地向外发布信息,包括对源头事件的起因、过程、造成的后果、进展情况的介绍、高校的立场和态度、已采取的解决办法和收到的相应成效等,对于可能引起误解的细节更要详细说明。要善于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体加强议程设置,主导网络舆论发展方向。
  3.坦诚负责地发布信息
  面对危机事件,高校应始终保持坦诚负责的立场和态度发布信息,坚守道德主阵地,与网民建立感性上的共鸣和理性上的认同。在发布信息时,因侥幸心理的隐瞒和不负责任的歪曲,甚至进行错误的袒护,只会带来网络谣言和负面舆论的蔓延,造成危机事件的“危”上加“危”。
  
  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机制
  
  1.监控机制
  建立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监管团队。选取政治思想觉悟高、管理能力强、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并熟悉网络语言的校领导、院领导、思政教师、辅导员以及保卫、后勤、宿管等与校园安全相关的各部门人员,深入学生群体,通过线上交流和线下活动,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总反馈情况,并通过培训来增强监管和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网络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把关。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等技术,加强对关键词的信息过滤和筛查,及时发现不良信息,对刚出现但还没造成恶劣影响的网络舆论,加强信息审核,并予以引导。建立网络舆情分析反馈制度。广泛建立纵横联系,逐步建立具有辅助功能的舆情信息定时联系渠道,及时收集信息,并通过合理的舆情信息分流处理机制,对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学校要及时反馈舆情处理意见和理由,尽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赢得学生群体和公众的支持。
  2.预警机制
  构建完善的网络舆论危机预警体系。这是进一步规范舆情应对机制的重点,高校要从预警指标、预警等级、预警测度、预警方法、预警活动等多个方面开展体系建设;可借鉴政府公共危机预警制度和体制建设的经验,在预警等级上可划分为:轻警情、中度警情、重警情、特重警情4个等级。
  加强舆论危机管理培训和大学生媒介素养及网络法制教育。面向网络危机监管团队开展网络表达能力与技巧、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并将舆论危机管理培训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要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认识,加强信息区分鉴别能力,提升甄别网络信息的媒介素养;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文明上网,弘扬网络道德,抵制网络低俗之风,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3.联动机制
  全媒体多渠道设置传播议程。网络新媒体时代,一方面要重视校园媒体的传播功能,要将权威媒体引入校园媒体,并加强校报、杂志、广播、电视台、校园网和校园手机报等多种渠道对舆情的深入解读;另一方面,还需重视校外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加强资源整合,构筑一个多种媒体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舆论引导新局面。
  明确舆论危机管理各方职责和处理程序。高校对于网络舆论危机要实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归口管理,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权限进行相应的划分,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明确网络舆论危机处理程序,加强各环节的衔接和及时报送,确保第一时间汇总、分析和处理网络舆情。
  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通知,各高校要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学校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及时解读舆情,给予公众和学生充分的知情权,避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误读和误导。
  重视和培养舆论领袖。要选拔具有较高理论素养、较强分辨能力和敏锐洞察力的教师和学生骨干,通过理论培训、法律解读、技术培训、实践体验、总结反思等多个环节培养舆论领袖,加强舆论领袖内部的深入探讨和交流,形成舆论领袖内部信息对称、立场一致,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全面、客观、准确、正向、积极的舆论。
  4.善后机制
  完善危机应对预案。网络舆论危机平复后,要第一时间进行反思,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同时,以舆论危机为案例,加强工作探讨,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危机应对预案,确保及时化解危机。
  建立问责制度。为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职责,要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内部宣传和奖励舆论危机应对得当的负责人和部门,加强经验推广;对于未能及时处理妥当的网络舆论危机、对学校造成重大危机和恶劣影响的部门和个人,需处罚直接领导者和监督不到位者,以多种形式予以问责,提升网络舆论危机的处理能力。
  重构高校形象。对舆论危机,有关部门和成员要勇于承担责任,对于造成经济损失的,要在信息公开发布时及时予以道歉和赔偿。同时,要在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深化信息沟通和服务透明,从而进一步赢得公众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长期以来大力推进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意义深远而效果显著的系统工程。2011年7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李明舜,河北省人,硕士,教授。现任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全国妇联人才开发培训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妇女人权、妇女法学、婚姻家庭法学等,出版《妇女权益法律保障研究》《婚姻法中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等专著28部。  女校曾经是为了给求知女性提供上学去处,是历史的产物。时代发展到今天,女子大学如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挑战,服务于社会
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否只能由公立正规大学独臂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是否只能走正规化、高档次一条道路。着眼体系建构、终身学习和资源整合,兼顾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质量,须有自己的思路和特色。  关键词:高等教育 发展 改革 大众化 质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各项基本原则,在高等教育方面,特别提到了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的融通、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高校自身的改革和提升质量
摘 要:高校科技园正面临着外聘职工成为园区主体力量、职工年轻化高学历特征明显、园区孵化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据主流、分园地理位置分散、职工聚少离多等新情况。高校科技园工会在发展中遇到了部分工会干部能力素质与园区发展要求有差距、工会履行职能不够全面、工会自身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为履行好工会职能,高校科技园工会要坚持做到维护合法权益,为职工解难,参与民主管理,为党政分忧,提高职工素质,建立过硬队伍,加强自身
中国传媒大学离退休第四党支部成立于2008年6月。现有党员35人。2011年获中国传媒大学“优秀党支部”荣誉称号。  鼓励党员积极“建言献策”  离退休党员需要精神生活,老党员们时刻都在关心国家大事和学校发展。党支部支持和鼓励广大党员以“主人翁”的精神“建言献策”,发现问题随时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在组织生活中,支部给大家提供了互相交流、切磋,充分发表各自观点的场所和机会。广大党员们畅
摘 要:以北京地区和内蒙地区几所大学的36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自编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调查问卷为评量工具,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对京、蒙两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性的特点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性的决定因素,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性;影响因素   问题的提出  民族高等教育在国家的民族团结、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必将有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决定》关于完善教育立法、推动全社会树立法制意
强化全员育人格局,围绕“三化”,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1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升理论化水平  学校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力度,注重结合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加强理论阐释,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积极探索和实施“交互式教学法”,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成立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摘 要: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关键的是要抓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好中华美学的“大文章”。当前,在传承和发扬中华美学精神中仍存在认识问题、合力问题和改革创新等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从三个层面努力:国家层面要有导向、设计和投入;社会层面要全党动手、人人参与、全员动员;学校和文化单位要加强美育教育和文化认同教育。只有传承好中华美学精神,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
摘 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是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是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理应葆有、大力倡扬的崭新内涵。本质上作为文化机构的当代中国大学而言,从整体性思维层面理应进一步拓宽全球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凸显人文关怀、凸显理性精神。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大学;精神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